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5:31:07
早上六点,天还没亮,李易就到了一个旧货市场。
这里是北京最大的废品回收站,也是他每天必来的地方。在这里,他能淘到一些别人不要的、但自己可能须要的旧书。
开书店之前,李易做过很多职业。他当过保安、干过做事员、在酒店洗过盘子,还在北京的地下音乐场景打过碟。由于热爱读书,他终极还是选择开了一家旧书店。
“我想让大家看到,书是有代价的,它可以陪伴一个人度过一段很永劫光。”李易说。
一天四场“淘宝”,两本旧书的代价。李易的店叫“多抓鱼”。这个名字的由来是,有一次他在一个旧书摊淘到一本《多抓鱼讲义》,这本书改变了他对钓鱼的认识,于是他把“多抓鱼”从品牌名变成了店铺名。
开店六年来,李易最器重的藏书有一套《乾隆大藏》。这是清朝期间整理的一部巨型图书,共10万册,内容席卷了清乾隆期间的各种图书,代价无法估量。
2019年,一位来自江苏的买家通过闲鱼联系到李易,希望买这本《乾隆大藏》。对方开出了一个好价,李易没答应。他说:“这本书太宝贵了,我要亲自看看。”
见面后,李易实地稽核了这本《乾隆大藏》的状况,创造虽然有些泛黄,但保存得相称不错。拍了几张照片发给对方后,他才放心地把书卖给了对方。
另一次,一位读者从老家拿来了一本线装本《三国演义》问他收不收。李易翻看了十几分钟后见告对方,这是一本非常罕见的版本,并且二话不说就现场转账500元买下了这本《三国演义》。
李易的店里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他常常在店里待到凌晨两三点钟。由于二手书的价格每天都在变动,他必须密切关注着价格变革,“如果有人下单了,我得立时回答他,否则就被别人抢走了”。
为了淘到好书,李易一样平常会分四个韶光段来到废品站。
上午第一个韶光段是九点到十一点,紧张是一些学生和白领前来卖书。这些人的书一样平常比较新,也便是最近一两年出版的、看完了的书。李易会买一些教辅材料、文学类作品添补书架。
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一点半,是废品站的客流最高峰。这时来卖书的是一些个体户,他们把家里的旧书都带来了。这些书的质量参差不齐,但李易会仔细挑选,把质量好、版次新的挑出来。
下午五点到七点半,是一些固定客户来卖书的韶光。这些人一样平常以老年人为主,个中有不少人是李易的老顾客。老顾客们一样平常会直接把书拿走,也不会讲价。
晚上七八点钟,是末了一批来卖书的客人。这些人每每是从其他地方赶来的买卖人,他们的目标比较明确:既然来了,就要把手里所有的书都卖掉。对李易来说,这些人也是最好的“猎物”,他会用相对便宜的价格把那些不太好的书收进店里。
根据每天的进货情形,李易的店会上架不同数量的新书。如果当天收到的旧书足够多,他就会选择安歇,等第二天再进新书。如果旧书不足,新书就暂时放在货架上。
李易的店里有很多种旧书。除了常见的小说、散文集外,还有很多领域专门的书本,比如医学、法律、哲学等。
在李易看来,旧书的代价不仅在于内容,还在于它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故事。每一本书都有它自己的意义,就像每一个人的人生一样。
开旧书店是一场关于“等待”的修行。
很多人问李易,为什么要开一家旧书店?他的回答是:没有为什么,便是喜好。
实际上,李易5岁就开始打仗书本。那时候家里很穷,父母为了让他能够上学,想尽了办法。据李易回顾,他读小学的时候,学校每周都会组织大家去附近的图书馆借书。而他最愉快的事情便是,每次去图书馆之前,都会提前跑到家里把书全都背下来。
高中毕业后,由于成绩不好,李易没能考上大学。他只能去做保安、做事员等事情谋生。
2005年,李易在地坛附近一个小区里找到了一份干保洁的事情。事情之余,他就到周边的废品站捡拾一些别人丢弃的纸箱子、瓶子、铁罐子等。
有一天,他在废品站捡到了一本《当代汉语词典》。虽然这本书已经被翻得褴褛不堪,但李易却非常珍惜,一贯带在身边看。
后来,李易辞掉了事情,开始四处探求可以售卖废品的钱。他从别人那里听说了“闲鱼”,并开始在上面发布求购信息。
2007年的一天,李易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是一个大学生,说自己有一本《当代汉语词典》想要卖。李易骑着电动车赶到通州区潞城镇小豆各庄,见到了这位大学生。两人商量了一番后,以8元的价格成交。
这次交易让李易有了一种“嗅到商机”的觉得。从那往后,他开始在网上频繁地买卖旧书。
2008年,李易利用手上攒下的资金开了一家实体店,取名“多抓鱼”。
对付很多人来说,开一家书店是实现梦想的事。但对李易来说,这只是一场关于“等待”的修行。
旧书的来源,一半靠收购,一半靠朋侪合作。李易有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在北京做书商。每当他收到好书时,都会第一韶光见告李易。有时候也会直接送给他几十本乃至上百本。
李易的店里有很多这样的“赠书”。有的是朋友送来的,有的是粉丝寄过来的。
李易的“粉丝”紧张是一些读书人。有一次,一位姓王的读者从外地赶来找李易。原来,他一贯在北京的一家书店买书。一次有时机会,他理解到李易这家旧书店后,便成了常客。
有一次,王师长西席给李易写了一封长信,说自己由于经济缘故原由无法连续购买新书,但又不想放弃阅读,希望李易能帮助自己。李易看了之后非常冲动,当场把自己最喜好的几本书送给了他。
李易的店里有一个角落,平时用来摆放一些免费赠予的旧书。这些旧书的作者可能是李易的朋友,也可能是陌生人。但无论是谁,只要写上一封信,李易就会把书送给他。
对付李易来说,这些免费赠予的旧书并不虞味着“摧残浪费蹂躏”。对他来说,每一本书都是独一无二且不能被替代的。正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说:“天下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便是看清生活的原形后依然热爱生活。”
“多抓鱼”是一条有温度的鱼。很多人不知道,“多抓鱼”这个名字的典故。
“多抓鱼”这个名字的由来是这样的:有一次,一位读者给李易留言说,他想买一本《红楼梦》,但是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
李易回答他说:“你等等啊,我帮你抓一条‘鱼’(书)。”读者回答说:“好的,感激您啦。”
从那往后,“多抓鱼”的名称就由此而来。
虽然名字里带着“鱼”,但李易并不是要搞渔业。在他看来,“多抓鱼”更多的是一种状态——像渔夫一样,时候准备捕捉和分享生活中的那些“鱼”(知识) 。
对李易来说,经营一家旧书店就像是在敲打一颗牙齿。这颗牙齿一开始是非常疼痛的,由于买卖旧书的过程中总会面临很多困难和寻衅。
旧书的界定一贯是个问题。对付李易来说,什么样的旧书值得买?这是一个须要思考的问题。为此,他给自己列出了一个清单:除脱销书和教材之外,其他所有书都可以买。
选书也是一个难题。由于旧书的品相差别较大,李易只能凭履历去判断。一部书要么不买,要买就要买最好的。
还有便是价格问题。李易常常会在不同的平台比拟同样一本书的价格,以此确定自己的定价。有时候,为了得到一本特殊好的旧书,他乃至乐意支付比市场价更高的价格。
不过,只管有着诸多困难,李易却从未想过放弃。由于对他来说,旧书本身就有代价。在他看来,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它们记录着不同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开一家旧书店最吸引我的一点是,你可以和读者一起参与到一本书的传播过程中。”
李易说,“有的读者会把读后感写给我,有的人会把书放在我的店里供其他人参不雅观。我也会把自己的感想熏染写在每一本书的扉页上。这种互动让我以为非常故意思。”
END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ktwx/141687.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