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4:42:37
教诲部措辞笔墨运用研究所研究员张一清的新作《汉字精气神》近日由世纪文景与微言传媒联合出品。
本书从汉字的起源入手,阐述古人造字的哲学思辨,立足当代,连通古今,深入挖掘中华精良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具有当代代价与天下意义的思想不雅观念、人文精神与道德规范。有温度、有活力的真实存在
读书周刊:规范汉字是我国的通用笔墨,是中国人最熟习不过的母语笔墨。您这次出版的《汉字精气神》对一些常见汉字重新进行一番“说文解字”,是意图阐释这些字背后哪些不为人熟习的内涵?
张一清:我曾经打过一个比方:对每一位中华儿女而言,汉字就像阳光、空气和水,当我们置身个中的时候每每习以为常,乃至难以觉察其宝贵。但是,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打仗汉字的机会溘然变少了,就彷佛把我们放到了空气稀薄的地方一样,让我们急速意识到她的宝贵。
确实,我们常常可以瞥见,从孩童牙牙学语开始,父母便常常拿着卡片教孩子识字,“人”“大”“日”“月”……从这些最根本的汉字开始,一贯到上小学、中学,我们将会学习3000个至5000个汉字,学习精确、规范地书写、利用它们。不过,这些汉字的字形源流是什么,是怎么演化的,最初表达什么意思,又为什么变成了现在的意思,传达了什么代价理念……关于这些问题的知识除了大学中文系的笔墨学教室仍在传授外,恐怕大多数人是难以打仗到的。或容许以说,汉字承载的文化印记、蕴含的文化内涵是在逐渐被遗忘的。
因此,我想借《汉字精气神》这本小书,从汉字的源流入手,管中窥豹,端详一下汉字所折射出的古人眼中的天下,感想熏染一下古人对付善恶、妍媸、对错、是非等的思考与认识。处于快节奏时期中的我们,想必可以从绵延三千余年的方块字中汲取中华民族的精神气韵。
读书周刊:俗话说:“人有三宝:精气神。”在您看来,汉字的“精气神”表示在哪儿?
张一清:我一贯以为,对付人的精神风貌来说,康健而有活力肯定是非常主要的表现。与此同时,充满正能量的人一定还会散发出暖意与温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汉字的“精气神”大致有两层含义:一是汉字本身就蕴含着温度与活力;二是汉字也可以折射出大千天下,特殊是人的温度与活力。
以“温”这个字为例,它原来表达的是人在温水中洗澡,字形已经蕴含了浓浓的暖意;而当它用于人的时候,“黄喷鼻香温席”的故事想必我们都耳熟能详,这便是“温”所折射的人的温暖。再比如“生”字。“生”字本身描绘的便是小草钻出土壤的形象,携带着融融暖意,萌发出勃勃活气。宋代大儒朱熹的《庚申立春前一日》中有这样一句“梅萼暖生春”,描写的是在和暖的阳光与微风中,点点绽放的梅花吐露出了春的气息。
从一个个汉字上,我能感想熏染到汉字是有温度、有活力的真实存在。每每感想熏染到这一点,我的身心就像沐浴在春天的阳光下,心跳与脉动也仿佛增长了无穷的动力。
读书周刊:从某种角度而言,汉字算得上是“微‘字’大义”了。
张一清:是的。多年以来,琢磨汉字、理解汉字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也成为我的一大爱好。每当和人谈起“字”,我就不禁为古人的聪慧而折服与喝采。由于“字”是房屋(宀)里面有婴儿(子)降生,原来表示生养与繁衍。后来,汉字也由最初创造的一些字再不断组合构成更多的字,如“人+人→从”“女+子→好”等等。于是,我们现在利用的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汉字就被称作“字”了。
“人”字中表示出自谦意识
读书周刊:本书以“修身”“担当”和“家国”三部分构架,这样的布局出于何种考虑?
张一清:分成“修身”“担当”和“家国”三个部分,一来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二来,社会主义核心代价不雅观有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从这三个层面出发,努力熬炼自我,我们才能在党的引领下,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读书周刊:您以这三层构架串联起132个常见汉字,并进行了阐释,彷佛是兴之所至信手拈来。写作过程中确实如此吗?
张一清:对我来说,“涂鸦”的过程可以说是一次美妙的经历与体验,虽然也有过力有不逮的时候,但是,整体感想熏染肯定是乐在个中的。作为中华文明主要基因的汉字,它所凝集和承载的做人操守与德行不雅观念,是有趣而灵动的窗口与镜子。置身个中的我们,端详和触摸这些充满生命力的汉字,是一件足以引起共鸣和共振的乐事。
譬如说“人”这个字,它在甲骨文里的字形,描绘的是一个垂手站立的人的侧面形象。环绕着为什么用这种形式创造“人”这个字,曾经产生了各类预测。个中有一种见地认为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自谦”意识的一种表示,而“谦谦君子”一贯是数千年中华民族所倡导的为人理念。
再以“温”为例。对付“温”表示“温暖”这种意思的源流,目前存在着多种见地。有一种见地认为,这个字的右边由“囚”和“皿”构成,最初是通过给囚犯食品来表示“仁慈”的意思。如果以仁爱之心待人,那么别人就会觉得到暖意。这种阐明,能够让我们真切地感想熏染到古人的人权意识。在古人看来,只管是对犯了罪的人,也要担保他们的生存权利。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汉字中可以说不胜列举。那些涉及修身立德、代价判断等精神层面的汉字,每每都可以从字形源头以及源流变革中一探文化的秘闻,例如何为“正派”,作甚“尊重”等等。当我们寻本溯源,探索这笔蕴藏在一撇一捺、一横一竖、一钩一折中的宝贵财富时,重新“识字”的过程每每会带给我们极大的感悟与启示。
读书周刊:近年来也出版了不少有关汉字起源、汉字趣闻的书,您在阐释每一个字的时候如何探求新鲜角度、挖掘独到之处?
张一清:和大家分享探索汉字的心得与体会,我最大的感想熏染是首先要对汉字和它所承载的中华文明有敬畏之心、崇敬之情,本着求真求实的态度,博采先贤和众家之长,追求清晰而合理的解读,同时还要把内心的冲动与喜悦融入言语的铺陈。
就我的内心而言,每一位热爱中华文明的人,我都希望与他分享对这种残酷文明的感想熏染。但是,通过汉字感想熏染博大精湛的中华文化,除了一定的识字量,最好还要以一定的生活经历为根本。达到初中以上受教诲程度的人,特殊是正在接管高档教诲和已经走上事情岗位的人,他们大多有提升自我、做事社会和培植国家的意愿。我希望大家可以在这本小书里互换修身立德的理念,分享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与路子。
不能一棍子打去世“新词语”
读书周刊: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如此遍及的本日,人们习气于拼音输入、语音输入,象形表意的汉字书写受到了很大冲击。很多人“提笔忘字”,或者错字百出,对汉字独特美感的感知力钝化。您怎么看?
张一清:键盘输入等代替纸笔书写,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而社会发展一定也会带来措辞习气以及措辞生活的变革。中文信息技能的飞速发展,的确让我们书写汉字的能力面临着巨大寻衅。
应对这种寻衅的方法自然多种多样,个中有两个基本要素或许值得我们思考:一是字迹工致历来是衡量人的文化水准以及学习态度等的一个标尺,对付加强人的文化素养具有十分主要的浸染;二是根据认知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写字过程实在对付促进人的肌肉影象效果显著,有助于书写者记准、记牢汉字的字形。因此,如果我们每天都能抽出十几分钟写写字,一来可以提高手写汉字的都雅程度;二来也可以静下心来,养成负责干事的态度与习气,同时还可以帮助自己更准确地记住汉字的字形。
读书周刊:除了多写、多练,若何才能激发起当代人对汉字的兴趣与理解?
张一清:我认为,还有一个方法便是多理解汉字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比如“蒙”这个字,有些人书写的时候常常会丧失落“冖”下面的“一”,而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到“冖”和下面的“一”合在一起表示“双重遮蔽”,然后再联系“蒙眼”“蒙蔽”等词语,或许就会更加理解“蒙”这个字,自然而然地在书写“蒙”的时候不会再涌现丧失落笔画的征象了。
还有,绝大多数形近字、形近偏旁虽然稍不留神就会稠浊,但是如果理解了不同汉字、不同偏旁的含义,这样的缺点就会大大减少。例如,“初”表示用刀裁衣,也便是做衣服的开始,所以是衣字旁“衤”,而不是示字旁“礻”;“甲”表示盔甲或甲壳,以是上面是封闭的,而“申”表示伸展、表露,以是高下都要延伸。
以是,如果每个人都能关注日常利用的汉字,如我们自己的名字、身边事物的名称用字等等,琢磨一下这些汉字为什么这么写,通过自己查询或者请教别人等办法去探求答案,长期积累,必有所得。
读书周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用语在生活中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一些汉字和词语被授予了与从前截然不同的含义。一些人认为,这损伤了汉字措辞的纯洁性,应该当心;也有人认为,不断拓展内涵是措辞笔墨发展的必经之路。您怎么看?
张一清:时期在发展,措辞本身也一贯处在发展变革之中。例如,伴随着新事物、新不雅观念的涌现,措辞里每每就会产生新的词语,或者是给已有的词语授予新的内涵,如“电脑”“鼠标”等就属于新创造的词语,而“邮箱”则被授予了新的内涵,“的”现在不仅有了表示“出租车”的意思,而且还拓展出“d”这样一种读音。
因此,对付汉字在网络时期一些分外的含义与用法,对付一些新涌现的措辞征象,不能不分是非黑白,一棍子打去世,但同时也要明辨是非、加强精确勾引。我个人的见地是:一要武断抵制低俗与恶搞,二要顺势讲清精确的意义与用法。
语文学习与传统文化结合
读书周刊:您曾担当《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听写季》文化高朋、《百家讲坛》“解码汉字”系列主讲人,除研究汉字外也致力于汉字文化的推广。这段“跨界”经历带给您若何的感想熏染?
张一清:我求学的时候,学习的专业便是汉措辞笔墨;事情之后,所从事的事情也是与国家通用措辞笔墨干系的研究。在一些与汉字和中华文化有关的电视节目中偶尔出镜,既是我平时事情的延伸,同时也能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和大家分享对汉字和中华文化的体会与热爱。
该当说,令我沉浸在汉字的海洋中辗转流连、乐此不疲的,是我在推广汉字文化过程中感想熏染到的弘扬中华精良传统文化的热烈氛围和中华文明经久弥新的魅力。个中,《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可以说是一个契机和催化剂,由于这个节目让我更真切地感想熏染到全社会对汉字和中华文明的关注与激情亲切,也使我打仗到许多热爱中华文化的人,我乐意和大家一起持续不断地感想熏染汉字和中华文化的美好。
读书周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大力推动了全社会对汉字的关注度,但比赛中的一些冷僻字、冷僻词也曾被质疑是否过难、过偏。
张一清:《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样的节目,其初衷不是为了难倒大家,而是让大家感知汉字的博大精湛。类似比赛,由于竞赛形式等缘故原由,涌现了不得不以罕用字掌握比赛节奏与进程的情形。但从根本上说,任何竞赛都是推进学习的助燃剂,其本身并不应当承担教诲的任务,更不应该成为传授教化与学习的唯一目标。从古至今的语文教诲,肯定都是从不同时期的常用汉字入手,首先夯实根本,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阅读和书面表达能力,然后在此根本上倡导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扩大识字量、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水平。
读书周刊:作为措辞笔墨教诲专家,您对中小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汉字、理解汉字文化有何建议?
张一清:我国的启蒙教诲已经有数千年历史,现在的语文传授教化在充分汲取传统启蒙教诲营养的同时,也一贯在不断创新,识字传授教化方法也是百花齐放,中华精良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比重逐年增强。应该说,我们的语文教诲传授教化已经取得了很大造诣。
如果说个中还存在着提升空间的话,我个人的认识是,汉字从古至今的源流变革是呈现中华文化的一个主要窗口。例如一些表示颜色的汉字,像“红、绿、紫、绯、绛”等等,它们都包含着“糸(纟)”,表明与丝绸有关,而这样的汉字在东汉文字学大师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有五十多个。这一征象见告我们,数千年前的中华先人在丝绸染色工艺方面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能够染出那么多种本日我们通过汉字所理解的绚丽色彩。而这又是有名中外的“丝绸之路”的根本:正由于我们的高超工艺,丝绸才能够成为与其他国家及地区进行贸易往来的货品。类似的内容如果能在语文传授教化中有所表示,显然能促进语文学习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同样,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其他学习汉字、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人。
读书周刊:如果请您用一个汉字表达对正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青年学子的鼓励,您会选哪个字?
张一清:我想把在《汉字精气神》里解读过的,同时也是我非常喜好的“才”字送给广大的青年朋友。
“才”在甲骨文和金文里,描绘的是植物的种子萌芽之后破土而出的样子。以是,古人阐明说:“草木之初而枝叶毕寓焉,生人之初而万善毕具焉,故人之能曰才,言人之所蕴也。”我祝福青年朋友们,珍惜中华民族基因所授予的统统,让自己在广阔的天地之间舒枝展叶、不断进取,大家都能发展为培植祖国、振兴民族的栋梁之材。曹 静 演习生 刘芳旭
来源: 解放日报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bgl/125381.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