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装 > 装修设计 > 文章正文

欧洲画家笔下的工业革命

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8:16:08

►文森特凡高 图片来源:pixabay

欧洲画家笔下的工业革命

文 | 林凤生(上海大学《自然杂志》编审)

● ● ●

知识便是力量

——弗郎西斯培根

从18世纪开始,随着蒸汽机和水力纺纱机等新技能的发明,机器代替了人力,工厂取代了手事情坊,从而使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引起了一系列社会变革,这在历史上称为英国工业革命。
欧洲的贩子捉住了这个机会开拓海内外市场。
艺术家也感想熏染到了这种激动民气的时期气息,创作了一些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新作品。

生产场景,气势恢宏

表达热火朝天的工业生产场景,是这些画家孜孜以求的目标。
英国画家德•卢戴尔布格的《卡尔布鲁克代尔之夜》(图1)便是这样一幅吸引眼球的作品。
由于工业生产夜以继日,原来偏僻的山区小镇已经不再安静。
画中,玉轮高挂在天幕,但是夜深人不静,运输的马车整装待发⋯⋯此画描述的是卡尔布鲁克代尔当地的炼铁厂,大熔炉飞溅的火花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周围的小镇和远处的群山。
卢戴尔布格出生在法国,后来移民到英国定居,他原来是搞舞台美术的,后来对风景画和工业题材产生了兴趣。
《卡尔布鲁克代尔之夜》是他的一幅代表作。

►图1 德•卢戴尔布格 《卡尔布鲁克代尔之夜》

在以科技和工业为主题的绘画中,英国画家约瑟夫赖特(1734—1797年)最负盛名,被艺术史称为“第一位去表现工业革命的职业画家”。
他热爱科学,是当时英国著名的科学社团“月光社”的粉丝,常常参与社团的聚会和谈论。
这是由一群哲学家、科学家、医师等组成的俱乐部,每每于月圆时聚会,一起谈论化学、电力、医学等各个领域的科学创造。
社团的参与者还包括了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化学家普里斯特利、进化论创立者达尔文的祖父。
因此,赖特对当时的科学动态和技能发展了然于胸。
他创作了一系列表现科技和工业革命的作品,专业内容画得准确完美,无可挑剔。

笔者看到《剑桥艺术史》(中译本)一书把《卡尔布鲁克代尔之夜》这幅画译成《煤沟夜景》。
不由以为纳闷,煤矿怎么能燃烧起熊熊烈火?还把夜空都映红了!
莫不是发生了瓦斯爆炸?查了原文,方知画名叫《Coalbrookdale at Night》,想来是译者看到单词的前面部分就以为是煤矿,犯了一个不小的缺点。

与上述两位画家一样,德国画家门采尔也对工业题材饶有兴趣,早在19世纪40年代他就创作了《柏林—波茨坦铁路》。
他画的《轧钢厂》(图2)是这一主题绘画里的精品。
画面上,工厂里的机器构架纵横交错,车间里烟雾弥漫、人头攒动,给不雅观者一种身临其境、热血沸腾之感。
几名工人用铁钳子夹起烧红软化的铁块,送入轧钢机器,炫目的火花在瞬间迸发⋯⋯画面定格在这一触目惊心的时候。
个中,工人的侧面和背面构成了图画的阴面,犹如磐石一样平常,显示了一种凝固的力量之美。

►图2 门采尔 《轧钢厂》

这幅画在公开展出后引起了轰动,作品被德国柏林国家美术馆收藏。
门采尔为了创作这幅画前后准备了3年。
1872年,他亲自到西里西亚工业区体验生活,以第一线工人为模特,画了数以百计的速写。
他曾回顾说:“在这里我一贯处于危险之中,仿佛随时都会被轧钢机吞进去。

高架火车,追风逐电

由蒸汽机驱动的火车,是工业革命最受人瞩目的成果之一,俨然成为一种“时期的象征”。
24岁就成为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里最年轻的成员的英国画家透纳(1775—1851年),热衷于描述光色的变革或运动的某一瞬间。

1839年,英国第一条横跨泰晤士河的高架铁路,在工程师布津内尔的辅导下建成,大西部铁路公司的火车通车,透纳闻信后愉快不已。
这可是当时天下上最快的火车!
为了体验高速飞驰的觉得,他登上了一列特快列车去旅行。
火车飞速提高时,表面下着滂湃年夜雨,他打开车窗把头伸出去,不雅观察飞快掠过的景致,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往后,他画了《雨,蒸汽和速率》(图3),记录了他对火车、铁路的体验,也表达了他对工业革命和当代天下的赞许。

透纳在这幅画中表达涌当代技能震荡民气的效果。
画面的场景是梅登黑德附近的铁路桥段,高架桥上的火车在雨雾蒙蒙中呼啸而来,朝着伦敦方向疾驶。
巨大的蒸汽机头喷出的白气与雨雾融为一体,造成迷蒙一片的效果。
在展览会上展出的时候,评论家诙谐地说:“小心,火车会从画里冲出来哩!

►图3 透纳 《雨,蒸汽和速率》

负面浸染,让人反思

工业革命在发展了生产力、给社会带来了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扩大了贫富差距。
在《轧钢厂》画面的右下方,一块挡住了火花的铁板后面,有几个工人正趁事情的间隙在用饭,只管周围声音喧华,空气里弥散着污浊的气味,但是工人们仍在狼吞虎咽。

荷兰画家凡高,年轻的时候曾经到比利时的马卡塞矿区当牧师,他到了那里创造这个矿区是一个“黑乡”,高大的烟囱昼夜一直地把玄色煤尘撒落到附近的地区(包括工人的贫民窟)。
工人德克鲁克见告凡高:“我们连奴隶都不如,我们是牲口。
清晨三点钟我们就要下井了,中间用饭的韶光只有十五分钟,然后就一贯干到下午四点钟。
地底下又黑又热,空气里又充满了煤尘和毒瓦斯⋯⋯我们这里不分男孩儿、女孩儿,都是从八九岁开始下井,不满二十岁开始发热,假如没有去世于瓦斯爆炸或者罐笼事件,我们可以活到四十岁,然后去世于肺结核病。
”(拜会《渴望生活》)

果真没过几个月,矿区又发生了一次瓦斯爆炸,凡高目睹了被救出来的孩子大多被烧得体无完肤,当地人穷得连包扎伤口的绷带都没有,凡高把自己的衬衣、床单乃至亵服都用上了。
还有57位工人没有找到,工人们连续挖了12个昼夜。
末了矿主叫停,并且不发人为。
凡高用自己的全部薪水买来食品,坚持了全村落6天的生活,后来连当地老鼠、癞蛤蟆、蜥蜴、小猫、小狗都被拿来当食品,要不是凡高的弟弟把他“捞”出来,凡高大概就一命呜呼了。
回到布鲁塞尔的家后,他创作了一些描写工人生活的画,《吃土豆的人》(图4)是这一期间的代表作。

►图4 凡高《吃土豆的人》

工业革命带来的另一负面效应便是环境污染、生态失落衡、疾病盛行,19世纪的伦敦成了天下上最大的贫民窟。
著名的泰晤士河也是污水污流,风光不在。

印象派画家莫奈是最讲究用眼睛作画(即不雅观察)的大师,在他的成名之作《印象日出》里只看到赤色的太阳,勒阿弗尔港口和水中的船只都隐蔽在雾气之中。
笔者原来认为是晨曦,现在知道这大概便是雾霾。
喜好画出光影变革的莫奈也在大都邑里找到了他这种画技的用武之地,那便是火车站。
这里机车喷出来的水蒸气和锅炉排放的烟雾、煤尘殽杂在一起,构成了一片彩色的人造雾霾。
他兴致勃勃地画了一遍又一遍,图5画的是,圣-拉扎尔火车站的火车刚刚出站,周围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都沐浴在烟雾弥漫之中。

几十年后,伯明翰大学气候学家约翰托宁先容说,英国国会的会议上,有科学家议员以莫奈在伦敦写生作品里画有的紫色烟雾,来证明工业对大气的污染。
正由于这些负面浸染,许多人对工业当代化等心疑惑虑,他们希望能够重新回到田园牧歌式的农耕社会。
从《雨,蒸汽和速率》画中可以看到,在铁路的两旁,右边有人在用牛犁田,左边有几个青年妇女围成一圈在舞蹈,这是不是想唤起人们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呢?

►图5 莫奈《圣-拉扎尔火车站》

本文作者林凤生为上海大学教授,《自然杂志》编审,近著有《画中有话——解读名画中的科学元素》。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大众年夜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知识分子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投稿:zizaifenxiang@163.com授权:copyright@zhishifenzi.com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lz/zxsj/191634.html

XML地图 | 自定链接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