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4 23:15:41
大体来说,正月十五的“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不雅观赏用的“灯”,多集中在城里;一种是敬拜用的“灯”,多见于村落庄。
本文所说的“灯”,紧张是后者。用民俗术语来说,用“灯”敬拜的过程称之为“送灯”。就笔者个人感不雅观,胶东民间对付“送灯”的习俗普遍比较重视。尤其是现在私家车遍及,很多平时居住在城里的人都会专门赶回老家送灯。今年的正月十五恰逢周末,天公又作美,烟台出城的路上车水马龙,个中不少便是要回去“送灯”。
在当代生活模式的冲击下,“送灯”的习俗虽然得到较好的坚守,但所用到的“灯”却不免也涌现了变革。接下来就对此做个大略梳理。
笔者老家在栖霞东部,从前当地送灯都是手工制作的“萝卜灯”。所谓“萝卜灯”,即以萝卜(或胡萝卜)作为灯座的大略单纯灯具。而胶东不少县市区还有做豆面灯的习俗,样式更为好看,有的还已经申请非遗。
与豆面灯比较,萝卜灯的制作过程相对大略。首先,选取得当大小的萝卜按照一定长度切段;然后,在萝卜的一壁挖出洞来;末了,在里面插上棉芯,浇上少许油。如此流程下来,一个萝卜灯就算是做好了。
(▲没有找到萝卜灯的图片,用豆面灯来示意。图片由栖霞隋建国师长西席供应。)
萝卜灯有两大优点,一是节省本钱(自家制作,不需额外费钱);二是凸显特色(豆面灯也是如此)。不过,它同时也有两大缺陷,一是费时费力(送“灯”的数量较多,制作须要耐心);二是随意马虎洒油(那样的话既随意马虎弄脏衣服,也不随意马虎点燃)。因此,有人就逐渐想到了用烛炬来替代。
起初,人们都是买大烛炬裁剪分段。后来,市情上开始涌现定制化的小烛炬。烛炬可以填补萝卜灯的缺陷,同时花费的钱也不算多,因此利用率一度很高。在笔者上小学之际,村落里不少人家都是选用小烛炬来送灯。点燃之后,烛光摇荡,久久不熄。如果较为集中的话,从远处看也挺壮不雅观。
大凡事物,每每都有两面性。烛炬在有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不敷,那便是随意马虎引发山火。
随着森林防火管理事情的日渐严格,“送灯”已不再许可点火,而很多人又认为“仅送根空烛炬”不足虔诚。在这种情形下,电子发光的新式灯具便应运而生了。
这种灯具也不繁芜,常日是一个花托形状的外不雅观,里面内置电子,下面设有旋钮。扭动开关,电子带动元件发出光亮,就算是“点上灯了”。这样一来,既符合送灯的要义,也没有失火隐患,可谓两全兼顾。
以上便是笔者所见到的“送灯”演化经由。而除了“灯”有变革之外,去送灯的“人”多少也有些不同。在笔者上小学时(九十年代中期),村落庄送灯常日是五服之内的同宗集体行动,人数每每较多。而如今,基本都是各家送各家的“灯”,规模不复从前。换句话说,“送灯”的习俗虽然依旧延续,但“宗族”的氛围已逐渐淡去了。(本文作者:耳左月)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bx/22535.html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