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3:35:09
近期,“互换特产”活动风靡于各个社交平台,不少网友晒出了成功案例,但也有网友曝出了自己被“空手套白狼”的受骗经历。多名网友称,他们与同一网友约定互寄300至400元的特产,发货后却遭对方拉黑,拒不邮寄特产,声讨后也只收到对方网购的低价产品。(8月27日 逐日经济新闻)
“互换特产”活动的规则很大略,互不相识的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达成交流意愿后,各自准备一份家乡的美食特产,寄给对方即可。而这种大略的“以物易物”活动仅仅依赖对彼此的信赖度,实际上缺少应有的权柄保障,很随意马虎一欠妥心就落入骗局。因此,在参与“互换特产”的活动时,提高当心意识十分必要,以防“至心换不来至心”。
“互换特产”活动之以是迅速走红,在于捉住了网友的好奇生理和社交需求。网友互换的特产包裹,类似于一个充满未知惊喜的盲盒,打开这个“美食盲盒”,便能开拓味蕾,品尝到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产品。这也为网友供应了一个与陌生人互换的机会,或许一份“海内存心腹,天涯若比邻”的朴拙友情,远远赛过特产本身。
然而,美食互换背后却暗藏陷阱,必须予以当心。一些网友兴趣勃勃地为对方准备特产,结果却收到一份代价不对等的包裹,由此产生“期待值落差”,而这可能是双方不理解、经济情形不同等造成的结果,无可厚非。但一些网友却故意敷衍了事,用廉价的电商产品骗取他人诚意满满的特产,更有甚者在对方寄出特产后,就将对方拉黑。同时,网友的个人信息,比如姓名、电话、住址都存在被泄露的风险,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而受骗后,经济本钱和韶光本钱又成为网友维权之路的难题。
对此,在参与“互换特产”活动时,可以采纳方法规避互换陷阱。首先,可以通过查看对方的社交账号、电话互换等办法进一步理解对方,判断其是否值得信赖。其次,在物物交流前,双方可提前约定好特产预算范围,避免产生期待落差。末了,在寄出特产时应把稳对个人信息进行模糊处理,供应快递自提点或快递柜的位置,防止产生信息透露的风险。收到货后也应仔细检讨食品质量,避免发生食品安全问题。
总之,在享受交流特产带来的乐趣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权柄,严防落入交流陷阱,使“互换特产”真正实现其“互换”的初衷。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ktwx/102041.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