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1:14:28
1月4日,网传亚马逊旗下电子书阅读器Kindle大面积缺货,其淘宝官方旗舰店已关闭,京东自营旗舰店仅余一款2019年发布的产品仍在售,别的产品都显示无货状态,“Kindle或将退出中国市场”的说法一时引发关注。据界面新闻宣布,Kindle与中国出版商的互助还在连续,并未听说“退出中国市场”干系,Kindle缺货的征象已持续了一段韶光,背后缘故原由是芯片缺少。
然而,Kindle面临电子书市场越来越困难的情形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电子阅读器本身市场规模小、增速缓慢,掌阅、阅文、京东、当当等多个海内品牌也在参与竞争。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18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办法(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打仗率为79.4%,这意味着我们绝大多数人多多少少都在日常生活中有过阅读电子书的经历。然而,电子书市场并没有像科技公司所预言的那样大范围蚕食乃至取代纸质书市场——很多调查显示,读者对纸质书的需求是非常稳定的。上述调查就给出了一组数据,2020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本,高于人均电子书阅读量(3.29本)。这是Kindle发卖增长乏力的社会背景。“Kindle是泡面神器”的梗能够深入民气,乃至被Kindle拿来做营销,也解释了阅读电子书对很多人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个“刚需”。但从其余一个角度来说,电子书的确有其便捷和实用的一壁。在房价高企确当下,拥有一间自己的书房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如果能把自己的图书收藏都放到一台电子设备里,该是多么方便啊。
不过电子书的上风与劣势如何,会若何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气,如何改变知识生产、流利和消费的链条,将一贯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在展开本期编辑部谈天室的谈论之前,想先和各位分享一下我把稳到的一些有趣的不雅观点。2010年,作家唐诺在接管采访时谈到过电子书的空想与困境,现在来看,他对电子书市场的不雅观察是有预见性的。在唐诺看来,真正对电子书有刚需的实在是重度阅读者(比如学者、作家、媒体人),这类读者空想的电子书是“所有人类的知识成果都可以藏在阅读器里”,但对普通读者来说,大存储量和检索功能实在没有那么主要——事实是,不爱读书的人不会由于书本换了一种媒介就爱上阅读,反而会被其他类型的网络资源分散掉把稳力。其余,唐诺认为大举进入电子书市场的科技公司实在低估了出版行业的繁芜性。图书是一个古老、成熟且利润非常平稳的行业,在中国大陆,一样平常能卖出8000-10000册的图书就能够保本,出版这类书是图书编辑的根本事情。唐诺的疑问是,如果图书市场就建立在那么一点读者的根本之上,电子书市场的获利又会高到哪里去呢?
美国《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杂志前主编富兰克林福尔(Franklin Foer)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更加激烈尖锐。在《没有思想的天下》一书中,他剧烈鞭笞亚马逊等科技公司扰乱了知识的经济代价,严重侵害了报纸、杂志和图书出版商。互联网本就对知识产权造成严重冲击(下载盗版/未经授权的电子书的做法如今司空见惯),电子书商的做法也在固化某种“知识不应该有价格门槛”的刻板印象。在美国市场,亚马逊将电子书价格定为9.99美元一本,远远低于纸质书价格。在福尔看来,这实际上便是在暗示生产一本书所须要的本钱在于印刷和储运,而不是脑力、创造力和多年寒窗。同时,由于亚马逊在线上图书市场的垄断性地位,它有能力对图书出版商施加压力,而那些不愿贬价的公司就成为了与读者为敌的吸血鬼。
纵然Kindle真的退出中国市场,上述争议依然会持续。作为读者,我们要怎么看这些问题呢?
读电子书还是纸质书?
潘文捷:小学时托同桌从他买《龙珠》的漫画店买《美少女战士》,是第一次偷偷买书,同桌邪魅一笑从袖子里抽出少女漫画的瞬间,有着不亚于鱼塘塘主的帅气。但买完之后怎么放在家里就成了大问题,我做贼心虚地隔三差五把这本书在桌布下面、床垫下面、抽屉最里着重复腾挪,至今也不敢问家里人有没有创造过。中学时拿压岁钱托朋友偷买了《魔戒》全集,朋友假装和我说话轻轻把鼓鼓的袋子放在桌脚与桌脚的夹缝之间的场面,仿佛暗中接头进行大麻交易,令我终生难忘。这些偷鸡某狗一样平常的买书场景,自从十年前买了Kindle Touch之后就再也没有了。感谢电子书!
董子琪:一度都很喜好看Kindle的开屏广告,每次看到开屏推送的从来没关注的新作,或者是脱销生理学或者是社会派推理小说,都会想点开看看,我买过很多Kindle推举的作品,也很热衷浏览盛行榜单、今日特价、本月低价之类的,偶尔偏离自己的阅读兴趣也是故意思的。我把开屏广告和贬价看做兴趣勃勃的阅读关怀,就像逛超市被发的传单,通报着一种非常乐不雅观的生活气息,快来看啊!
大贬价!
前一阵广告不见了,感到有些惋惜。
从实用角度说,Kindle找资料做条记都是很方便的,写文章的时候想不起来是哪本书的内容,直接搜索关键字就能跳出来干系的内容,对须要搜索大量资料的急就章来说不要太好用了,比如汪曾祺全集上面就有,余华的所有旧作也都有收录;边写边画线的功能很实用,之后还能全体条记本导出;对经典名著系列也很友好,Kindle上都有版本不错的免费或便宜的资源,像是简奥斯丁、卢梭还有马克思韦伯,我都是在Kindle上看完的;也有许多杂志合订本,《科幻天下》的合订本是在Kindle上看完的;中文古籍、英文原著也有许多,打疫苗在期待不雅观察区没有旗子暗记的时候就能翻翻《洛阳伽蓝记》。有的书我明明有纸质本,也还会买一个Kindle版,为的是方便做条记写文章,以是Kindle对我来说是跨平台的文献管理器。
Kindle Unlimited(下称KU)也很足够看了,而且这种借阅体验很像是小时候去图书馆借书,由于能选择的不多,只能凭借书名大致猜猜,但胡乱借来基本也能有收成。借的本数有限额,不能超出12本,否则只能还了一本再借,又陷入困难的决议当中,到底还哪一本呢,这也让人体会到“书非借而不能读也”。在电子资源如此随意马虎得到的本日,借书对阅读的效用大大被低估了吧。之后KU不会也没了吧,还是不喜好四处找资料,对Kindle已经形成依赖了。我还有一个专门用来阅读的海信墨水屏手机,上面自带很多阅读器,之前也买过美国Barnes and Noble的阅读器Nook,但是用的最习气的、资料最全面的还是Kindle,它是书店,也是图书馆。
徐鲁青:对子琪提到的Kindle检索特点深有同感,毕业论文须要引用很多原文文本,当时便是Kindle一键导入条记的功能救了我。那些被我堆在角落的纸质书,蓝墨水洇在发黄纸张上的样子确实令人冲动(会不会被说刻奇?),但我已经良久没韶光翻开它们一条条细细找条记了。
看到有媒体说Kindle最初的成功是由于它打造成了一种文青身份符号,但实际上Kindle和其他手机电子阅读比并没有什么上风。我承认Kindle最早在中国曾被视为文青标配,人们会像如今炫耀满墙纸质书一样在豆瓣炫耀自己有一台Kindle Voyage。然而排开符号消费,我依然以为Kindle比浩瀚手机阅读好用得多,它没有弹出的app提醒,不怎么灵光的触控板也让我不会试图点这点那,分散把稳力,水墨屏比拟手机屏就像纸质书比拟电子书,滞重、缓慢、动人。
Kindle也让我省了一大笔钱。必须羞愧地承认,大学期间在Kindle上看的电子书基本是免费资源。我们专业课程书单开得极大,图书馆借阅资源又极掉队,《玫瑰之名》全校只有两本,从大一排到大二、从艾柯生前排到去世后才借到。书想从学校借是不可能的,全部买纸质书也买不起,于是只剩电子书价格可以推敲一下。这时在网上随便一搜书名+电子版,免费的电子书资源就迎面而来,还会约请你关注"大众号下载更多。我可以轻易地找到大部头辞典、各名家全集,乃至正价昂贵的英文书和杂志。
有人预测盗版资源是Kindle在中国市场无法赢利的缘故原由之一:Kindle阅读器本身没有太多盈利,亚马逊希望能通过让利刺激人们购买Kindle,增大电子书需求,在知识做事上盈利。由于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比较弱,很多读者轻易就能得到免费的资源,并不会选择在亚马逊商城购买。
林子人:每次拿起Kindle,屏幕上都会显示出一个带着感叹号的电池图标——解释我又良久没有打开过Kindle了,只有我以为Kindle不足好用么?划线和翻页都不足顺滑,墨水屏我也看不习气。我用得更多的是豆瓣阅读,豆瓣阅读的中文书库还是挺强大的,更主要的是无论是划线还是做条记都很方便。总的来说我是武断的纸质书党,如果是做严明阅读,我还是喜好用手触碰真实的书,能够翻页,能够在纸面上划线写注释。我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检索资料的方法(在阅读时感到非常主要的段落阁下,按照主要级贴上不同颜色的标签),目前我对自己的阅读方法还是挺满意的,我基本只会在无法得到纸质书的情形下阅读电子书。这也是为了保护我的眼睛,角膜炎的痛你们不懂(垂泪状)。
陈佳靖:在刚入手Kindle的那一年,我还是挺乐意用它阅读的,但是很快那股激情亲切就过去了。Kindle确实有便捷之处,特殊是外出想随身携带几本书的时候,Kindle能减轻不少包袱。它的很多设置也颇为存心,比如护眼又高清的墨水屏,比如翻页的时候还会停顿一下,为了仿照真实翻书页的感想熏染。但即便如此努力想缩小和纸质书的差异,Kindle还是让我有种“食不知味”的觉得。可能由于到底面对的还是一块屏幕吧,屏幕本身就让人以为怠倦,屏幕上的进度条也在无意中敦促我加快阅读速率,而且在忽略装帧、摒弃触感和质感后,每一本书看起来彷佛都差不多,难免有点打消我想翻开它们的冲动。
回忆起来,用Kindle的那年刚好是我还在学校读书,跑图书馆最勤奋的期间,以是偶尔会涌现手里明明借来了纸质书,却同时在Kindle上买了电子书以做留存的情形。两相比拟,就会创造Kindle对我来说只是个收藏夹和大略单纯浏览器,并没有让我的阅读体验更好,如果是为了更舒畅更享受地阅读,那我还是会选择纸质书。其余我也觉得,电子书普遍化之后,人们更随意马虎陷入“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情形,毕竟电子书更便宜又不占空间,多买几本也没什么生理包袱。反思到这一点之后,我就彻底回归纸质书阅读了,不是真的很想看仔细阅读的书都会谨慎下单,只有在买不到纸质书或者纯挚为了查阅资料的时候才会考虑电子书。
在网络上与人共读有“社去世”风险?
林子人:两年前朋友向我强烈推举微信阅读,说新书上架速率很快,而且由于正在砸钱开拓市场常常给用户送免费阅读卡。跟风下载了微信阅读,体验还不错,唯一有一点很劝退我:为什么要把阅读当成一个社交场景,让微信好友知道自己书架上有什么书、正在读什么书、读过什么书啊!
看到微信在隐私选项里许可用户用“替人书架”代替真实书架,看来有同样困扰的用户为数不少。
潘文捷:这个平台如果没有仔细研讨的话还是存在风险的,由于听说有人在里面看霸道总裁爱上我但忘了开启隐私保护,所有人(而且上面的都是熟人)都看到你在读这本书,很随意马虎社去世。对付履历丰富的我来说,这样的失落误是绝对不会犯的。但也由于上面都是熟人,比起Kindle会有一种我不是一个人在阅读的觉得。
叶青:文捷提到的微信心书社去世画面太真实了!
我身边就有好多长辈受害者,没想到一些平日看起来很严明、时时时就来一顿“爱的教诲”的长辈,居然也看霸总小说,既意外又不虞外。微信心书还有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设计:阅读时能看到一些划线的语句,点击会显示其他读者对某句话或情节的见地和评论。好处是有些评论的确会从另一个角度拓宽你对故事的理解,坏处在于很多人喜好对角色进行道德审判,或者根本没有读懂作者的意图,就在评论区指示江山,让人看得气不打一处来。除此之外,频繁点进“划线的句子”,也会毁坏阅读的连贯性,有时候想不被打扰地好好读几页,看到下划线却总忍不住手痒点进去,用了一段韶光后还是决定把这个功能关掉。
电子书如何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气?
徐鲁青:实在如果要细分,不同书的类型和写作特点也决定了它们是否适宜电子阅读。我喜好用Kindle阅读文学读物,特殊是短篇小说和散文这种不用讲究阅读顺序的文体。但对付条理更具整体性的论证类读物,比如社科类和历史类,阅读纸质书会更舒畅,由于有时一个论证链条丢了、有些证据想再转头看看,用纸质书翻阅是更轻松的事。纸质书的迷人之处也在于它的物质性能够承载更多感情,我相信再爱用Kindle的人,碰着那本未来会反复阅读与牵挂、会持续同自身对话与关联的书,还是会跑去下单一本纸质版放在床头。
姜妍:我彷佛没有真正意义上利用过电子阅读器,以是不太有发言权。有时候写东西想要重新翻某本书完备是凭影象去书架上探求,有一次实在想不起来是哪章了,幸好认识那本书的责编,于是供应了一个关键词让对方帮我人肉检索到了页码。可以说是非常古早和守旧了。至今想要买某本书也是习气性去蹲某二手书网站,默默贡献出几条鱼,有的书当然到现在也没蹲到。
关于电子书涌现的背景以及走势,我以为唐诺老师十几年前的那个采访已经说得非常好,且很有前瞻性了,事实上也基本按照他所预测的走向在发展。我能回顾起的是当时做这样一篇采访的大背景,电子书在中国刚刚兴起,能够觉得到行业内的愉快和惶恐,险些每个出版集团都急着去收拢资源,到处签作者的电子版权,自己开拓内容库恐怕错失落了先机。当然和大多数盛行事物一样,韶光会逐步去找准这些新生事物在现实空间里的真正位置。
潘文捷:还记得小时候在省城大量购入磁带(不但是鞠萍姐姐讲故事)的激动画面呢!
现在别说是磁带,连CD都没人听了吧,乃至以前的MP3、MP4尸体堆成山,都只能提醒利用者的年纪,令人徒增伤感而已。视频也是这样,当年家里迎来第一部金正DVD是多么令人难忘,但如今还有人会看录像带、VCD、DVD吗?纸质书已经越来越具有古典美了,当一个事物开始被人怀念被浪漫化的时候,也便是它会在大众层面消散的时候了吧。当然,就像总有人收藏黑胶一样,也会有人读纸质书。说不好,往后纸质书也会成为一莳花费主义符号,被用来标榜自己的品味呢——等等,彷佛已经有人这样做了啊,说的便是靳东老师以及那些用大部头精装书来装点豪华装修的人们。
黄月:我和很多人一样喜好纸书,但对付阅读介质并不十分介意,如果不是图鉴、艺术书、手工书等特殊强调实体、设计、色彩、材质的作品,不读纸也可以接管。
我有一台非常古早的Kindle,版本太旧不是非常好用,现在日常利用的是一款很类似Kindle的国产阅读器。它续航持久,小到可以塞进外套口袋,屏幕后盖都不怕划伤,于这天常在我随身书包或衣服里装着,补充没带书出门又不想看手机的场景,从坐地铁飞机到在餐厅等人。也用iPad看书,但场景更少,多数时候是由于某个文献或某本书只能找到PDF格式文件,iPad的纵向屏幕比电脑的横向屏幕在翻阅和标注时都方便很多。
在环境糟糕到一定程度之前,如果仍有树可以用来造纸,如果科技和政策成熟到可以降落造纸业的环境本钱乃至干脆创造出更廉价的木浆替代质料,我乐不雅观地认为纸本书会一贯存在,它是一种永久难以替代的精神物和审美物。全天下都可以被编码,书彷佛最大略,却也最难,这种直觉性的乐不雅观一方面来自人类执着于莎草纸书写的迢遥历史,一方面来自危急状态下彷佛并不弗成思议的断电断网,也来自阿特伍德等当代作家为“未来图书馆”项目写下的作品,这些作品将在2114年与未来天下的读者见面——存储技能都这么发达了,字还是写在纸上的。
林子人: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的主要迁移转变点:它为冲破知识垄断供应了主要助力,书本生产的本钱大大低落,除了王公贵族以外平民百姓也开始能够拥有和阅读书本,这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包括提高识字率、创造共同体意识,乃至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埋下伏笔。作为一种通报信息的媒介,纸质书自19世纪开始就在不断遭遇新媒介的冲击,比如报纸、留声机、电视、电影、互联网,但至今为止,书本依然是最能够抵御互联网影响的大众媒体,出版业虽然受到了一定冲击,但书的形态没有发生太大的变革,电子书更多像是纸质书的派生物,出版社出了纸质书,顺带卖一下电子书的版权。
不过确实有一种声音认为,由于印刷术而涌现的大众阅读时期正在逐渐消逝,读书可能会成为少数精英阶层仍在坚持的事物。韩国消费者趋势不雅观察者林洪泽在《90后来了》一书中指出,90后(当然也包括00后)受数码产品影响,他们的阅读办法已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他们对阅读本身的理解乃至都已经和更年长的世代不同——他们须要一种快速获取网络供应的信息,能进行即时查找的非线性思维办法;他们能灵巧快速地处理文本,但对笔墨的专注力却在减弱。当人们的阅读习气发生了变革,大众阅读时期或许真的会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短暂的“例外”。我们会回到某个历史的原点吗?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bgl/58186.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