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空调维修 > 文章正文

欧阳友权:中国收集文学研究的“元老”

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2:10:38

90年代中期,他作为文科引进人才,被调入中南大学(原中南工业大学),创办中文系,凭着对文学的爱好和对网络文学的敏感,他把自己的学术重心和学科发展策略放在了网络文学领域。

这在当时乃至被视为不明智的举动。

欧阳友权:中国收集文学研究的“元老”

在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上,有位德高望重的教授曾委婉地对他说:你过去研究文学理论挺好的,听说这两年在做网络文学研究,值得吗?欧阳友权回答:“网络作品有许多不敷,我去研究它的不敷,让它变得更好也该当是有代价的。

故意思的是,十多年过去了,再次见到这位先生长西席时,他换了一种讴歌的口气说:还是你有眼力,昔时夜家意识到该当研究网络文学时,你已经走得很远了。

是的,网络文学研究已逐渐成为显学。
欧阳友权凭借对网络文学的研究得到鲁迅文学奖,连续四届获教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和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一等奖,还带出了一支精良的军队。
不论网络文学的体量有多大,欧阳友权要求研究职员必须先有入场,再有网感,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网的主页上写着“从上网开始,从阅读出发”,正是出于这样一种理念。

1999年,欧阳友权揭橥《网络文学的五大特色》。
他认为,对付网络文学这一新生事物,只能适应和收受接管,谢绝是无效的,也是屈曲的。
网络文学才刚刚起步,只管它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出息不可限量

中华读书报:听说您也在BBS上追过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打仗》。
无论读网文还是写研究网文的文章,该当与您长于收受接管新鲜事物有关吧?但是在学界,起步之初是否顺利呢?

欧阳友权:在同龄人里面我还不算守旧,对新生事物乐意考试测验一下。
文学研究传统的学术积淀十分深厚,对许多学人,要转换一个学术频道不是那么随意马虎。
1998年春夏之交上网追读《第一次的亲密打仗》,多数是出于好奇、好玩。
逐步读得多了也就有了觉得,有些想法,预感到这可能是一块沃土,值得参与,我当时的觉得是,既然互联网发展迅猛,网络文学也必将越做越大,研究它定然会有好的前景。
一开始研究网络文学时,也颇不被人看好,常常感到生僻和边缘。

中华读书报:2001年,您的《互联网上的文学风景——我国网络文学现状调查与走势剖析》引起较大反响,《新华文摘》选用,《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刊登——这篇文章是您在调研100多家网站的根本上写成,现在彷佛很少有人下这么大的功夫了。
是什么动力匆匆使您去做这件事情?

欧阳友权:这个调研紧张是在网上完成的。
大约是2000年夏,我决计仔细理解我的研究工具,花了差不多三个月韶光,拜访了100余家文学网站和门户网站的文学板块、文化频道,下载了大量资料,做了许多数量统计,如汉语文学网站究竟有多少,网络文学“网”的是什么内容,网络作品的文体状况,不同文体所占的比例,网络文学题材紧张写什么,一样平常篇幅有多长,哪类作品点击率更高,网络写手有何表现等等。
摸清家底才好心中有数,研究起来能有理有据,这便是那篇研究报告的由来。

该文揭橥后产生的反响有些出乎我的猜想,当然它也给了我连续研究网络文学的信心。
要研究网络文学,就一定要花足这种笨工夫,熟习自己的研究工具。
不进网站,不读作品,是不宜发言的,有的网络文学理论批评文章让人产生“隔”的觉得,大抵便是这个缘故原由。
我们团队一贯倡导“从上网开始,从阅读出发”,也是这个道理。

中华读书报:您大胆预言的“走势剖析”,本日看有何应验之处?

欧阳友权:那篇研究报告的“走势剖析”提出了“网络文学向何处去”的问题,个中说到,网络文学要从婴儿发展为巨人,需尽快战胜自身的缺憾,迈向成熟和康健,如防止随意率性注水,提高作品质量;充分利用网络的媒体上风,增强作品的原创性;突出个性,办出网站特色等。
个中预测网络文学的两大趋势:一是网络写手“网而优则名”,二是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归顺与招抚”,现在看来,大体能够成立,也得到了许多印证。
但也有说走火的地方,如我提出的“利用多媒体和WEB交互浸染,把笔墨与视频、音频结合起来制作超媒体、超文本链接式作品该当成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向”,这在我国并没有成为现实,本日的网络原创文学紧张还是笔墨性的“纸媒作品的电子化”。

2005年,欧阳友权得到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
获奖评语说,该著“面对新科技对文艺的寻衅,回答当前文艺奇迹面临的新问题……是一部兼有前沿性、现实性、批驳性的培植性的文艺学著作”

中华读书报:2005年您的专著《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得到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

欧阳友权:我是搞理论的,习气于从文论学理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文中提到,数字化媒体及其文学是变动不居的,面对研究工具的不愿定性和学理建构的非预设性,我试图遵奉两条治学原则:一是根本学理的致思维度而不是技能剖析模式,二是培植性反思意识而不是评判性“他者”态度。
前者让我在思考问题时重代价理性和意义承载,后者则提醒我对自己的理论思考持存一种反省与疑惑精神。
其核心的学术理念是阐述我对“高技能与高人文”的思考,表达了我对数字化时期人文精神的忧患与理解,科学技能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是全书的理论“硬核”,这大概是它能入“鲁奖”评委法眼的一个主要缘故原由吧。

中华读书报:从刚开始研究网络文学的不完备被认同,到得到鲁迅文学奖的认可,您在网络文学界的话语权是否逐步得到肯定或巩固?

欧阳友权:相对付成熟的传统文学研究,网络文学的理论批评在很长一段韶光都是“坐冷板凳”的小儿科,登不得大雅之堂,也不被人们看好,参加全国学术会只能在小组发言,不会安排你大会发言,由于你的话题是小众的、边缘性的,不在主流,文章也难以上名刊。
后来逐步得到学界认可,紧张得益于网络文学本身快速发展的影响力,让人们不得不对它刮目相看,其理论研究的地位也随之提高,以至于现在文学类的学术研讨会大多都要设置网络文学方面的论题,网络作品研讨会、网络文学理论问题专题研讨也逐年增多,开始成为显学。

我个人的网络文学研究,或者说在网络文学界的话语权的得到,除了依托这样的文学背景外,也与自己持续不断的努力分不开。
网文界一样平常是把1998年视为中国“网络文学元年”,我的网络文学研究险些与之同步,一贯没有间断,并带出了一支20多人的研究团队,传授教化科研成果逐步在学界同行产生影响,网络文学研究成果得到认可,自己的学术地位也就有所提高。
学术界只认成果,不在意你有什么头衔,没有真东西是立不起来的,正如文学创作界必须先有立得住的作品,才有立得住的“人”一样。

中华读书报:研究网络文学近二十年,亲历并见证了网络文学的发展和繁荣,您认为网络文学最大的变革有哪些?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变革是全方位的,但我以为最大的变革是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让这一新兴的文学有了创作的驱动力,网络文学能有本日这样繁盛的局势,得力于市场化的经济驱动。
90年代的网络写作是非功利的,写作便是一种自由的消遣,痞子蔡、李寻欢、邢育森、安妮宝贝那批写手便是这样出名的。

榕树下在世纪之交红火了一阵,后来被贝塔斯曼收购,又转手给盛大公司,现在成了阅文集团的一员。
网络文学的商业模式是由出发点中文网“摸着石头过河”逐步探索出来的,从2003年的VIP付费阅读起身,发展到现在的IP系统编制,走市场化道路,履行版权转让,结果,不仅让网络文学创作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都受益,还带火了大众娱乐市场——从原创内容生产向下贱的影视、游戏、动漫、图书、舞台演艺、有声读物、移动阅读、周边产品转移,以长长的家当链形成“长尾效应”,形成了今日中国由网络类型小说为源头的泛娱乐景不雅观,创新出一种新的文化家当。
网络文学的商业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网文业态,创造了全天下独一无二的网络文学“巨存在”。
只管商业化会带来许多发展中的问题,如利益至上、点击率崇拜、过度功利化、忽略社会效益、文学媚俗,甚或代价导向涌现偏差等,但在总体上看,积极面还是紧张的,涌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勾引、调控、监管、法规规制等方法来逐步办理。

中华读书报:对付网络写手而言,点击和打赏彷佛才是判断他们作品的最高准则,乃至有些网络写手对付评论和媒体有些不以为然,乃至对是否能够参加中国作协也不很看重。
在这种情形下,网络文学的研究者如何才能深入他们的作品,乃至勾引他们的创作导向,这比传统文学的研究者难度更大。
您以为呢?

欧阳友权:您说的这种情形是存在的。
点击、打赏,吹糠见米,既有真金白银,又给写手以信心,求名求利。
但写抄本身心里也清楚,单靠点击量、打赏数代表不了一个作家真正的文学造诣,更不能使一个写手成为文学史上的“作家”,历史从来不看一个作家赚了多少版税,也不会看重作品的数量是多还是少,历史只看你为文学、为社会、为人类的精神天下供应了什么新的有代价的东西。
在充满功困惑惑的暴躁语境中,网络创作尤其须要怀着对文学的敬畏与任务静心明志,守正创新。
这样,当他面对巨大的网络文化市场时,就不会只顾面前的苟且,而是能目视高峰,心向远方。

有网络作家不在意加入作协,不在意媒体评论,也不在意传统学人对自己的评价,实在并不是真的不在意,而是出于一种“不与传统为伍”的亚文化排斥生理,也是对某些隔靴搔痒或文不对路的网络评论和理论研究的一种本能抗拒,是当下网络文学创作强势状态与理论批评弱势处境的一种个体反应。
如果我们的网络文学批评和理论研究能对网络创作形成有影响力的干预,评论能切中肯綮,理论会叩击心扉,把话说到写手的心田上,好坏利害都能说到点子上,我想网络作家也是会听的,他们还将会希望听到,乃至不得不听。

这种情形在传统文学领域也是存在的,不过与传统文学比较,网络文学评论和研究确实难度更大一些,一是网络作品篇幅一样平常都很长,有阅读量的压力,要你阅读500万字却只写2000字的评论,一样平常人不愿意去干;二是评价标准的难题,单靠传统的评价体系可能会使批评失落去准星,而新的评价标准又没有建立起来,因而无所适从,一旦找不到对网络作品精确的打开办法,就会让评论者和创作者都心生烦恼。

中华读书报:如何办理阅读压力的问题,您有何建议?

欧阳友权:巨量阅读是研究网络文学的一大难题,几百万字的长篇令人望而生畏,我也一贯受此困扰,但这又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必须迈过去,读作品是偷不得

中华读书报:研究网络文学,一定要阅读、要跟踪、要调查。
你们是否有一套“对付”网络文学的高效方法?

欧阳友权:网络作品阅读是个辛劳活儿,对付它有精读、有粗读、有扫读。
那些值得读的好作品得读得仔细一些,或对某些章节细读,其他的就粗读,节制一个故事梗概。
扫读就更粗疏一些,一目十行,这样的作品大多不会读完就放弃了,由于自己感到不值得延误工夫。
年轻人目光好,我的研究生中有人一小时可以好几万乃至十来万字,他们说不会疏漏,都看清楚了,这可能是长期快读演习出来了。

中华读书报:您认为自己对网络文学的研究,在网文界有何独特之处?

欧阳友权:我研究网络文学有两点做法。
一是持续性,坚持做,不懈怠,保持连续的研究势头和相对稳定的创造力,研究成果不断线,这一点就不用说了。
二是全方位拓进,团队作战只管即便不留去世角。
比如,从成果看,我们团队有丛书,个人有专著,揭橥的论文覆盖面比较广,涉及到网络文学的方方面面。
文学网站、网络写手、网络创作、网络小说、网络诗歌、短信文学、博客文学、网络恶搞文化、网络叙事学、网络文学批评、网络文学本体、网络作品名篇、网络文学措辞、网络文学关键词、网络文学家当等等,我们都出版过专门的著作。
还有网络文学发展史、网络文学编年史、网络文学批评史、网络文学大事宜、网络文学文献数据库、网络文学普查、网络文学词典、网络文学教材、网络文学论纲、网络文学学理形态、外洋网络文学调研……与网络文学干系的手机短信文学、网络游戏、网络动漫、微博文学、网络大电影、网络美育、数字图像文化、网络火星文等,我和我们团队成员也都有过阅读,揭橥过研究这些问题的论文。
量大面广,这正是团队作战的上风。

中华读书报:这么多年网络研究,您也在与时俱进吧?

欧阳友权:如果查看研究成果,你会创造,我的网络文学研究也是有变革的。
早期的研究紧张侧重在网络文学根本学理层面,如《网络文学论纲》《比特天下的诗学》《网络文学本体论》《数字化语境中文艺学》《网络文学的学理形态》,还有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揭橥的那些文章,都是根本理论性的。
究其缘故原由,除了有填补该领域根本理论薄弱的动机外,潜意识中还是希望用有一定学术含量的论文和著作引起学界同行关注,以确立自己的学术地位。
现在看,这些成果确实从理论不雅观念上解答了一些网络文学问题,但也存在凌空蹈虚、针对性不敷、对网络文学现实回应不力等问题。

大约从2010年开始,我把研究重心转到了详细的网络文学征象上,进网站,读作品,做调研,重实证,承接全国的“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我们完成了《网络文学五年普查》,以计量统计和原文收录的办法建立了网络文学文献数据库,出版了《网络文学研究成果集成》,侧重网络作家作品和文学征象研究,出版了《新媒体文学丛书》和《网络文学100丛书》等。
这种转向,有“试错”和“纠偏”的成分,但更多的还是基于“理论回应现实”的学术态度。

中华读书报:如果要选出二十年来读过的网络文学中的十部好作品,您乐意谈一下吗?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作品恒河沙数,且见仁见智,意见意义无可争辩,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网络作品紧张是小说。
以我有限的阅读,印象比较深刻的有:《第一次的亲密打仗》《悟空传》《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明朝那些事儿》《鬼吹灯》《藏地密码》《余罪》《邪恶催眠师》《最强特种兵》《择天记》,还有最近在读的悬疑灵异类小说《苗疆蛊事》等。

中华读书报:近年来,您不断地针对网络文学发展中的问题,提出振聋发聩的不雅观点。
比如网络文学也要有高峰、网络文学的大格局与小天下等。
您认为网络文学创作存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才能走向高峰,您能提些建议吗?

欧阳友权:我以为,网络文学的紧张问题还是“量大质不优”。
数量与质量落差很大,作品海量,质量却参差不齐,良莠并存,是人们对网络文学最大的核心质疑点。
网络上好作品不少,但不太好抑或不好的“准文学”更多,时下的网络文学最须要的是品相的移形换步。
实在传统文学也存在这一问题,不过与传统文学比较,网络文学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征象可能更为突出,“抄袭模拟、千篇一律、机器化生产、快餐式消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个问题不办理好,网络文学难以成为文学史有代价的节点。
其余,在技能层面上,网络文学还存在“套路风险”问题,特殊是类型小说,已形成许多套路,如打怪升级、金手指、玛丽苏,以及洪荒流、总裁文、宫斗文等等。
套路是模式化,是叙事办法的固化,而模式化、固化正好是文学创新之大敌。
情节千篇一律,故事雷同撞车,人物跟风模拟,文笔相互抄袭,表现手腕单调重复,已经成为一些网络小说不得不战胜的创作短板。

网络文学要走向高峰,我有三点建议:

一是慢下来,好作品,慢中求,与其日写万字让人一目十行却看过即忘,速成速朽,不如以“工匠精神”变“速率写作”为慢工细活的“佳构创作”。
二是沉下来,理性地反思历史、现实和人生,接地气(贴近公民、贴近实际),架天线(继续传统、学习他人),打深井(沉入内心、深入生活),做到持身正、立心诚,在对公民生活的体察和历史文化的沉淀中,得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创作的源泉。
三是静下来,谢绝暴躁,抵制诱惑,追求长线效益而不是短期变现,争取大浪淘沙,把你留下。
宁静才能致远,怀着对网络文学的敬畏之心来从事创作,可能会更好。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ktwx/75407.html

XML地图 | 自定链接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