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0:53:39
历史是须要传承的,一项凝集劳动人民聪慧的手艺,同样须要几代手艺人的传承,并在传承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是任何能在历史上留下印记,并深植于公民心中,口口相传的“老手艺”,都无一例外地遵照这一规律。“水机铺酥饼”便是这样一项承载百年传承,经由几代人努力打造成的“百年迈手艺”。水机铺历史上是金华城郊婺江边一个抽水机埠,古时是安装水碓,为田舍碾米,磨粉的水碓房。后来有了抽水机,这里就成了抽水机房。只管机房的动力源有了改变,但碾米、磨粉的功能未变,人们习气了还是称这里为“水机埠”,由于“埠”的发音跟金华方言“铺”字附近,而且以为“铺”字更上口,大家也就约定俗成地称“水机埠”为“水机铺”了。水机铺因附近村落庄来加工米面的人较多,而且机埠旁有几间茶水铺,村落民在此喝茶谈天;过往行人在此歇脚,饮水,也有的要上几只刚出炉的热酥饼,弄点酒菜,小酌几杯,人气一贯很旺。加上这里恰好处在金华城区通往澧浦,义乌方向水陆交通的要道,因此,在这里开一个酥饼店是占尽地利,深受过往百姓欢迎的利益所。一位酥饼高师慧眼识珠,果真在这里扎下了首创水机铺酥饼百年基业的大营盘。
这位高师叫王锦标,1891年 8月出生,系金华市金东区多湖街道项村落人氏。13岁拜当时婺城酥饼第一高手——卢万春为师,(卢万春因年代久远,有关他个人详细信息,无从查考)学做酥饼。王锦标出师后又陆续收了13个徒弟,听说真正学成的连王锦标自己只有 6 人。这6个师兄弟学成后分别在金华水机铺、上浮桥头、兰溪门(后来的新新点心店)澧浦镇、白龙桥镇开设了酥饼店。可以说,这批人便是金华老城的第一代酥饼手艺人,也称“六个头”。
“六个头”中的章根荣和胡本荣既是同门师兄弟,又是同一个奶妈哺育的奶兄弟,加上另一个师兄弟陈贤章(人称桶饼章)3个人商量后就在水机铺租了几间屋做起了酥饼。当时由于开店时比较仓促,连店铺都来不及张罗就开张了。由于酥饼店在水机铺,乡民们习气称这里的酥饼为“水机铺酥饼”。
水机铺酥饼开张以来,熙熙攘攘,买卖一天比一天好,人们都说水机铺风水好,给章根荣、胡本荣和陈贤章带来了财运,充分发挥了金华“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的地理上风,给足了“水”的面子。
虽说水机铺并不是商埠,只不过是个渡船埠头。江堤上没有街陌商铺,但南来北往的货船,要在这里停靠,上岸歇脚,喝茶,进食,乃至小酌几杯,酥饼成了不可或缺的食品。每当客人到店总喜好要上几只刚出炉的热酥饼,舀上一碗金华酒,用手掌把酥饼轻轻一压,只听“酥”的一声,酥饼碎成几片,一股浓郁的干菜,猪肉的喷鼻香气弥漫开来,满屋飘喷鼻香。食客们把酥饼碎片送进嘴里,再喝一口醇喷鼻香扑鼻的金华酒,自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有的是几只酥饼落肚还不肯离开,用手拍拍桌子,把落在桌子缝隙里的芝麻震出来,用手指头蘸口水把一颗颗芝麻都送进嘴里才肯罢休。临走时,还要叫店里给包几筒(一筒十只)带回家,送给亲朋好友分享,水机铺酥饼名声不胫而走。在民国初期,水机铺酥饼的名气在金华八婺可谓家喻户晓。
水机铺酥饼店,论堂口,只几间十分简陋的平房,乃至连块店招都没有,凭什么能在短短的一二年韶光,誉满婺州,不少食客为了一只小小的酥饼,舍近求远,慕名来水机铺?
任何东西能够成名,总有其过人之处。水机铺酥饼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守规矩立业”。他们创业之初就给自己立下了“做良心酥饼”的规矩。不偷工减料,不以次充好,不缺斤少两;选料讲究,馅料要选金华两头乌上巴头肉,拌雪里蕻干菜,打酥要用本地纯洁的压榨菜籽油;包括面粉、芝麻、饴糖都必须纯洁、新鲜。这是规矩,无论何人、何时、何事,都不准破这个规矩。坚守这些规矩,使水机铺酥饼在十里八村落庄民和过往食客心中确立了良好的口碑。
“凭手艺取信。”章根荣、胡本荣、陈贤章都是业内公认的酥饼妙手。为了担保水机铺酥饼形如蟹壳,两面酥黄,芝麻透喷鼻香,馅料鲜咸得当,色、喷鼻香、味、形分歧凡响的特色,他们牢记“凭手艺取信”。在工艺上十分讲究。行家人都知道,“三分面板,七分桶炉”的手艺诀窍,要想做好一炉酥饼,节制桶炉的烘烤技能是真本事。水机铺酥饼在长期实践中练就了一手桶炉烘饼的真功夫。使每炉酥饼都能烘得酥黄发亮,喷鼻香馥扑鼻;令人满口生津垂涎欲滴。
水机铺酥饼的名气越做越大,原有的几间平屋已经显得拥挤,经商量,章根荣、陈贤章仍留在水机铺,胡本荣到上浮桥在桥头开了家新店。取店铺“胡荣昌”。上浮桥“胡荣昌”酥饼店就开在桥头,乡民们进城必须经由“胡荣昌”酥饼店门口,下台阶上船埠头乘船,或者过上浮桥才能去对岸梅花门埠头后进金华城,是个非常好的商口。由于上浮桥离水机铺只二三里路,又是在同一条道上,加上胡本荣跟水机铺的章根荣都曾在水机铺一起做过,甚至乡民们每每把上浮桥店同水机铺店当作同一家店,把这两家店的酥饼都称作水机铺酥饼。水机铺酥饼在金华同行的影响众口交赞。
1937年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把一些政府机构和学校纷纭往西南撤,金华成了国民政府当时迁徙的重镇,南来北往的人流骤然增多,水机铺酥饼的有名度迅速得以扩大。中华公民共和国成立后,金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饮食业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期。水机铺酥饼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1956年社会主义对私营商业进行改造,实施公私合营。1958年胡本荣被安排在上浮桥大队的黍作店卖力酥饼及其他面食的制作。其女儿胡凤娇也在店里跟父亲学做酥饼。胡凤娇从小聪明伶俐,在父亲的悉心辅导栽培下,很快成了做酥饼的一把妙手。
1979年,胡凤娇跟丈夫朱忠明在上浮桥家中开了“明明酥饼店”。那时候的酥饼是5分钱加半两粮票一只,因胡凤娇手艺尽得其父谪传的“水机铺酥饼”真传,买卖火爆,常常涌现排队购买的征象。
1983年,胡凤娇的表妹盛庆霞辍学在家,于是拜胡凤娇为师,学习做酥饼;1985年盛庆霞艺满出师,与姐姐(盛庆秀)哥哥(盛萨)及嫂嫂(周云霞)在金华飘萍路开办“霞霞酥饼店”。进入80年代,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公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水机铺酥饼也与时俱进,瞄准市场开始了高端酥饼的提升。工艺精良,肉馅饱满,酥饼价格也从5分钱一个涨到了0.18元另加半两粮票一个。提升后的水机铺酥饼深得消费者欢迎,每天做3000个还是供不应求。于是1987年在金华市区府上街开起了“霞霞酥饼”分店。
1988年,水机铺酥饼第五代传人盛小跃,开始跟其姐盛秀媛学做酥饼,学成后于1989年在金华旌孝街开起了自主门户的第一家酥饼店。开业后盛小跃秉持水机铺酥饼的从业规矩,用料讲究,选用上等白面、用雪里蕻和九头芥腌制的干菜,选择用特定部位的膘肉入料,外素内荤,油而不腻,坚持用本地压榨菜籽油和饴糖打酥,使其具有水机铺酥饼特有的“分层酥脆、馅喷鼻香味鲜”的特色。2007年,盛小跃正式注册了《水机铺》牌号,并获批准。进入2000年网络发卖逐渐兴起,酥饼作为休闲食品很快受到了年轻消费者欢迎。为了适应新的形势,2016年6月盛小跃创办了“金华市海盛食品有限公司”任董事长,专业从事传统金华酥饼的网上、网下发卖。名列金华酥饼行业前茅。
为了水机铺酥饼的百年传承,盛小跃十分重视品牌传人的培养,他先后培养了李赛武、应爱欣、陈建军等10余名徒弟,分别在金华市区各商业网点,各市县,成了传承发扬水机铺酥饼传统的有生力量。如今,金华酥饼已成了金华名优特产的一张亮丽名片,水机铺酥饼作为一家有百年历史传承的传统特产,正抖擞新春,首创更加美好的来日诰日。
【后记】“小邹鲁”金华,文化资源丰富、地位独特。为充分挖掘、展现这一丰富的资源,提升浙中生态廊道的文化内涵,金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联手浙江新闻客户端共同推出“廊道上的文史影象”,探求八婺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文化力量。
值班主编:杨振华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lz/zxsj/53808.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