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空调维修 > 文章正文

空气栓塞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编辑: 时间:2025-03-27 05:34:31

空气栓塞是一种常见的医源性并发症,指的是在血液循环中进入大量空气,导致血液不能正常流动,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本文将详细介绍空气栓塞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空气栓塞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一、空气栓塞的成因

1. 侵入性操作: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如心脏导管术、血管造影术、手术等,如操作不当,易导致空气进入血液循环。

2. 创伤:创伤可引起血管破裂,空气进入血管。

3. 空气吸入:呼吸道疾病、昏迷等导致呼吸功能受限,易发生空气吸入。

4. 腹压升高:剧烈咳嗽、呕吐、分娩等可导致腹压升高,空气进入血管。

5. 人工心脏瓣膜:人工心脏瓣膜可因密封不严而使空气进入血液循环。

二、空气栓塞的危害

1. 呼吸困难:空气栓塞可导致肺动脉高压,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

2. 心脏功能障碍:空气栓塞可阻塞心脏瓣膜,导致心脏功能障碍,甚至心脏停搏。

3. 脑血管意外:空气栓塞可导致脑血管意外,如脑梗塞、脑出血等。

4. 其他并发症:如休克、急性肾衰竭等。

三、空气栓塞的预防措施

1. 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确保操作安全。

2. 加强呼吸道管理:对于呼吸道疾病、昏迷等患者,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空气吸入。

3. 适当使用镇静剂:在手术、分娩等过程中,适当使用镇静剂,减轻患者不适,降低空气栓塞风险。

4. 控制腹压:对于易发生腹压升高的患者,采取相应措施,如咳嗽、呕吐等,预防空气栓塞。

5. 选择合适的医疗设备:选用密封性能良好的医疗设备,降低空气栓塞风险。

空气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医源性并发症,了解其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加强呼吸道管理、适当使用镇静剂、控制腹压及选择合适的医疗设备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空气栓塞的发生,保障患者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晓红,王芳,赵芳. 空气栓塞的护理对策[J]. 护理研究,2017,31(11):2447-2448.

[2] 胡晓峰,陈晓亮,王丽君. 空气栓塞的成因、危害及预防[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3):4186-4188.

[3] 刘晓红,张丽华,李晓燕. 空气栓塞的护理体会[J]. 护理研究,2016,30(11):2461-2462.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ktwx/215934.html

XML地图 | 自定链接

Copyright 2005-20203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4786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