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4:45:53
新华社白田田
7:15定时到达公司;7:30召开线上晨会;8:10和团队谈论新产品研发……三一集团总工程师易小刚这样开始了自己的一天。
“我每天都在想着怎么创新。”易小刚表示。
身为企业高管和总工,易小刚始终在创新一线,为冲破国外技能垄断、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而努力。不久前,他得到“全国精彩专业技能人才”称号。
易小刚(中)和研发团队在一起。(三一集团供图)
核心技能、关键零部件要靠自己
1995年,易小刚从科研院所来到三一集团,首先研发的产品是混凝土机器。他回顾说,当时中国的工程机器设备险些全部从国外购买,混凝土泵车臂架所需的高强度钢被国外公司卡脖子。
易小刚在车间进行技能辅导。(三一集团供图)
“核心技能、关键零部件是买不来的。”易小刚深有感触地说。20多年来,作为三一集团技能创新核心人物,易小刚带领团队先后打破混凝土高压泵送、超长臂架设计、工程机器核心液压部件等领域的障碍,获国家技能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如今,通过自主研发和协同创新,三一集团的专用底盘、发动机、掌握器、油缸等关键零部件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生产能力,混凝土机器等产品销量位居环球第一。
别人没做过的,我们也可以做
2019年,易小刚肩负起三一集团智能制造工厂升级改造的重任。在工程机器生产车间,下料、机加、涂装的自动化、智能化随意马虎实现,但要让巨大而笨重的构造件自动组对焊接,是很大的寻衅。
易小刚说:“国外没做过的、别人没做过的,我们也可以做,要冲破恐怖、大胆创新。”
他带着三一集团研究总院的工程师开始攻关。每天早上,他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开电脑回看前一晚试验的监控录像,找出存在的问题,再和工程师一起修正技能方案。
组对焊接的位置偏差,哀求小于或即是0.1毫米。很长一段韶光,偏差总是在0.4至0.5毫米之间摇摆,找了几家第三方机构,怎么也达不到哀求。易小刚和研发团队大胆摒弃仅靠视觉识别判断位置的常规做法,终极破解了难题。
三一长沙家当园“18号厂房”。(新华社白田田摄)
2020年9月,三一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8号厂房”全面升级,100多台工业机器人实现自动切割、分拣、焊接。今年9月,三一北京桩机工厂成为环球重工行业首家获认证的灯塔工厂。
只有持续创新,才不会被淘汰
2021年,易小刚带领团队进军新能源技能领域。“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新能源设备是未来发展方向。
在易小刚看来,工程师只有不断追踪前沿技能,不断适应企业需求,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才不会被淘汰。
“我原来是学机器的,后来对打算机也有所理解,但这远远不足。”易小刚说,以前的工程师只须要画图纸、写工艺卡片,现在的工程师要懂机器措辞,能和机器“互换”,这是全新的寻衅。
易小刚每天都在学习,及时节制干系领域的动态。哪怕在口试研发职员时,他也会捉住机会跟年轻人互换新兴技能知识。
“持续学习和创新的动力是什么?”问。
易小刚回答:“我的脑海里始终有一个场景,便是中国‘智造’要做得比别人更好,为了这个目标必须闯出一条路子。”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ktwx/126504.html
上一篇:兴瑞科技取得点胶快速凝固成型设备专利极大年夜节省人力成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