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装 > 装修设计 > 文章正文

我家的“电器史”

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8:22:10

大约初中快毕业那会儿,父亲的案头上,摆了一台真正算得上电器的东西——晶体管半导体收音机,它是我们家第一台能自动发生发火声响的物件。
草绿色的塑料外壳,明光铮亮的拉杆天线,干净洪亮的“嗓门”,随时播报中心公民广播电台的音乐和新闻。

我家的“电器史”

我对它着迷,觉得不可思议,一次趁父母不把稳,将收音机的外壳拆开,逐一进行鼓捣,创造里面不过是些疙里疙瘩的东西。
拆归拆、看归看,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把外壳合上,没想到竟然出故障不响了。
由于那时候还没有遍及收音机,小镇也没有这方面的修理店,结果这台收音机终极沦为家中的摆设,除了遭到家人的埋怨外,我还“享受”了一顿来自父亲的“竹条雨”。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那些年,父亲的事情从州里调入县里,我们家也随之搬进县城。
后来,购置了家里的第一台大件——百花牌单桶洗衣机,从此卫生间里时时响起轰隆隆的洗衣声,母亲也从繁琐的家务劳动中解脱了出来。
记得这种老牌的洗衣机产自安徽合肥,天蓝色的机身配上两三个旋钮,大略归大略,却皮实得很,动力强劲,耐久耐用。
所在家属院里每家每户和县城的其他居民家里,差不多都有这种洗衣机,这可能是当时操持经济时期国有五金公司统一调拨的缘故。
这台洗衣机像个虔诚的仆人,在我们家“做事”20多年,乃至铅华褪尽,外皮和底座漆色剥落锈蚀斑驳,电机的功率依然不减当年,只是噪声愈发有些吵人。
直到我家添置了新双缸洗衣机,曾经功不可没的它,才悄然“退休”。

市场经济搞活那些年,盛行歌曲和盒式磁带风靡一时,父亲心血来潮赶时髦,买回一架单卡双喇叭收录机,外带十几盒录音带。
大部分都是相声小品之类,却鲜有我们酷爱的港台音乐。
父亲时时时听着磁带里的相声小品哈哈大笑,他满以为后半生就指望这相声小品过活。
不久,新的视听产品辈出,时候冲击着家人的眼球,父亲又从街上抱回一台14寸黄河牌黑白电视机,家里的气氛顿时生动起来,是电视里传来的欢声,更是家人那欣喜若狂的笑语。
单调的色彩,总是让人以为遗憾,父亲不知从哪儿淘换来一张塑料片贴在屏幕上,蓝、红、绿三色让我们见到了“假彩电”的效果。
总之,电视机在我们家成了365天不放工的“老朋友”,由于永劫光连续利用,电视机也从耐用品沦为易耗品,要不了多久机子就有缺点,必得小修小补,要么换新。
单就电视机,家里就先后更新过四次:继黑白电视机后,14寸黄河牌彩电、21寸显像管式康佳彩电、32寸液晶式康佳彩电、42寸等离子式海尔彩电。

转眼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繁荣、国富民强,许多日用电器产品,随着新兴科技突飞年夜进的发展创新,如雨后春笋般呈现。
随着电视旗子暗记由仿照到数字的转换,电视机也走向轻便超薄的大屏幕;夏季降温除传统的电风扇,还利用上了变频式空调、水冷式空调扇;冬天取暖和除老式的电炉子,还用上了电暖桌、油汀以及各种电暖气,极大提高了家居的舒适度。
前些年盛行的“家电下乡”活动,让质优价廉的电器走入城乡居民家中,让更多的老百姓充分享受到国家的扶持政策以及所带来的看得见的实惠。
我们也购置了诸如热水器、全自动洗衣机、智能电冰箱、电热毯、电吹风、电动推拿椅、跑步机等,电器于家居内无处不在。
特殊是厨房里的小家电,更是琳琅满目,多得令人眼花缭乱。
譬如微波炉、电磁炉、电饭锅、电烤箱、电饼铛、电压力锅、电炒锅、绞肉机、豆浆机等,让美食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亦如家用电器更新换代的脚步愈来愈快,我们家的居住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好,住房的变革与家电的发展同步,折射出当今物质生活各个方面的与时俱进。
我想,我家的“电器史”,也是万万千万个普通中国家庭的缩影。
(黄福海)

编辑:张海燕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lz/zxsj/193603.html

XML地图 | 自定链接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