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2:01:43
图为:潘阿祥。受访者供图
外界好奇潘阿祥不识字,是如何捕捉信息,踩定时期节拍带领企业转型升级的,那本安顿于浙商博物馆中的“象形电话本”,他又是如何编织与影象的。
“老爷子这个人很有特色,确实是一个字也不认识,阿拉伯数字认识0到9,三位数以上他不会算,可每笔账他又很清楚。”潘阿祥助理项卫平谈及此时,语气中难掩敬佩之意。
坐在一旁的潘阿祥则笑盈盈地端详着对面落座的,犹豫少焉后,点燃了夹在指间的喷鼻香烟。他从不避讳谈自己不识字,乃至还调侃要跟孙子一起上一年级,特殊是他的“象形电话本”,令人印象深刻。
图为:潘阿祥的电话簿。 胡小丽 摄
烟草公司老总就画一根烟,杨姓就画一只羊,女性就画一个扎辫子的姑娘……在潘阿祥的电话本上,险些每个号码前都画着一个歪七扭八的符号……许多符号只有他懂,天生对数字的敏感让潘阿祥自有一套影象办法与算法。
1951年,潘阿祥出生在一个兄妹6人的家庭中,因家境贫寒,未上过一天学,8岁便开始下地干农活,“后来包产到户,就365每天天干活。”潘阿祥回顾。直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一句“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便是好猫”才把他从地皮里解放出来。
“犯法的事情不能做,其他的都好做。”潘阿祥凭着这样的理解和其他人一起坐船把当地的湖鲜、农副产品贩到隔壁的上海卖。由于不识字,每次去上海,潘阿祥担心迷路都不敢跑太远,只在码头附近叫卖,“一趟能赚两、三块钱。”
1980年前后,湖州织里逐渐兴起家庭作坊式纺织业,潘阿祥也紧随着时期步伐,花了半年的积蓄,以270元购入一台缝纫机,开始了“一根扁担两只包,走南闯北到处跑”,各地推销棉布和绣花枕头的生活,几年奔波下来,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万元户”。
不识字虽然让潘阿祥看不了书报,上不了网,但这反而培养了他敏锐的不雅观察与剖析能力。
自生产大队有电视机以来,潘阿祥就养成了每晚看新闻的习气:“从中心台、浙江台、湖州台的电视新闻,从时政到经济,我全部要看一遍,有时看到凌晨一两点。”潘阿祥说,每次看完,他还会反复“咀嚼”,研判国家今后的发展形势。
1992年,潘阿祥从新闻中捕捉到一句话:家家户户要通电话。于是在剖析电缆的附加值最高后,其借款20万元办了一家通讯电缆厂。未及两年,阿祥集团成了邮电部生产通信电缆定点企业,“阿祥”牌电缆在全国打开销路,1997年产值打破亿元大关。
随后,国家提出“旧城改造”,潘阿祥立时意识到铝合金门窗建材市场具有广阔前景,便投资成立了一家铝业公司。2002年,该公司产值打破2亿元大关,不到5年韶光,产值又翻一番。
类似的案例,在潘阿祥的创业过程中比比皆是:“阿祥亚麻”是在欧美国家将亚麻纺织家当纷纭外移的市场环境下成立的;“阿祥重工”则是在国家将装备制造业定为“十一五”“十二五”方案重点支柱家其时投资创建。
但无论钱往哪投,潘阿祥始终没有离开过实体行业,凭借对市场的大胆判断及政策红利,26年来,其在通讯电缆、绿色包装、亚麻纺织、电子型材等毫无关联的家当间大幅超过,从未失落败。
在潘阿祥看来,有些行业弗成就要转,转就一定要转到实业,做实业才能做更多的贡献,也更有安全感。他说,比起刚创业,现在各方面条件都比那时候好多了,没情由失落败:“关键要吃苦,做一样爱一样,把人才培养好,不识字没紧要,但要识人。”(完)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bx/72648.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