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装 > 装修设计 > 文章正文

“电子书包”:“添忧”照样“减负”?

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4:18:29

“电子书包”与分班挂钩引发忧虑

徐师长西席的孩子就读初二,新生入学时老师曾为家长们演示了一款形似iPad的“电子书包”,称其包含收发关照、班级管理、收发、发布作业、发布成绩、考勤管理、家教秘书等功能,既能够匆匆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又能够促进电子信息化教诲。

“电子书包”:“添忧”照样“减负”?

徐师长西席孩子所在年级有18个班,个中有8个“网络实验传授教化班”。
老师在入学前的摸底考试后致电部分家长,奉告网络实验传授教化班的上课进度较快,专门为考试成绩较好,且能够接管新型网络传授教化的学生准备。
但条件是购买一款2000多元的“电子书包”,如果不购买,则视为放弃名额,志愿进入普通班。
“不少家长认为,‘实验班’肯定比普通班更好。
”徐师长西席说,接到电话的家长基本都选择购买此款“电子书包”。

泉州市教诲局教诲资源配置中央主任高雄飞先容,“电子书包”作为聪慧校园培植中的一项硬件设备,是教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产物,而推广该产品,也是为了提高传授教化效率,进一步达到减负目的。

而高雄飞也坦言,目前家长对“电子书包”的接管程度并不高,因此泉州市还处于小范围试点阶段,部分非试点学校在推进过程将是否购买“电子书包”大略地作为分班依据,处理办法较为不当。

“电子书包”的利与弊

采访理解到,“电子书包”作为教诲信息化的一种实现形式,并非新生事物,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在北京、上海等地进行试验探索,但总体实行进程较为缓慢。

在网络上,不少家长对“电子书包”的弊端提出了担忧。
有家长质疑,学生日常作业繁多,增加“电子书包”意味着增加了海量知识点和题库,不过是“大书包里又装了小书包”,不利于学生减负。
除此之外,还曾有深圳家长在论坛上发出“关于停滞实行电子书包的要求”,认为放任学生利用“电子书包”,会导致学生的思维碎片化、独立思考能力和书写能力降落、诱发近视问题等。

福建师范大学教诲学院教授张荣伟认为,在网络化、信息化时期,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主要,“电子书包”将书本整合到一个电子终端中,改变了传统教室的形式,可以让西席更好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室交互式传授教化有帮助。

高雄飞也认为,“电子书包”的许多特色功能,例如抢答、集体答题、答题鼓励、拍照上传答案等,能够增强教室互动性,产生更好的传授教化效果。
依托大数据剖析技能,老师得以及时节制学生的学习动态,传授教化结果剖析更为高效。

“但是,教诲的基本问题是‘教什么’和‘怎么教’,任何传授教化赞助工具都要在有助于实现更好的传授教化目的原则下利用。
‘电子书包’如果没有在西席精确辅导下利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电子设备依赖、冲击纸质书及传统阅读办法等一系列问题。
此外,‘电子书包’的用度不菲,在大多数学校暂不具备推广条件。
”张荣伟说。

“如果老师能利用好‘电子书包’提升传授教化质量,提高孩子学习效率,大部分家长都还是认可的。
”徐师长西席说。

“电子书包”应根据实际情形利用

教诲界人士和专家认为,积极利用网络及前辈传授教化技能加强教诲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但在详细推进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学校详细情形逐步试点,让社会逐步接管新事物。

张荣伟说,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选择综合本色较高的学校,由教诲部门设立试点,配置“电子书包”,引入到习题课、信息教诲课等详细场景中,并严格限定利用范围,在西席辅导下利用,确保学生用好“电子书包”实现相应的能力提升。

教诲界人士认为,中小学阶段,重在学习“核心知识”,不能让孩子陷入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电子书包”只是一个赞助学习的工具。
在核心知识教室例如数学课、作文写作课等,目前暂不宜推广“电子书包”。

泉州市教诲局也明确表示,“电子书包”只是传授教化赞助手段,并哀求市直各试点校科学利用电子产品,西席传授教化和支配作业不能依赖电子产品,利用电子产品开展传授教化时长原则上不超过传授教化总时长30%。

高雄飞说,泉州市目前已建议各试点学校让学生和家长先体验,达到较大程度共识后再开展试点。
试点学校将采取由班级家委会来商定,在每所学校设立多少试点班级。
若家长赞许,待“电子书包”开标后将对老师进行系统化、信息化的传授教化培训。
如果家长都不同意,就将“电子书包”放在公共教室内,作为一个补充的传授教化手段,供学生体验。
“利用‘电子书包’,对付西席的传授教化办法也是一场改革,一定要加强对西席的培训,让他们利用好‘电子书包’进行传授教化。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lz/zxsj/116964.html

XML地图 | 自定链接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