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壁挂炉 > 文章正文

解读“七普”数据:六大年夜特点

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5:53:56

今年5月11日,七普结果公布,国内外广泛关注。
通过普查数据创造,我国人口状况和趋势喜忧参半。

解读“七普”数据:六大年夜特点

第一,天下第一人口大国人口规模连续增长,但生养率进一步低落。

我国2020年总人口达到14.1亿,比2010年增长5.38%,与2000年至2010年比较,人口增速略有下滑。
总体来说,我国人口仍旧保持低速增长的态势。
但是,理论上来说,总和生养率低于更替水平(一样平常为2.1旁边)的人口具有内在负增长潜力。
由于人口增长存在一定的惯性,从总和生养率低于更替水平到人口涌现负增长存在一个韶光差,韶光差的是非取决于人口转变的快慢。
我国人口转变属于范例的“东亚模式”,其人口转变晚、节奏快、周期短,意味着我国将更快涌现人口负增长。
七普数据还显示,2020年出生人口约为1200万,比2019年减少200万,生养率的进一步低落意味着人口负增长可能更快到来,我们必须为此做好充足的准备。

第二,人口总抚养比仍旧坚持在较低水平,但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

2020年,我国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分别为17.95%、68.55%、13.50%,人口总抚养比为45.88%。
人口抚养比反响了人口红利的状况,当人口抚养比较低时,劳动力供应充足,人口包袱轻(即儿童和老人相对较少)使得社会保障支出少,社会财富累积较快,储蓄率高转化为投资率高,能为经济快速增长创造条件。
一样平常把人口总抚养比低于50%的阶段称为人口红利期。
由此可知,我国仍旧处于人口抚养比较低期间。
但与过去比较,60岁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上升速率较快,将使得社会养老包袱明显加重。

第三,人口出生性别比靠近合理区间,性别构造抵牾在区域、构造层面仍旧存在。

出生性别比偏高是困扰我国多年的人口问题。
按照自然规律和生物特色,人口出生性别比一样平常为103至107之间(即103-107个男婴对应100个女婴)。
由于传统文化一贯存在“男孩偏好”,再加上生养数量的限定和胎儿性别鉴定、终止受孕技能的遍及,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在过去20年一贯严重偏高,2004年曾达到峰值121。
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低落6.8,靠近合理区间。
但从构造上来看,性别比问题在特定年事段(如:20-30岁)或特定区域(如:偏远屯子)仍旧存在较大抵牾,适婚年事段人口的性别比将持续上升,由此带来的婚育挤压问题,将造成男性婚姻竞争加剧,从而引发其他社会问题。

第四,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人口迁移流动持续生动。

我国2020年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3.89%,比2010年提升了14.21个百分点,反响了我国人口城镇化的巨大进步。
人口城镇化与工业化、当代化是相辅相成的,人口由屯子向城市迁移,不仅是劳动力由农业转入非农部门,而且带动了消费、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思想不雅观念的改造和生活办法的当代化。
同时,流动人口规模达到了3.7亿,个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亿,与2010年比较,流动人口增长了近70%。
人口迁移流动的生动对付市场经济的完善、合理城市体系的构建和区域的折衷发展都具有主要正面意义。
我国近年来一贯致力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推进公共做事均等化,肃清阻碍劳动力流动的系统编制机制障碍,人口迁移流动的生动反响了这些事情取得的巨大进展。

第五,劳动力供给低落,但第二次人口红利潜力巨大。

我国劳动力数量先于总人口开始负增长的进程,15-59岁的劳动年事人口规模自2012年开始低落。
根据七普数据打算,15-59岁劳动年事人口规模由2010年的9.4亿低落为2020年的8.9亿,年均减少450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70.14%低落为63.35%。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家当升级的关键期间,劳动力数量的萎缩使得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受阻,劳动密集型家当可能由于劳动力价格的上升而失落去竞争力。
但劳动力的受教诲构造正在明显改进,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数量,由2010年的8930人上升为2020年的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均匀受教诲年限由2010年的9.08年提高至2020年的9.91年。
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来源由劳动力总量转变为劳动力本色,顺应了我国度当转型升级的须要,将为经济发展供应新动力。

第六,人口分布跟随经济布局,区域性人口流失落值得关注。

人口分布与家当布局息息相关,由于我国经济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特点,人口分布也呈现干系联的变革。
与2010年比较,东部地区人口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人口增长最多的5个省份分别是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4个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反响出中西部地区在吸引人口方面与东部地区仍旧存在较大差异。
值得把稳的是,在生养率低落和人口迁出的双重成分叠加下,部分区域已经涌现了人口负增长,可能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总体来说,人口数量带来的规模上风依然存在,对资源、环境产生的压力也未肃清,人力成本积累在高速发展,但人口年事构造问题将更加突出。
为了最大可能肃清人口成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我们须要为此做出前瞻性的计策布局。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半月谈》2021年第10期 原标题:《人口普查数据里的喜和忧》

作者:杨舸

来源: 半月谈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bgl/145598.html

XML地图 | 自定链接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