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5:16:31
台积电董事会临时批复了28亿美元的预算,扩展南京工厂28nm的产能。
一石激起千层浪,传出,网上舆论旗帜光鲜地分成了两派不雅观点。
反对方认为,台积电已有量产5nm芯片技能条件下,在南京增产28nm芯片其心可诛。
由于28nm是内地芯片企业主攻市场的产品,台积电此举意在打劫市场,打压内地芯片企业发展。
支持方则认为,台积电扩充28nm产能无可厚非,正常的市场行为,扩大的工厂也将聘请更多员工,增加就业,为内地芯片行业储备更多人才。
28nm芯片最大买家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受芯片产能不敷影响,特斯拉曾多次找到拜登,哀求美国政府拿出办理办法。
据小帅财经理解,内地28nm芯片虽然技能成熟,但光刻机数量有限,产能短期内难以提升,业务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台积电作为全天下最大的芯片代工企业,瞅准了机遇,跑步入场,临时增加28nm的产能,有钱赚为什么不搞?
值得把稳的是,在低端芯片方面,内地企业最大的对手并不是台积电,而是另一家台湾省的企业:联华电子。
比较于台积电,联华电子的名气显然要小很多。如果把韶光调回15年前,联华电子在业内的影响力丝毫不输台积电。
两家半导体代工企业展开了长达20年的竞争,联华电子长期处于上风地位,乃至喊出了“两年干翻台积电”的口号。
但由于心向内地,联华电子遭到了台湾当局猖獗针对,创始人曹兴诚被迫辞职。
企业管理层大震荡,损失了竞争力,被迫宣告“放弃12nm以下高端制程市场”,转而专精中低端芯片。
在这次台积电宣告提升28nm芯片产能以前,联华电子早在三个月前就提高了产能,只不过联华电子的名气没有台积电大,关注的人少,才没有掀起辩论。
以是,疑惑台积电提高28nm产能动机的人,在逻辑上说不通。
1
联华电子成立于1980年是台湾省地区最早的半导体企业,比台积电早7年。
卖力人曹兴诚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打小学习成绩好,轻松考上中国台湾大学电机系,毕业后在工研院当了名有公务员体例的科研职员。
据业内人士回顾,曹兴诚和张忠谋实质上是两种人。
曹兴诚属于“土派”,弱于技能,善于管理,为人讲义气,有文人情怀,家国不雅观念强;张忠谋常年住在美国,为人“洋气”,喜好用海归,精通技能,雪茄、洋酒是他的最爱。
上世纪70年代末,曹兴诚在台湾省工研院支持下,赴美稽核半导体行业,归台后向工研院提交了一份报告,指出半导体将是引领未来家当发展的主要行业,台湾省应捉住机会承接美国的技能转移。
不久,工研院出资兴建了联华电子,由曹兴诚出任总经理,卖力日常经营事情。
曹兴诚(左)在美国稽核
最初,联华电子从组织架构到产品技能处处模拟美国英特尔,尤其是芯片“设计+生产+封装”的百口当链模式。
投产4年后,曹兴诚创造百口当链模式对资金需求太大,且生产周期很长影响效率。
于是,他萌生了单独做芯片代工的想法。
由于全天下没有半导体企业这么干过,曹兴诚写了一份策划书,寄给远在美国的张忠谋,想听听这位业界大牛的见地。
张忠谋在美国顶级半导体企业德州仪器任高管,专业程度非曹兴诚可比,奇怪的是,收到策划书后,张忠谋没有任何回应。
曹兴诚以为张忠谋不赞许,此事便不明晰之。
谁知道,1987年,张忠谋从美国回台湾省创立台积电时,一张口就要搞纯粹的“代工”模式。
这件事成为两个人之间的心结。多年后,曹兴诚仍一口咬定:“他(张忠谋)盗取了我们的商业模式。”
联华电子和台积电都是工研院投资的公司,张忠谋被委以重任,同时担当两家公司的董事长,在职务上压曹兴诚一头,更引发了曹兴诚的不满。
“虽然两家公司同出一母是兄弟,但现在都各自成家立业了,他对台积电的投入比联华多,不可能同时管好两家公司。”
1991年,在总经理曹兴诚的坚持下,联华电子董事会赞许罢免了张忠谋的董事长职务,由曹兴诚继任。
联华与台积电终于走向了全面竞争的局势。
2曹兴诚知道论芯片技能,他不如张忠谋,想要打败台积电,最快的办法是比企业扩展规模,盘踞更多的市场份额。
1995年,曹兴诚宣告联华电子代工业务和设计业务正式分家,联华电子彻底转型为芯片代工企业,设计部门另行成立了一家独立公司:联发科。
这么做的好处是,联华电子可以集中资金扩展工厂,接更多的订单。
曹兴诚又找来全天下11家芯片设计公司开会,表示自己已筹集了30亿美金的资金,准备兴建三大工厂,产能充足,价格好商量,双方结成利益同盟。
1997年,长于融资、杠杆的曹兴诚又拉来了9000亿新台币的资金,连续砸工厂,联华电子产能急剧扩展。
按照经济学的一样平常知识,工厂规模越大,本钱越低,市场竞争力越强。曹兴诚成本扩展打法如火纯清,压的台积电抬不开始来。
联华电子高歌年夜进之际,一家刚刚投产的工厂溘然失落火。上百亿设备和货色被烧毁,共计丢失20亿美元。
媒体开始质疑曹兴诚快速扩展,超出了企业管理的水平,引发了这次悲剧。
然而,喜好读史籍的曹兴诚不以为然,他说,鉴真和尚六次东渡日本,前五次都失落败了,仍不放弃,一些小挫折是成功路上一定碰着的,联华电子不会停滞提高。
张忠谋与曹兴诚
1998年-1999年,曹兴诚又带着联华电子发起了收购战,合年夜半导体、英飞凌、日本新日铁半导体相继收入囊中。
联华电子终于迎来了历史顶峰——霸占了40%代工市场份额,傲视群雄。
反不雅观台积电,当了半辈子工程师的张忠谋不急不忙,纵使营收压力再大,他依旧以研发工艺为主,不肯捐躯技能投入,来知足产能扩展的须要。
双方的对决始于2000年。
此时,天下主流半导体企业都在攻关0.13微米技能,谁能拿下0.13微米,谁将引领行业发展。
台积电选择了独立研发的道路,联华电子则与IBM和英飞凌联合共研,共研的结果是三家企业谁也不愿意拿出核心技能,相互扯皮,希望多占便宜。
心无旁骛的台积电一鸣惊人,率先攻占了0.13微米技能,从此处处领先同行。
实在,从台积电的成功中可以看出,核心技能的确买不来,独立自主研发才是最空想的出路。
3
不甘心认输的曹兴诚依旧想用市场规模压去世台积电。
2003年之后,他把目光投向了刚刚加入WTO的内地。“全天下的成本都往内地跑,未来最大的市场肯定在对岸。”
曹兴诚齐心专心想去内地投资建厂,但台湾当局以保护技能为名义,阻挡联华电子投资。
为此,曹兴诚不惜冒险,以合伙企业的办法进入内地市场“曲线救国”。联华电子与上海贝岭、无锡和舰达成互助,共同注资开设工厂。
结果天不遂人愿。2004年,一向主见统一的曹兴诚成了台湾当局的眼中钉。
一年后,台湾省大批调查部门职员突袭联华电子公司,展开调查,称“联华涉嫌向内地供应造孽技能支持。”
联华电子股价应声大跌,年底,曹兴诚引咎辞职,公司与台湾当局达成和解。曹兴诚的“内地梦”就此断绝。
意气消沉的曹兴诚移民新加坡,彻底与台湾当局划清界线,搞起了艺术品收藏。
如今,曹兴诚常常往来于内地讲学,当然讲得都是艺术品收藏方面的知识。
张忠谋赢了,台积电一飞冲天成了本日半导体行业的霸主,联华电子则宣告放弃12nm以下芯片的市场,专注中低端。
一家企业究竟该当重视技能,还是重视规模,一贯是有辩论的。
台积电与联华电子的竞争往事,或许能为大家供应一点启示。
本文由王小帅商业视界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ktwx/137028.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