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时间:2024-01-31 04:30:01
提到这个问题,我先来吐槽一下。
我以前在农村干了8年的农电工,没有致富。
我是87年开始干农电工的,到95年底。也可以说度过了农电工中最艰苦的几年。尽管其间多次被评为优秀农电工,最后还是干不下去了。自己退出。
记得是在86年底,我刚从部队退伍,村里原来的电工因为收不起来电费,一直停着电,撂挑子了。有人建议让我来搞村里的农电工,当时家里人和亲戚朋友都反对。也许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吧。就这么干上了。
我们村当时在当地是一个比较大点的村,分15个村民小组,400多家住户,方园二十余里,就一台50KⅤA的变压器。那时还是木质电杆,东倒西歪。用的是裸铝线,缠滕绕树,线损特别大。一刮风,到处短路,查线抄表,苦不堪言。那时电表都安在农户家里面,私拉乱接,偷电窃电,五花八门。
为了管好电,基本放弃了家里的农活,日夜奔走在乡村垸落。挨过吼,受过骂。一肚子的委屈无人诉。
最难还是收电费,收高了,村民不愿交,收低了,赚不了钱还要亏本。那时村里也不开工资,供电所好象每年只有60元的补助。线路费用和变压器费用都要摊到电费里,另外供电所抄表按实际数量,每月还要加上508度的变损费。每月分表抄起来的度数还没有总表的三分之一。所以电费摊得高,从开始到农户家收二角伍分钱一度电,到最后收到一块钱一度电。但自己真的没有赚到什么钱。
当时农民真的还很穷,有的农户每月一到二度电的钱还不能在月底支付,基本要等到蚕茧上市,农作物上市才能交电费。而供电所的要求是每月电费结零。拖欠就停电。所以,你必须先想办法将供电所的电费垫上,再慢慢找农户收起来。借钱贷款是常有的事。还有一种情况,供电所经常搞那种过了几个月又追补电费的事,农户很不理解,更加大了收费难度。
那个年代农村建楼房的还比较少,安装收费的收入很少很少,而且我们安装电表一般都没有收钱。
到了九五年,觉得自已快撑不住了,不顾供电所和村委会的挽留,毅然放弃了农电工这一职业。
当然,也有管理较好的,发了点小财的。也有收费特别高的,遭人唾骂的。不一而足。
过了几年,农村实行第一次电改。加变压器,改线路,改电表。收费统一,农电工才真正地迎来了春天,现在的农电工,拿工资,有社保。比较有保障。
要说真正来钱还给砌房子的农户搞安装,他们自带材料自已安装,有的自已管理的片区不让别人搞,高收费,搞陇断。或别人安装的不给维修,来个软暴力。农户就不敢找别人了。这些人真的发财了,一年搞个十几万没有问题。但这只是一部分人。
还有许多农电工只是给人搞搞安装,只收工钱,不带材料的。一年也能搞个几万元。也不比在外打工差许多。
总体来说,在不离乡不离土的农民中,农电工的日子还是过得较滋润的。
看了村夫夜话的回答,是不是找到答案了。
为什么农村的电工一般都比较富裕呢?这里面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在农村能当上电工,一般的都是很早就懂得电的知识,掌握的各种技术也比别人多点,最起码有一定的知识。我在农村就接触过很多电工,他们不仅会电路的维修维护,还会对电器故障予以排除,有的还会电焊,切割,新钢瓦房的搭建,手艺还相当的全。
那么现在的农村,各种电器的维修,新建房屋的铺线送电,还有搭建一些简易的彩钢瓦房,很多都要用到电工,电焊,这样使得这些农村的电工人员非常的抢手,有些工程离不开电工,他们的收入自然就可观,一分辛劳一分收获,农村的电工富裕一点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说农村电工比较富裕,是他们所处的环境而决定,因为普通的农民仅靠耕种土地,一般都比较贫穷,就让这些在农村的电工,成为鹤立鸡群,就显得比较富裕。致富需要文化知识,致富需要掌握更多的技术,致富要首先懂得付出。一切努力的结果,就是生活的幸福。
我的观点可能有些偏激,但道理只有一个,幸福的生活是不会从天而降,全凭我们自已的努力。
我就是一名80后的农电工,一个月到手3000不到。工作性质是24*365随叫随到。吃了多少苦就自己知道。工作压力大,风里来雨里去,提心吊胆的,上面管控要求多,各种资料,计划,总结,没用的痕迹一堆堆。身边师傅都是55岁左右了。大部分都没有多富裕,一个人管1500户左右。工资就两千多。还有各种考核和制度竞争上岗……。和国家电网的全民职工待遇没法比。当然也有一些违规踩红线的通过做电力工程挣钱的。如果说早十年,农电工还能挣点钱,现在都是靠死工资。前途未来不明朗,又不能走。大家都纠结。
这个我可以说一下我们村的电工,说起来,我还得叫他一声大哥呢。
人很好的一位电工,也爱喝酒,毕竟工作性质原因。
他上过高中,要知道那个时候上过学的人很少的,能上高中的毕业后就能去小学当老师。他认识字,后来家里老人让他去学了电工,托关系让他负责村里电工的事。
怎么说呢,他的家境当时在我们村是中上游,因为认识字,电工在农村人看来又是国家干部,铁饭碗,都很敬重他。我小的时候,电工每个月都会去抄电表,然后去每一家收现金,这样一来,他跟全村人都熟悉,就连小孩子都知道,存在感很高的。
谁家有个婚丧嫁娶的,也都会叫他去帮忙收份子钱,毕竟村里能认字人缘还不错的不多了。当电工有份工资,地里还有庄稼,这样就比普通家庭多了一份收入,自然就富裕了起来,率先盖起了两层小楼。
不过最近几年,由于电工的身份没办法出去打工,每年的收入明显不如外出打工的挣得多了,这是很正常的。
要我说,电工一般比较富裕并不能说人家利用职务之便多拿钱了,而是当电工,肯定得认字吧,得有学历吧,想的看的得比一般人好吧,再加上可以和村民搞好关系,平时谁家装修了,都会去找他帮忙排线,修电器,慢慢地就比一般家庭挣钱多了。
我是农村的,以前的电工师傅我不知道,就说2000年以后的啊!村上懂电的人不多,会电的人不想得罪人!家里的电路有个啥问题?村上的电工到了五分钟搞定没有更换任何的配件,你的一句谢谢能行吗?这次你厚点脸,下次人就不好请咯!简单的活一盒烟,两个小时左右的话(连干活带聊天带休息)就需半天工资(电工的工资比农村泥瓦匠大工的工资要高一点),少半天带吃完饭再来一下(小活都不在主家吃饭的,为什么说吃完饭又干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活,这个大家心里都明白,不给你磨一会儿他也不好意思收你一天的工资不是,)反正是农村人都明白,一个村上管水管电的比你一个村长面子大,你厉害你家过不过个大小事情,关键时刻电路检修水路有事,停电停水,不停你一天就关键时刻停你几个小时你受的了!我家就发生过,借口多的是,你还能咋得,敢杀人么?
我记着90年代的电表是能够偷电的,用一个小木棍插进电表里阻止电表中的那个轮的转动。那个小轮子不转了,电表显示的数字也就停止增加了。而且那时候收电费都是电工代收,有的时候被电工发现偷电,就会威胁你罚款,让您给上供。可以说,那个时候的电工油水是比较大的,基本上没有几家不偷电的;
除此之外,那个时候的电工还会用自己管理电路的权利吃拿卡要。比如说,您家准备新增几根线路,自己不能私拉吧,私拉就罚你。怎么办?只能找电工,除了正常的线路耗材费用,还得给电工上供,不上供就不给您拉线您能怎么办?
还有的电工提前收缴电费,但是却不上交,先给自己用,购置家电什么的。也有的收缴的电费存进信用社或者银行吃利息的。这些情况都是比较正常的。可以说,那个时代的电工只要是有点歪心眼子确实能够致富,只不过程度也有限,算是提前进入小康水平。
但是农电改革之后就不行了,电表统一更换,不能偷电了。这一块的灰色收入就没有了;其次是想增加线路需要去电力公司申请一下,不能随便的私自拉线了,否则容易出现偷电的嫌疑和增加安全性的风险;最后就是电费收缴基本上不用电工了,最后的一点权利也没有了。可以说,现在的电工就是拿着普通工资的服务人员,从以前的管理型转变成服务型了,和普通的村民没什么区别,还谈什么富裕呢?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我也是名农电工,从89年干到现在已三十年了也没见我发啥财,刚干上那时线路老化,配变少,线损高达30%,刮风下雨,人家往家里跑,咱往地里跑去停电,当时窃电也非常的严重,为查窃电很多天晚上都不睡觉,记着有一次为了逮个偷电嘞,腊月天气,愣是二十多天晚上不睡,那天前半夜没被发现,五更天起床拉肚子,天下着雪,又出去巡查,结果被发现了
南方的雨水比较多,现在盖房之前,都会想到盖几分水的屋面。原来很多的老房子,都是用的木头做柱子,很多在建造柱子的时候,房子的水路只要一做好,基本上都是没得改的。几柱几棋的高低都在同一坡度线上,差一点都不行。
在八十年代以前,农村里有一门每天和泥巴打交道的职业——做瓦坯的工匠,也是当是农村里盖房子烧瓦之前,必请的工匠师傅。
在那些年前,很多的老房子上都是用的小青瓦。用泥土烧制的陶土瓦片,很脆,特别是遇到高温天气突然下雨,小青瓦还真的不知道被雨水惊破多少。
那个时候的房子的楼层都不高,农户家里又喜欢养猫狗之类的动物,特别是猫,经常跑到房顶上去捉老鼠。弄的瓦片直接往下滑,小青瓦是没有钉子和水泥固定的,瓦片一踩就下滑。每隔不了几年就要请专门的瓦工师傅,上房去排换瓦。
做小青瓦的工匠师傅,工具是手动的木质转盘,一个可以收缩的木桶模具,几块用棉布做的布垫,一根铁丝做的刮泥器,还是一个半月弯的木拍。在师傅的转动下,每隔3~4分钟,就出来四块泥瓦坯。
当时做还不要直接放在地上,还要在装着秕谷壳上怼一下,让底部的泥土粘点谷壳,防止泥和土地粘连,不好取瓦片。一栋房子的小青瓦,基本上要做十多天才能完成。那个时候要管饭、管烟、喝酒的还要管酒,让工匠师傅们吃好。
可到了这些年,瓦片的质量一直存在很大的弊端,传统的做工模式,现在根本跟不上现代发展的脚步,大量的机器制造让人工处于崩溃边缘。
而现在的那些老工匠们,都已经慢慢老去,上房揭瓦的事也干不动了。现在的工价也越来越高,请人翻修一个屋面,就要好几千,也根本不划算。
现在的人都要选质量好、使用年限长的瓦。而这些泥土烧制的瓦片,在农村里不是很多了,取代它们的是经久耐用烧制的上釉的瓦片。你们那边还有这样的老工匠师傅吗?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ktwx/3684.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