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装 > 装修设计 > 文章正文

若何避免被“功能型产品路线图”牵着鼻子走?

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6:51:03

在职业生涯中,我设计过很多产品路线图。

若何避免被“功能型产品路线图”牵着鼻子走?

个中,光是在 WorldRemit 事情的头 3 年里,我就为公司做了 10 种以上不同类型的产品路线图。

之以是要不断变换设计思路,是由于我希望通过考试测验,找到最有效的产品路线图,至少要具备这样几个优点:针对性强、能与股东更高效地互换、引领团队高效协作。

浩瀚产品路线图中的一个

在我看来,现在大多数产品路线图都一个共通的大问题:产品路线图被做成了纯粹的“功能清单”,唯一的差异便是这些功能被放置在一个韶光轴上(而且也不是那么明确)。

实在这样一个“功能清单”问题颇多,最直接的便是公司高下包括你的客户,都会以为这样一个功能清单便是你的承诺书,而你将“矢志不移”地兑现承诺,这无形之中给开拓团队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必须底本来本地按照这份清单行事,就算撞了南墙也不转头。

由于一转头你就会创造,这些功能根本就没办理问题,即便办理了,也都是些无足轻重的小问题。
这种团队的义务便是日复一日地完成清单上的任务,即便产品开拓的环境(包括公司策略、用户需求、行业竞争格局)早已发生了改变。

一、功能导向性产品路线图几宗罪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功能清单”可能会让你陷入尴尬的田地。
大公司里由上而下的公司管理文化,明确了高管和股东在产品开拓上的绝对话语权,他们向产品团队下达功能开拓指令,团队只能屈服指示办事。

类似的,如果你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公司的创始人一样平常会决定产品要怎么做,只要你给他一个空缺清单,立马就会给你填满。

这时,你作为一个产品经理,险些没有自主权,充其量是个指令接管者,你所须要做的便是想法设法,只管即便以最好的效果呈现老板们想要的功能。

在功能路线图的框架下,即便你是一个精良的产品经理,也只能担保做好个别功能,不能对产品的全局有效把控,这就好比你赢下了一场又一场的局部战役,末了却输掉了整场战役。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要到年底了,你结束了产品的开拓事情,向管理团队申报请示事情,你见告他们,操持里的所有功能都开拓出来了。
不管你完成的是一项多么难以置信的任务,他们还是会向你咆哮,说你做砸了他们的创意,想要的效果根本没有达到。

如果你是按功能导向型的路线图来做的,那这种事情是很可能发生的,大概是由于你被迫开拓的功能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但你还是得底本来本地做出来。

那么问题来了,你该当如何摆脱功能型路线图的束缚,转向更为科学的产品开拓模式呢?

二、从期望的结果倒推动程

从现在开始,你该当放弃对功能的过分关注,而是关心我们终极想要的效果是什么,须要办理的详细问题又是什么。

试着问问自己,如果我们的产品开拓成功了,会给天下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我们的用户会有什么样的体验?他们能通过我们的产品做些什么?

在一个特定的韶光段内,每个团队都该当环绕这个共同的、明确的目标或者说结果而奋斗,而不是被功能路线图牵着鼻子走。

任何好的目标,都该当是能够测度、衡量的,同样,你设定的结果也必须是能够加以验证的,最直不雅观的反馈便是,你的产品能得到用户和业界的认可吗?

如果你实现的结果是:“用户能看到更多广告”,这对用户来说就毫无代价,也更不可能由于这个结果而取得业务上的成功。

一个好的结果应该是像这样的:“用户注册韶光缩短一半”。

这样一来,产品经理不再是管理层的传令官,产品怎么做、开拓什么功能、达到什么效果,变成了全体团队的问题。

这种办法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团队内部有了更大的自主性,每个成员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创造性。
同时,只要我们不雅观察到,用户能够在原来一半的韶光内完成注册,那么我们的目标就达到了,也不必再管哪项功能有没有实现。

对希望实现的结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之后,你会创造自己的思路更加开阔,办理问题的可能性也远比之前多。

爱德华德博诺博士(Edward de Bono)在他的著作《水平思考法》中举了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一家大公司的高管们碰着了一个难题,这家公司搬到了一栋新的办公楼后,大家才创造,大楼的设计者考虑不周,没有配备足够的电梯,公司员工常常由于永劫光等电梯而心生抱怨。

许多高管发起,要想办法给电梯提速,或者在大楼里再开凿一个电梯井,增加运量。
不过,他们终极另辟路子,采取了一个完备不同的方法,同样成功办理了问题。

他们在电梯入口处安装了很多落地镜,大家早上来上班的时候,把稳力都集中在镜子中的自己,不知不觉就忘了等电梯的辛劳。

在这个案例中,高管们真正须要办理的问题实在并不是电梯不足,而是员工由于等电梯而产生的烦躁感情。

可以看到:他们选了一个比加装电梯划算很多的方案,末了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三、删除冗余,少即是多

这个新的设计思路还会带来另一个好处,那便是避免开拓团队向产品中加入过多的功能,尤其是那些用户根本不须要的功能。

结果驱动型的方法,能够勾引团队将精力集中在改良现有功能上,最大限度引发这些功能的效果,而不是光想着增加新的功能。

这种思维办法极大地提高了团队的创造性,乃至能让你关注到平时都没有留神的方面。

我曾经和一个朋友磋商过这方面的问题,他所在的电子商务行业最关注的一个指标便是转化率,他们每年年底都会进行一次年终统计,有充分结果表明:对提升转化率贡献最大的部分,并不是增长的新功能,而是他们对现有功能做出的技能改良,例如优化图片处理技能之后,他们的网页加载速率大幅提升。

这种方法还能让团队不断优化产品,去掉影响用户体验的功能。

不过,就像其他方法一样,合不得当还得试过再说。
在这篇文章剩下的篇幅里,我想要重点谈谈,结果驱动型的方法可能会涌现什么问题,以及如何避免。

四、可能产生的问题1. 公司没有一个明确的企业策略

首先,最主要的一点,如果你的公司没有一个明确的企业策略,那么结果驱动型的产品路线图也一定会失落败。

在WorldRemit,我们首先从确定公司本年度目标起步,用这个目标来明确各团队的任务,接着又从任务入手,细分出我们的季度目标和要取得的关键成果。

我见过太多团队都是直接跳到了末了一步,还没有先确定一个共同的目标,就奔着结果去了。

2. 你的团队不知道如何验证思路的可行性

第二个导致结果驱动型方法失落效的缘故原由是,你的团队不知道如何验证思路是可行的。

这个问题产生的缘故原由,很可能是你的公司正在经历转型,从原来传统的由上而下的公司文化,转变为结果驱动型的产品开拓框架,不再聚焦对特定功能的开拓。

如何验证思路的可行性,这个主题本身就可以再其余写篇文章磋商,在这里我就用一张图来解释,我们是如何在开拓过程中,利用用户的反馈来进行验证。

3. 你没有得到高层的容许

这常日来说是转型过程中最大的拦路虎,下面先容几种不同的方法来办理这个问题:年夜胆地向别人阐述你的想法。
我们彷佛很少花韶光和别人阐明自己的方法论,彷佛这是全体行业的通病。

大多数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说一家比我们还好的公司,他们都还在循规蹈矩,为什么我们就要调度呢?不过,只要你能阐明到位,科学的方法仍旧是随意马虎被别人接管的。
建议你用一些比喻,让自己的表述更加生动。

比如你可以这样讲:如果我是一支探险队的领队,我下达命令说要建一座桥,那队员们很可能花大量的韶光去找造桥的材料,末了造出来的桥大概还不足结实,不能知足全队安全渡河的哀求。

但是,如果我见告他们,我想让全队安全过河,那么队员们很可能会拿出各种不同的办法:造木筏、探求河流的浅滩等,而且大家都非常清楚,什么时候算是完成了任务呢——那便是大家都能安全过河了。

向领导讯问导致问题的缘故原由,而非办理方案。

如果你这样问领导:“我们在做明年的产品路线图,您认为有什么功能须要加进来吗?”你不可避免地会得到这样的答复:“我们要在上岸页面加一个蓝色的窗口小部件,放一个视频见告用户,我们能供应什么样的做事。

实际上,我们更推举你环绕现有的问题提问,比如:“我们明年的目标是提升上岸页面的转化率,您以为有什么缘故原由在导致用户数量低落呢?”

那么,你很可能得到更具培植性的答复,像是:“我们以为用户转化率低,很可能是由于他们不太清楚我们能供应什么做事。

向大家证明,少即是多。

有时候你会创造,不断地添加新功能,可能只是你的一厢宁愿,说不定功能越少反倒越好。
微软曾经通过一次试验,创造有将近 1/3 的功能给产品带来的是负面影响,还有 1/3 压根没有产生影响。

当他们不同意你的办理方案时,试着发起先做一个测试。

如果领导不同意你的方案,可以试图找到一个本钱较低的测试方法,并在得当的机会下向他们发起,说不妨先测试一下看看效果。

4. 团队事情重叠了,你该怎么办?

如果你像以前一样,按照不同的功能为团队分工,的确很随意马虎确保大家各司其职,但改为结果驱动型的方法时,你就很可能会碰着这个问题。

比方说,在共同目标的勾引下,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开拓任务,那么当这些小组任务之间产生抵牾时,该当如何确定它们的优先级呢?

例如,一个小组的任务是减少产品内的勾引性宣扬,而另一个小组的任务是提高用户的转化率,显然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这时候,就须要组织你的产品开拓团队共同协商了,大家必须要有清晰的大局不雅观。

五、回到产品路线图来

我已经先容了却果驱动型方法的好处,以及如何应对一些常见的问题,但不得不承认,有些时候你还是须要有个产品路线图,尤其是有外部团队参与的时候,由于他们须要知道,你大致会在何时推出什么功能。

退一步说,即便是一个只有象征意义的产品路线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肃清他人的顾虑和迷惑。
但是你须要调度心态,不要再将产品路线图视为一个“责任清单”,实现结果比推出功能更主要。

事实上,你要布局产品路线图,必须要有清楚的路线和地点,但无论是从产品设计还是工程学的角度来看,现实中的企业很难做到这点。

生活不像谷歌舆图那样路线清晰

每一次产品开拓都像是一次对新大陆的探索,你知道想去哪里——也便是你希望达到的结果——但却没有明确的路线。
因此,你只能踏上征程,每走出一步,都准确地定位自己,并不断得到反馈,那么你就能沿着精确的道路,走向你所期望的结果。

实在,直到全体旅程结束,你才能回过分来,画出完全的产品路线图。
思路一变天地宽,不妨暂时忘掉功能,关注结果吧。

原作者:Alice Newton Rex

原文链接:https://www.mindtheproduct.com/2018/10/escape-from-the-feature-roadmap-to-outcome-driven-development/

翻译:即能,"大众年夜众号:「即能学习」

本文由 @ 即能 翻译发布于大家都是产品经理,未经容许,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lz/zxsj/164231.html

XML地图 | 自定链接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