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3:52:26
01
最近,我被央视的《主持人大赛》圈粉了。
这个节目约请了各大王牌主持人来做评委为选手打分,个中由董卿和康辉担当点评高朋。
除了选手们的出彩表现,董卿的口才再次令人叫绝,“董卿的点评”这一话题很快上了热搜。
作为《中国诗词大会》的虔诚不雅观众,我深知董卿的知识储备量有多强。
张口便是美好诗句,全身都是刺目耀眼光芒,这是我心中的董卿。
实在,董卿背后那深厚的文学积淀,离不开她每天都雷打不动的阅读习气。
董卿在每天睡觉之前都会抽出一个小时来阅读,寝室里不会放任何电子产品。
先不讲能否坚持,对我来说,抛开别的东西来安静看会书,可不是一件随意马虎事。
有时候我明明打开了一本很期待的书,可翻开书时读两页就读不下去了,脑筋里一会想有没有新的手机信息,一会忧心还没完成的学习任务……末了书没读成,其他事情也没做好。
后来我才知道,自己掉进了“后台运行思维”的大坑。
后台运行这个词说的是一个或几个软件是打开状态,但没有被你操作,只是在手机后台运行,但会占用手机的内存,也可能会加速手机电量的花费。
顾名思义,后台运行思维指的是你没有完成某件事,但由于一些缘故原由而选择把它搁置,转而做另一件事,可还没完成又开始了下一件事,这个过程会让你面临很多待办任务,处理A时惦记着B,处理B时又惦记着A、C、D……
可问题是,你并不能把自己的大脑算作是手机处理器啊。
02
有生理学家提出了“把稳力负荷理论”,认为人的把稳力是有限的,当被一定的事物霸占把稳力后,你就很难再关注到别的东西了。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你事情过于投入而忘了用饭,打游戏太入迷而听不到别人叫自己的名字……
同样地,当你放下某件没完成的任务A,把它丢到“后台”去运行,开始做任务B,看似手上只有一件事,但实在很随意马虎分心。
由于你会不由自主地惦记着A,这样不仅没做好A,还会影响B的完成质量。
手机的后台运行软件会占用内存,影响运行速率,更别说大脑了。
当你惦记的任务多了,大脑这个中心处理器也会超载,以至于你根本不知道把把稳力分给谁。
大概你大脑的处理能力很强大,可以让你同时兼顾做好几件事,但这也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那便是当你在两件事之间切换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切换本钱”。
试想在你负责事情时,孩子溘然吵闹,你不得一直下事情来安抚孩子,等搞定后重新回到电脑前,你须要理一理思路,想想自己刚刚在哪里愣住了,花韶光重新回到相应的思绪中,规复事情时的生动度。这中间的韶光差,便是切换本钱。
加利福尼亚的 Gloria Mark 教授研究创造,当你做一项事情正进入状态时,如果被打断,要规复到打断前的事情状态均匀须要 25 分钟。
显而易见,切换频率越大,你摧残浪费蹂躏的韶光就越多,效率自然也会被拉低。
以是,后台运行思维会分散你的把稳力,加大你干事的切换本钱,成为摧残浪费蹂躏韶光的隐形杀手。
03
既然你已经知道了后台运行思维的坑,那要做的便是想办法避免,提高管理韶光的能力。
1)理解任务性子并合理评估
《礼记中庸》中有一句很出名的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也便是说,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都要提前做好准备,不然很难成功。
因此,你要对自己将要开展的任务有个大概理解,知道它的性子,合理地评估它的难度和主要性。
如何评估呢?如果是从没打仗过的,你就多去问问有履历的人,如果已经做过类似的,你就根据自己之前的履历来做个预期判断。
我刚开始学自媒体写作的时候,以为只要能洋洋洒洒写个一千字就够了。
在报了个班系统学习后,我才知道写作可以划分为这几步:网络素材、确定选题、列好框架、写出文章,后期修正。
对我来说,难的不是敲字写文章,而是找素材和定选题。只要提要列好,写文章便是一个落实提要的过程。
可如果没有前期的素材和提要,只凭灵感的话,我写起文章来很随意马虎跑题或者结束。以是,这部分须要我花更多韶光和精力去完成。
俗话说:心腹知彼者,百战不殆。干事也是一样的。
与其为所欲为,啥都不理解就上手,还不如先花韶光去理解下你要做的是个什么事,它有多主要,难度有多大。
这样你就不会做着做着,溘然创造自己都是困惑,然后干脆就把任务丢到“后台”去了。
2)列清单来匹配任务和韶光段
对任务做好理解,合理评估后,你可以在这个根本上来列清单。
有时候任务量太大,你很难在一个韶光段内完成,这时候列清单就显得很主要了。
许多成功人士都把列清单落实到了生活中,像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作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就在自己的条记本上详细罗列了每天要做的事情。
每个人列清单的方法不同,我比较喜好的是任务和韶光段的匹配式清单。
韶光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块状韶光和碎片韶光。
详细来说,便是你将任务进行细化,把须要系统完成的部分放到块状韶光里,较为细微的部分则放到碎片韶光里。
个中,你还可以划出自己的高效韶光,把更有难度或者最希望先完成的那部分任务放到高效韶光里面去完成。
作家村落上春树曾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写到:
“清晨5点起床、晚上10点前睡觉,一日之内,身体性能最为生动的韶光因人而异,我是清晨的几小时,在这段韶光内集中精力完成主要的事情。
随后的韶光或是用于运动,或是处理杂务,打理那些不需高度集中精力的事情。日暮时分便悠哉游哉,不再连续事情,读书或听音乐,放松精神,尽早就寝。
我大体依照这个模式度日,20来年事情顺利,效率甚高。”
把任务和相应的韶光段匹配,做韶光的主人,这样有利于你做到阶段性扫尾,减少不必要的“后台运行”韶光。
3)打造专注环境并阔别滋扰源
列完清单往后,你要做的下一步便是把操持落实到行动上啦。
可有时候,明明任务还没完成,你也很想把这件事情做好,但难免会被打扰,一会是手机响了,一会是孩子闹了……
因此,我建议你找到滋扰源并阔别它,只管即便为自己打造一个不随意马虎被打断的专注环境。
我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问题:手机无处不在的生活里,你有保持专注的能力吗?你是怎么保持的呀?
有一位小伙伴回答:我保持专注的时候可能便是手机没电的时候。
对付很多人来说,手机便是滋扰源,以是会在事情时 “屏蔽”手机。
明星钟汉良便是这样。之前看到有演员说,自己跟钟汉良互助下来都没有看到他在现场拿手机,觉得他是个没有手机的人。
还有的人在保持专注时不喜好被别人打扰,比如日本的生活美学家松浦弥太郎深知自己这一习气,就会见告同事,请他们不要在事情期间内过来和自己交谈。
我见过在吵闹的宿舍里也可以高效学习的人,也见过一定要去图书馆才能静下心来看书的人。
关键是,你要知道会影响自己的滋扰源是什么,想办法阔别它,争取早点把任务完成。
美国作家马尔柯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提到:人们眼中的天才之以是卓越非凡,并非资质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熬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必要条件。
这便是后来有名于世的“一万小时定律”。
可这一万小时,必须假如有效韶光啊,便是你花了之后能真正让自己有收成有发展的韶光。如果带着“后台运行思维”去干事,那看似花了韶光,结果却可能是事倍功半的。
这个天下上,每个人拥有的韶光相同,但利用方法都不一样。从跳出“后台运行”思维坑开始,把自己的韶光管理效率一点点提高吧。
共勉。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bx/108007.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