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2:00:07
比如,速率不能超过光速。
温度不会低于绝对零度(-273摄氏度)。发动机的效率不可能超过100%。正由于有了这些知识,大家就会知道做一件事情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比如汽车的效率能提升到多少。我们就不会去追求那些不可能达成的目标。
但是,本日到了信息时期,关于信息有什么规律和知识,很多人实在是不理解的。
由于不理解,以是就随意马虎产生缺点的判断。
比如,一个会场的wifi网络每秒能传输10M的数据。如果同时上网的人特殊多,大家会惯性地以为,人多就多吧,只是平分到每个人身上的速率慢一点,比如100k/s,但总归是能上网的。
实在,完备不是这样。
当所有人传输的信息总量超过一个阈值,所有人都会上不了网。
这是由喷鼻香农第二定律决定的:
如果信息传输率超过信道容量,就不可能实现可靠传输。这个时候,谁也传不出去任何信息。
这便是信息时期的规律和知识。
再比如,有人说,埃隆马斯克发射了很多卫星,一旦覆盖环球通信,就能取代5G了。
乍一听彷佛有点道理。
但实在完备是两回事儿。
由于,从卫星到地面的信道容量是很有限的,它可以用来办理南北极、珠穆朗玛峰等极度地区的通信问题,但是速率完备没法跟5G比较。
很多人不理解信息时期的这些基本知识,以是才会有这种不切实际的比拟。
不切实际的比拟倒也无伤大雅,但是有一部分人会去做一些不切实际的投资,乃至不切实际的创业。
这实在便是在做类似超越光速的事情,永久都不可能达成目标,会摧残浪费蹂躏很多金钱和生命。
类似的事情,在机器时期,大家由于理解物理知识,会嘲笑他是民科。
但是在信息时期,很多人由于不理解信息知识,反而就会以为他在创新。
以是,为了让大家理解信息时期的基本知识,吴军老师写了一本书,叫做《信息传》。
吴军老师是打算机科学家,是自然措辞处理技能的先驱者,是谷歌公司的智能搜索科学家,腾讯公司的前副总裁,同时也是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人、脱销书作家。
他著有《数学之美》、《浪潮之巅》、《硅谷之谜》、《智能时期》、《文明之光》、《大学之路》、《环球科技通史》、《见识》、《态度》等,本本都是超级脱销书。从我到我儿子小米,我们百口都是他的书迷。
吴军老师的这本《信息传》,我一拿起来就放不下来了。
由于它讲了很多信息时期的基本规律。
比如,为什么一次性密码最安全?为什么量子通信本日这么热门?数据压缩到什么程度会有损耗?
这些规律和知识,就相称于机器时期的牛顿三大定律一样主要,每个人都该当理解它们。
拿到这本书后,我专门访谈了吴军老师,让他给我们公号的读者讲讲他的《信息传》。
非常感谢吴军老师。
本日,我就把这次访谈的内容,分享给你。
— 1 —
信息科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个叫自发的时期,一个叫自觉的时期。
在自发时期,虽然人类有了电报、电话、无线电、电视机以及机器打算机等信息技能的造诣,但是人类并不理解信息的实质和规律,因此依然处在阴郁中的摸索阶段。
在那个时候,哪怕是最好的科学家,也和本日的凡人一样,在犯同样的缺点。
比如像特斯拉和巴贝奇这样的天才,他们完备无法明白自己的很多努力,实在完备走错了方向。
特斯拉一贯致力于用电磁波来通报能量,而特斯拉的竞争对手马可尼,则致力于用电磁波来通报信息。
终极,马可尼的研究得到了诺贝尔奖,收成了巨大成功。
到了本日,我们知道,用电磁波来传能量险些是不太可能的,由于电磁场辐射衰减得很快,间隔轻微远一点,就不剩下多少能量了。而用电磁波来传信息却是非常可行的。
但是在那个时期,没有人理解信息的规律,大家都在阴郁中摸索前行。成功,具有很大的有时性。
与其说马可尼比特斯拉水平更高,不如说比他更加幸运,无意中做的一些事情,恰好契合了信息科学的发展。
再比如,巴贝奇最早做打算机,实在就走错了方向。
由于他并不清楚,越是繁芜的信息处理,就越要用大略的基本模块去实现。
在机器时期,大家普遍有一个误区:为了实现繁芜的功能,就要把机器做得特殊繁芜。
于是,巴贝奇把打算机设计得越来越繁芜,用无数的齿轮来实现微积分,末了繁芜到连做都做不出来了。
再后来,喷鼻香农在这个问题上,换了一种思路,他想着用最大略的模块,来搭建繁芜的系统。这为后来电子打算机的出身,奠定了根本。
本日我们的所有电子产品,你把它拆开来看,芯片上都是一些很大略的功能模块,最底层的便是0和1的开关电路,只是数量很多而已。
在自发时期,由于不理解信息的实质和规律,人们都在摸索中前行,盲打卤莽。
直到喷鼻香农用一个被称为“熵”的观点,和三个非常简洁的定律,描述了信息科学的实质。
它们,便是我们本日所说的信息论的核心。
信息时期的信息论,就像是机器时期的牛顿三大定律。
有了信息论,所有的技能研究和发展就不再是凭运气,而是顺应规律。信息技能开始飞速发展。
这就进入了信息科学的自觉时期。
人类从此险些没有再犯过什么大的缺点,也没有走太多的弯路。
— 2 —
在自觉时期,我们要感谢三位非常主要的科学家,他们为本日的信息技能奠定了理论根本。
第一位科学家,毫无疑问,便是喷鼻香农。
他做出的主要贡献之一,便是提出了著名的喷鼻香农第二定律,阐明了信息传输的规律。
详细来说,便是:
信息的传输率永久都不可能超过信道的容量。
你可以把传输率理解为通信(上网)速率,也便是每秒能传输的信息量,比如200kb/s。
信道的容量,你可以把它想象成高速公路的宽度。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就相称于在信道中传输的信息。
信息的传输率永久都不可能超过信道的容量,一旦超过,出错率便是100%,所有人都会无法通信。
那么我们想要传输率更快,就要增加信道的容量。
如何增加信道的容量?
有两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增加频率范围,也便是带宽。
频率范围,便是带宽。比如100兆赫-200兆赫,便是一段频率范围。
频率范围,也便是带宽越大,信道的容量越大。
光纤通信比较无线电通信和电缆通信,信息传输率可以赶过很多,根本缘故原由便是它的带宽要比后两者宽了很多。
光纤通信用的是可见光,而光的频率比无线电通信中电磁波的频率要高很多。
同样是无线电通信,从1G到5G,它的频率是不断提高的。
由于我们想要增加带宽,让频率范围往上走是有很大空间的,但是往下走的空间却很有限,最多频率降到零,但不可能是负的。
4G的发射频率大概是2000兆赫。
到了5G,发射频率增加到6000兆赫旁边。美国下一代的还要到28000兆赫。
增加信道容量的第二个办法,便是增加信噪比。
信噪比越高,信道的容量越大。
信噪比,顾名思义,便是旗子暗记和噪声的比值。
想要信噪比越高,就要增加旗子暗记的强度,或者降落噪声。
增加旗子暗记强度,可以从加大发射功率入手。
但是这种做法是有极限的,比如我们的移动通信基站,功率太大会对周围的人造成辐射侵害,以是必须把它限定在安全范围内。
在无线通信中,旗子暗记的强度会随着间隔的增加而衰减,噪声则是恒定不衰减的。
以是,想要在不增加功率的情形下,增加信噪比,唯一的办法便是缩短通信的间隔。
这便是5G的基站要建得非常密集的缘故原由之一。
增加频率范围和增加信噪比,是增加信道容量的两个基本方向。
从1G到5G,大家都是在朝着这两个方向走。所有关于5G的创新,实在都是在办理这两个方向上所碰着的工程问题。
再过十几年,又会涌现6G,6G也是在这两个方向上的进一步延伸。
由于这是信息时期的基本规律,朝着这两个方向走,就不会有失落败。
— 3 —
在自觉时期,我们要感谢的第二位科学家,叫做冯诺依曼。
冯诺依曼,他阐明了信息和运算的关系。
信息不仅仅是用来传输的,我们想要让信息发挥更大的浸染,还要办理其余两个问题:信息的运算和存储。
冯诺依曼从工程学的角度,把信息的运算和存储切割开来,每一块单独设计,再结合在一起来实现打算机的完通盘算功能。
按照冯诺依曼的设计思想,一台电子打算机该当包括打算器、掌握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它是由程序自动掌握的。
这便是所谓的冯诺依曼构造,这个构造是当代打算机的根本。
本日所有关于打算机的研究事情,依然在冯诺依曼所划定的框架内做改进。
比如处理器是一个还是多个,存储器是少量的还是海量,处理器和存储器是单独放置还是做到一个芯片中,这些都是后来改进时须要考虑的问题了。
当然,本日打算机的性能,已经和冯诺依曼那个时期不可同日而语。
环球第一台电子打算机ENIAC,是在1946年落成的。这台打算机占地近160平方米,每秒能运算5000次。
到本日,你知道一台iPhone12,每秒能打算多少次吗?
大概能打算200亿次。
从每秒打算5000次,到每秒打算200亿次,是怎么实现的?
这便是芯片的工艺问题了。
芯片是由晶体管组成的,晶体管可以实现电门的开和关,也就对应着打算机中的0和1。
一块芯片有多大的打算能力,就看这块芯片上的晶体管有多密集。
以华为麒麟970和华为麒麟980为例。
麒麟970是10纳米工艺的芯片,有55亿个晶体管。
麒麟980是7纳米工艺的芯片,有69亿个晶体管。比麒麟970性能提升了25.5%旁边。
在同样大小的一块芯片里,7纳米工艺的芯片,比10纳米工艺的芯片能搭载更多的晶体管,技能更前辈,性能更高。
本日,台积电和三星的量产芯片可以做到7纳米,接下来将量产5纳米。
以是,在冯诺依曼提出打算机的构造之后,后人都是在这个构造的根本上改进技能和工艺。
在信息的存储方面也是同样。
怎么来办理信息的存储问题?
最早是通过在纸带上打孔的办法,把运算过程记录下来。
后来演化成磁带。
比如我们小时候听歌时用的磁带,便是把歌曲的信息存储在了磁带上。
再后来有了磁盘。
我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买过一张5寸的单面磁盘,当时花了8块钱,存储空间是180K。
再后来,5寸磁盘演化成了3寸磁盘。
再今后又演化成了硬盘。
我高中时用过的第一台带硬盘的打算机,硬盘的存储空间是10M。
到了我上大学,打算机的硬盘已经能达到1个G了。
而本日,一部手机的存储空间,已经能达到512G。
这便是存储的进步。
这也是在冯诺依曼构造的根本上,存储技能和工艺的改进。
— 4 —
在自觉时期,我们要感谢的第三位科学家,叫做图灵。
他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定义了数据和智能的关系:
如果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而不被辨别出其机器身份,那么称这台机器具有智能。
通过了图灵测试,就解释对方的智能是不是能达到人类的水平,而不一定非要仿照人类的思考行为。
在过去,我们认为,数据产生信息,信息产生知识,知识产生聪慧。
但是图灵见告我们说,不须要通过知识产生聪慧,从数据就能够直接产生聪慧。
这是什么意思?
我举个例子。
如果让一个人来判断,路上的一个小动物是不是一只猫。人是怎么判断的?
首先,你得先见过猫,你眼睛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数据。
接着,你的大脑从这些数据中网络到猫的一些信息:猫的眼睛是什么样,耳朵是什么样……
然后,你总结出了一套知识:符合什么特色的动物,便是猫。
于是,你就拥有了聪慧:你看到一只猫,就能辨认出这是一只猫。
这是从数据,到信息,到知识,到聪慧。
人类想要机器也拥有聪慧,一开始也想让机器走这条路径。
但是创造,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后来一想,不对,为什么一定要这么走呢?我们能不能从数据直接到聪慧呢?
于是,有人提出了一种算法,叫做深度学习。
我拿1000万张猫的照片,让人工智能来看,这是不是猫?
人工智能判断对了,我就见告它对了。人工智能判断错了,我就见告它错了。
通过海量的反馈,让人工智能演习出一套有效的模型。
一开始,它随机判断,准确率可能是1%。
逐步地,演习数据和反馈越来越多,准确率也逐步提高。
2%,5%,10%……末了准确率提高到95%,乃至98%。靠近乃至超过人类的准确率。
这个时候,模型就演习好了。
人工智能就能够准确地判断这张照片上的动物,到底是不是猫。
这便是从数据,直接到聪慧。
你给人工智能一张照片的数据,它虽然能判断照片上的动物是不是猫,但是它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猫。
这便是本日的人工智能。
图灵用图灵测试的方法让我们知道,我们该当怎么去对待数据,怎么去对待信息,怎么去对待知识,怎么去对待聪慧。
理解了这些,你才能理解人工智能时期的基本知识。
末了的话
本日的文章,我们给大家先容了三个人。
首先是喷鼻香农,他阐明了信息传输的规律。
然后是冯诺依曼,他阐明了信息和运算的关系。
末了是图灵,他定义了数据和智能的关系。
理解了他们的理论,你才能理解本日信息时期的基本知识。
而只有理解了这些知识,你才能在未来的事情、创业中,遵照信息时期的基本规律,不至于去追求一些永久不可能达成的目标。
你干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如果你想要理解更多信息时期的基本知识,推举你去看吴军老师的新书《信息传》,非常精彩。
末了,再次感谢吴军老师。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ktwx/72155.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