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7:18:34
图集
母冰
仲夏以来,各地频繁降雨。雨水缓解了盛夏的酷热,但也给出行带来麻烦,防雨避雨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雨衣已变得时尚又兼具功能性,并且还可以解放双手用于其他劳作。景象变革无常,一次意外留下的发明——雨衣仍将连续为人们遮风挡雨。
1.蓑草结衣以御雨
从文献记载来看,早在先秦期间人们已利用雨衣。原始雨衣为草制品,是用竹片、竹箬和茅草体例而成的,名“蓑”,又称“蓑衣”。《词源》中关于“雨衣”条释云:“降雨时所著衣,初以蓑草制成。后亦有以绢及油布等制成者”。按《事始》曰:“凡雨具,周已有。”《诗经小雅》:“尔牧来思,何蓑何笠。”何,即“荷”,意为戴着,意思是说一位牧羊人披着蓑衣,戴着笠帽。李时珍《本草大纲服器部》说得更详细:“蓑草结衣,御雨之具。”
蓑衣与伞盖一类雨具比较,具备挡风遮雨、保暖及利用灵巧的功能,解放出来的双手还可以劳动。很多人不仅在雨天或者雪天穿着蓑衣,而且在田间地头安歇时也用其作铺垫,既温软舒适,又防潮防湿。历代文籍中有很多记载,如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齐语》中提到:“脱衣就功,首戴茅蒲,身衣袯襫(音“bsh”),沾体涂足,暴其发肤,尽其四肢之敏,以从事于野外。”讲的是齐国农人雨天身穿防雨的蓑衣干农活。
往后历朝历代的诗词中,蓑衣更是频繁涌现。如唐代墨客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小雨不须归。”柳宗元的《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在漫天算夜雪中,一个穿着蓑笠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北齐刘昼在《新论》一书中曾将蓑衣和裘服进行比拟,他认为:“今处绣户洞房,则蓑不如裘;被雪沐雨,则裘不如蓑。”明清时,雨季出行人们大多带着蓑衣,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记载了当时一条盛行谚语:“上风皇,下风隘,无蓑衣,莫出外。”现在虽然很少能看到有人身披蓑衣防雨,但在屯子仍可见作为饰物挂在墙上留作纪念的蓑衣。
体例蓑衣的材料多种多样。比如上文提到“绿蓑衣”,是由茅草或棕皮制成的;又如唐许浑《村落舍》诗:“自剪青莎织雨衣,南峰烟火是柴扉。”莎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为线形,表皮宽而光滑,防水性能强,有不错的防雨效果。棕丝是棕榈树皮上的一种纤维,经由加工致顿也可以编织成雨衣,俗谓“棕衣”,也有称“棕蓑衣”的,如《明会典计赃时估》:“棕蓑衣一件,三十贯。”蒲葵也是制作蓑衣的上好材料,其叶似棕榈,掌状分裂,呈扇面形,人们常用的蒲扇便是用蒲葵制作的。用蒲葵制成的蓑衣又称“葵衣”,清代文学家李调元在《南越条记》中记载:“按粤俗,以葵衣御雨。”除此之外,还有用蔺草、白玉草体例成的蓑衣。明清期间贵族男女的雨衣,则用一种优柔而不渗水的高等玉草编织而成,取名为“玉针蓑”。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露天披着白玉草编的“玉针蓑”,戴着由藤皮细条编成、刷以桐油的“金藤笠”,引起众人惊叹并纷纭效仿。
2.油衣渐入百姓家
在古代,除了用蓑衣防雨外,还普遍利用“油衣”,即用桐油涂在夏布、绢或丝绸上做成的。考古学者认为,油衣最从前夜约涌如今春秋期间,这是雨衣发展中一个重大的打破。《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记载,“陈成子衣制杖戈”,杜预注“制,雨衣”。清代文学训诂学家段玉裁认为,制不是草制的雨具,而是“若今之油布衣”。
当时,专供王侯将相利用的油衣多是用丝绸或绢制成,材料高等,造价昂贵。《隋书》上有隋炀帝不雅观猎遇雨的记载:“尝不雅观猎遇雨,旁边进油衣。”《唐语林》中则提到这样一个典故:永徽中,谷那律尝从猎,途中遇雨,高宗问:“油衣若为得不漏?”对曰:“能以瓦为之,不漏也。”意不为畋猎,高宗深赏焉,赐帛二百匹。讲的是时任谏议大夫的谷那律随同唐高宗一同游猎,途中遭遇暴雨,高宗发愁道:“有什么方法能让油衣一点儿水都不漏吗?”谷那律说道:“陛下您用瓦做油衣就不漏了。”唐高宗听出谷那律劝他少游猎的谏言,赏赐谷那律百匹绢帛。
相对付蓑衣,油衣非常软且薄,如果储藏方法不当就会粘在一起。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以竿挂油衣,勿辟藏。”当时人们要用黄泥和水成饼状,将油衣里外涂抹均匀,在阴凉地方晾一宿,再用水把黄泥洗掉,才不会粘。
唐宋往后,油衣逐渐在民间遍及,不过普通百姓所用的一样平常是由夏布制成。宋朝孙光宪《北梦琐言》中有一则“孔拯避雨”的故事,讲的是唐玄宗期间有个名叫孔拯的大臣,回家途中遇雨,只好躲在别人的屋檐下避雨。孔拯欲跟房东借油衣,主人说:“某寒不出,热不出,风不出,雨不出,未尝置油衣,然已令铺上取去,可以供借也。”可见,当时油衣已经逐渐成为许多家庭和商铺的必备用具了。到了明清时,油衣已进入平凡百姓家。在北京有“窦氏油衣”。由于窦氏油衣好卖,街头巷尾涌现了盗版,不少商家都打出窦氏油衣的招牌。
除蓑衣、油衣外,我国古代还有用其他材料制成的雨衣。据刘若愚叙写明代宫廷业绩的《酌中志》记载,宫廷的大臣们有的穿绢绸和蚕茧纸做的雨衣,有时也穿红雨衣,“有斗钵式者,有道袍式加褂者”。清代官吏所穿的雨衣则每每用“油绸、羽纱、羽缎为之”,羽纱、羽缎都是组织周详、外表坚挺滑爽的毛纺织物,当时从荷兰、日本等国传入,被视为珍品,后来我国也有织造。个中羽缎略厚,也可兼作冬衣。清王士祯《皇华纪闻》中说:“泰西有羽缎、羽纱,以鸟羽织成,每一匹价至六七十金,着雨不湿。荷兰上贡止一二匹。”
3.橡胶雨衣源于英国
当代意义上的雨衣的出身,起源于一次橡胶生产的意外。
古罗马期间,劳动人民佩戴一种名为佩奴拉的带帽年夜氅来防寒挡雨,类似于本日的套头式大略单纯雨披。佩奴拉是用厚底毛织物或动物皮革做成的,在中间留有一个开口,方便头部伸出,它常日是无袖的,也有的从左侧开口。直到本日,欧洲人在徒步旅行或在山岭地带也常常穿着类似的外套。而16世纪的苏格兰梢公将润滑油、鱼油涂抹在帆布上,让船提高得更快。梢公们还常常把用旧的帆布剪下,做成外套、披风,便于自己在甲板上事情时不被风浪打湿。
橡胶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cauuchu,意为“堕泪的树”。传说很早之前,印第安人就会将橡胶涂抹到年夜氅上防雨。1747年,法国工程师弗朗索瓦弗雷诺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雨衣,他利用从橡胶木上得到的胶乳,把布鞋和外套放在这种胶乳溶液中进行浸涂处理后,就可以起到防水的浸染。1823年的一天,苏格兰有个叫麦金杜斯的橡胶工人在事情时欠妥心将一些橡胶液滴到了衣服上,他急忙用手去涂抹,结果橡胶汁越擦越向阁下延展,覆盖的面积越来越大,而且粘得非常稳定,根本不可能清理干净。放工时,天降大雨,麦金杜斯由于没有带伞不得不冒雨跑回家。滂湃年夜雨将他淋成落汤鸡,到家换衣服时,溘然创造沾有橡胶汁的地方竟然没有被雨水淋透。于是,他第二天便把自己的衣服全部涂上橡胶液,这便是天下上第一件橡胶雨衣。
后来,麦金杜斯连续试验制造空想中的防水雨衣,他创造在衣服上涂抹橡胶液很难弄均匀。经由一番研究,他选择用两层布像做三明治那样,先在一块布上浇一层橡胶液,再把另一块布覆盖上去,这样布表面看不到橡胶,更为稳定耐用。他用这种夹橡胶的双层布料做成雨衣,创造效果很好,便申请了专利。
橡胶雨衣的名声越来越大,引起了英国冶金学家帕克斯的把稳。帕克斯创造涂了橡胶液的衣服虽然不透水,但又硬又脆,穿在身上既不雅观观也不舒畅。到1884年,他发明了用二硫化碳做溶剂溶解橡胶,制取防水用品的技能,并申请了专利权,从此往后橡胶雨衣很快风靡环球。不过,人们并没有忘却麦金杜斯的功劳,“用防水布料制成的雨衣”这个词,在英语里就被叫做“麦金杜斯”(mackintosh)。
4.雨衣的新用场
一战期间堑壕战盛行,英国士兵常常冒雨在壕沟中作战,如果穿普通雨衣势必会影响部队的行军作战,可不穿又易使士兵着凉生病,影响部队战斗力。此时,英国政府给士兵配备了一种新式服装用来防风防雨,这种制服面料采取的是华达呢。其纤维织得非常密,有很好的防水性,透气性也比油布好,没有蜡油或橡胶的异味,也不像橡胶雨衣那样僵硬,更关键的是价格便宜,在物资紧缺的战役期间,这样的设计自然比贵重的羊毛防水衣更受青睐。战役结束后,政府将这种风雨衣作为军用物资出售给民众,这一军队风格的外套从此平民化,迅速成为当时的潮流服装。
但风雨衣真正的盛行应该归功于电影作品,在电影明星经典造型的加持下,风雨衣连续走俏,成为永不过时的经典。经典影片《卡萨布兰卡》中男女主角身着风雨衣的造型,塑造了人们心中难忘的回顾;还有《魂断蓝桥》《蒂凡尼的早餐》等电影中,主人公都有身穿风雨衣在雨中溜达的片段,更让风雨衣成为时尚。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避雨场所和防雨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宽松肥大的雨衣彷佛已变成雨季里的鸡肋,人们更乐意举着轻便亮丽的雨伞出行。进入21世纪后,大街上骑自行车或电动车的人逐渐增多,解放双手的雨衣再度盛行起来。在日本,单手撑伞骑行是违法行为,于是设计师改良了雨衣的颜色、材质和格局,使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雨衣也成了街上一道俏丽的风景。后来,还有日本设计师结合雨伞和雨衣的特性做成“二合一雨具”,二者可自由切换功能,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美国一家公司还曾经在法国纺织品展览会上展出过一种遇水可发光的塑料雨衣,以尼龙为基体材料,外表面涂有聚氯乙烯涂层,在背面和袖子上装有雨水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通过内置电子装置和雨衣前面的电导发光板连接,当雨水珠碰到个中的一个传感器时,雨衣前面相应的灯就会闪亮,使人们在雨中溜达更具有情调。哥本哈根一家设计研究院的研究员设计的雨衣,不仅能够遮风挡雨,而且雨衣上还设置了持续串的小管,用来网络雨水并将其直接过滤净化为饮用水,穿着者可以直接通过胸前的引水管饮用,适宜那些长途跋涉中遇雨缺少饮用水的背包客。
延伸阅读
军用雨衣的进化
与普通民用雨衣不同,军用雨衣不仅可以遮风挡雨,而且在地上支起树枝就能变成小帐篷,铺在地上还能当防潮垫利用。急行军时,士兵将雨衣展开包住体力透支的战友,还可以让其他战友拉着雨衣长袖帮助行进。
后来,军用雨衣经由完善,07式雨衣采取牛津涂层布,风衣式设计都雅大方、穿着轻便、暗藏性强。2018年7月20日的《解放军报》刊登了《追踪一件雨衣的“实战细节”》,讲述了新式雨衣不仅防潮性能明显提升,而且轻便舒适。雨衣设置有多个透气口,能让雨衣内部产生循环式的空气流,提高散热效率。新款雨衣不仅防潮,还能防烤,它的内外两层都加入抗燃烧材料,具有防火功能。
军用雨衣最主要的功能是便于作战。新式雨衣采取分体式的设计,上衣与裤子分开更方便做动作,而且加入了自由伸缩功能,士兵可以根据自己的身材调度到得当尺寸,这样和身体的贴合度将会更好,避免了以往雨衣的臃肿或者紧缚给战术动作带来掣肘。
古为今用
历经千年的蓑衣
蓑衣,在我国古代利用非常普遍,过去它是田舍的必备物品,如今,仍有少数老人节制着传统蓑衣的编织技艺,使得这一传统保留至今。
编织蓑衣所用的茅草大都长在芦苇荡边,以夏季收割的最好。手工匠人将茅草从根部割断,回来后先晒干,然后使劲往地上摔打,直至茅草杆变优柔。编蓑衣前,还需用净水把茅草淋湿搁置后再用,防止茅草在编织过程中被拧断。
编蓑衣犹如织毛衣,先编领子,再向下编织,编领子一样平常要达到五六十厘米长。编完后,把领子内侧朝上平铺在地面上,两头分别固定,然后连续用小茅草在距领口几厘米处编扣,以便使两边加宽。手工编出的蓑衣,扣子覆在蓑衣内侧,扣扣相连成菱形块,看上去很像渔网,这样下雨时水珠就会沿着茅草杆流下来,不会贴身。对付闇练的匠人来说,半天就能编完一件蓑衣。
任务编辑: 苏姗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lz/zxbj/173575.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