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冰箱 > 文章正文

西藏边境农民致富路:“主动干”吃上“小康饭”

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1:52:24

图集

图为洛桑旦增发卖的青稞糌粑等特色农畜产品。

西藏边境农民致富路:“主动干”吃上“小康饭”

张伟 摄

题:西藏边疆农人致富路:“主动干”吃上“小康饭”

“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肯定舍不得,对全新的生活也有过担忧,但我还是武断主动哀求搬出来。
”隆子县是西藏山南市四个边疆县之一,三年前,该县雪沙乡普卓村落村落民群培离开生活了近四十年的故土,成为该村落第一批迁居至县政府所在地隆子镇的易地扶贫迁居户。

“最紧张的缘故原由还是以前的生活太苦。
”群培说,普卓村落到隆子县城有4个小时的车程,且高寒缺氧。
群培种青稞,养牛羊,妻子外出打工,一年的收入约在7000元(公民币,下同)高下。
但由于群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还要抚养两个孩子,一家人的生活有些捉襟见肘。

图为群培(左)为青年职工进行技能辅导。
张伟 摄

2016年,普卓村落将群培一家纳入建档立卡穷苦户,但生性要强的贰心里不是滋味。
听说周边村落民迁居到县城后勤恳致富,他主动找到普卓村落村落委会表达了要迁居的意愿。
2017年9月,一家四口从失落修漏雨的土坯房搬出,住进了隆子镇叶巴村落近100平方米的独家小院。

“生活便利了太多。
”群培说,以前孩子想吃苹果,要等着搭顺道的摩托车到县城去买,现在周边就有超市、茶馆、饭店,即便有个别买不到的东西,坐班车去山南市也方便得很。
“但我不敢轻易消费,短缺一技之长还是没有稳定收入。

图为群培和妻子在新家的客厅里。
张伟 摄

没有“等靠要”,而是“主动干”,借助隆子县家当扶贫项目--“菜篮子”工程供应的就近就便就业机会,群培和妻子走上了一条学习农业技能,改进生活的致富路。

“与其倾慕别人过得好,不如自己多学多做。
”群培说,当内地农业专家来培训时,虽然很多名词听不懂,但他会仔细记下专家的每一步操作过程,反复揣摩,“嫁接、育种这类技能不好节制,我会请人帮忙把干系要点翻译成藏语,碰着难题就及时找懂的人乞助,一遍弗成就两遍,两遍弗成就三遍。

图为洛桑旦增为自家青稞产品设计的牌号与特色包装。
张伟 摄

虽然没有上过一天学,但凭着浓厚的兴趣,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劲,今年已经42岁的群培“后来居上”,成为了隆子县“菜篮子”工程栽种基地的农业技能员和卖力人之一,每月人为涨到5000多元,妻子每月也有3500多元。
“现在百口一个月的收入比之前一年的还要多。

在隆子县热荣乡,同为42岁的洛桑旦增很早就实现了致富梦,他畅想着要把以自己名字注册牌号的“洛旦”牌黑青稞糌粑卖到全中国。

图为2015年,隆子黑青稞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张伟 摄

17年前,作为全乡为数不多有初中学历的农人,洛桑旦增靠着借来的2000元钱,从开小商店起步,走出了他的致富路。

2015年,隆子黑青稞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一贯探求创业机会的洛桑旦增主动联系报告了热荣乡扶贫家当项目,建立了以黑青稞、白青稞、蓝青稞糌粑等为特色的农畜产品加工互助社,并在政府帮扶下,把发卖门店开到了隆子县城。

图为洛桑旦增先容青稞的功效。
张伟 摄

为了提升产量和竞争力,洛桑旦增一边将传统水磨升级为电磨,扩建加工厂,一边积极丰富产品种类,注册牌号。
“要让我的产品有辨识度,牌号必须有特色。
借鉴了很多同类产品之后,我有了大概的想法,然后自己画出草图,搜聚专业人士的见地设计完成。

“现在有名度有了,销量还得再上一个台阶。
”2019年,洛桑旦增的互助社年发卖额超过百万元,但他没有停步,于当年年底入驻隆子县电子商务中央,开了淘宝店,并在微信朋友圈做起了微商。
虽然2020年由于疫情,发卖受到影响,但洛桑旦增把西藏黑青稞糌粑卖到了北京、上海等内地8个省市。

图为群培新家外景。
张伟 摄

看到洛桑旦增的成功,有些村落民也加入他的互助社。
对付这些新合资人,洛桑旦增选择在不收取入股资金的情形下,先让他们享受分红。
“经营上的风险由我来承担,只为武断大家的信心,把奇迹做大做强,共同吃上‘小康饭’。
” 作者 张伟

任务编辑: 沈美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bx/69734.html

XML地图 | 自定链接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