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装 > 装修设计 > 文章正文

推动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政策解读)

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2:17:03

国务院日前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构造性改革,结合各种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差异化需求,环绕履行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系统支配5方面20项重点任务。

推动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政策解读)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何意义?四大行动如何更好开展?进行了采访。

履行设备更新行动,推动设备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更新升级

《行动方案》提出,履行设备更新行动。
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加快建筑和市政根本举动步伐领域设备更新,支持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器更新,提升教诲文旅医疗设备水平。

工业是大规模设备更新的重点领域。
“工业既是各种设备的供给方,也是需求方。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说,2023年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已超167万亿元,多种关键设备保有量环球领先,如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占环球1/3,新增装机量超过环球总量的一半;风电等新能源设备装机量连续多年保持环球第一。

“大规模设备更新应面向设备规模体量大、更新潜力大的重点行业,以设备升级带动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提升。
”在余晓晖看来,下一步,要推动设备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更新升级。

更高端。
《行动方案》提出建立勉励和约束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加快淘汰掉队产品设备。
这将推动工业企业淘汰一批超期服役的掉队低效设备,加快机器、航空、船舶等重点行业更新更换一批前辈设备,促进高技能、高效率、高可靠性设备的大规模运用。

更智能。
《行动方案》提出推广运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加快工业互联网培植和遍及运用,造就数字经济赋智赋能新模式。
这将推动工业企业加快“哑”设备改造,广泛运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以及工业掌握、智能物流、传感与检测等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加速“5G+工业互联网”领悟创新和规模运用,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全域、全链、全环节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

更绿色。
我国工业领域用能企业数量多、涉及面广,节能增效空间巨大。
《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推广能效达到前辈水平和节能水平的用能设备,分行业分领域履行节能降碳改造。
这将加快重点用能行业、重点环节推广运用节能环保绿色装备,推动电机、变压器、锅炉等用能设备能效升级,加快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绿色设备运用,促进全社会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

余晓晖认为,《行动方案》提出把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项目纳入中心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范围,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优惠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政策惠及面,有效降落企业投资本钱,提升企业设备更新意愿。

履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更好知足存量消费品更新换代需求

《行动方案》提出,履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
开展汽车、家电产品以旧换新,推动家装消费品换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耐用消费品全面遍及。
2022年末,我国千人汽车拥有量已达到226辆,居民均匀每百户空调、冰箱、洗衣机、彩电拥有量分别达133.9台、104.2台、99台、118.9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央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认为,这些年,消费品存量更新换代需求不断提升,我国消费市场总体上正在由“增量时期”进入“增量和存量并重时期”,“履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利于推动消费市场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有利于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有利于推动发展动力变革、造就新质生产力。

“以旧换新,不是大略的同类产品置换,而是顺应更高端、更智能、更环保、更个性化的需求趋势。
”王青表示。

如何有效启动和持续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王青认为有几方面重点。

有力引发,全面调动。
坚持中心和地方联动,统筹支持全链条各环节,实现产供销、高下游、政企民、线上线下协同联动、综合施策,惠及更多消费者。
强化中心政策支持,完善税进出持政策和优化金融支持,更好发挥对地方政府和经营主体的导向浸染。
优化政策机制设计,充分激发生产企业、平台企业、回收企业、拆解企业以及消费者等多方积极性。

系统谋划,打通堵点。
政策履行中,要更加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提升消费者支付能力、发挥消费者主不雅观能动性,更多聚焦在如何引领带动消费端升级。
通过以旧换新行动促进商品流利,提升各环节商品交易代价,为经营主体创造合理的盈利空间。

灵巧推进,开释潜力。
看重分阶段、分产品种别组织和开展以旧换新活动,营造活力持续迸发的消费市场氛围。
以便捷和实惠为导向,综合利用消费补贴、消费券、消费贷款贴息等多种政策工具,简化政策申请流程,特殊是要照顾老年人和屯子居民需求。
加强耐用消费品安全宣扬,逐渐提高消费者对老旧家电利用的安全戒备意识。

履行回收循环利用行动,落实全面节约计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行动方案》提出,履行回收循环利用行动。
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支持二手商品流利交易,有序推进再制造和梯次利用,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

据统计,我国每年紧张电器产品报废量超过2亿台;每年手机废弃量可达到4亿部以上。
这些废旧产品设备中,蕴藏着大量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
“据估算,1辆报废的小型汽车风雅化拆解后,可分解出约36千克橡胶、70千克塑料、740千克铁、100千克铝;1吨废旧手机可提炼出400克黄金、2300克银;1台普通电冰箱可回收9千克塑料、38.6千克铁、1.4千克铜。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认为,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回收循环利用,相称于开启“第二矿山”,可以降落对原生资源的需求,减轻矿产资源开采对自然环境的压力,同时还可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创造广阔市场。

朱黎阳认为,破解回收循环利用难题,要把握好几个着力点。

探索新型回收模式,着力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目前,我国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有待完善,回收渠道尚欠亨顺,部分产品设备闲置在企业或消费者手中或仍在超年限利用,部分则流入非规范回收渠道。
《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有利于提高回收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加强平台企业管理,着力规范二手商品流利交易。
近年来,我国二手闲置市场规模已打破万亿元,用户规模达到数亿人,但还存在交易系统编制不完善、交易手续不规范等问题。
《行动方案》支配持续优化二手车交易登记管理,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平台企业建立健全平台内经销企业、用户的评价机制,将有效促进干系交易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形成更加康健有序的二手商品市场。

加大技能研发创新,着力提升资源再生利用水平。
资源再生利用是回收循环利用过程的关键一环。
《行动方案》针对再生利用行业存在技能瓶颈制约、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拓能力弱等问题,分品类提出技能创新和机制创新举措。
例如,积极有序发展以废弃油脂、非粮生物质为紧张质料的生物质液体燃料,研究扩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制度覆盖范围等,为实现废旧物资更全面、更深入的回收循环利用供应理解决方案。

履行标准提升行动,降落企业本钱,提高市场效率

《行动方案》提出,履行标准提升行动。
加快完善能耗、排放、技能标准,强化产品技能标准提升,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供给,强化重点领域海内国际标准衔接。

标准是行业发展、产品升级的主要牵引。
“对标国际前辈水平,结合家当发展实际,统筹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消费者接管程度,加快制修订干系领域标准,有利于推动更多中国产品设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首席专家林翎说。

加快完善绿色低碳标准。
“我国现有能耗限额标准99项,覆盖了电力、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等行业。
终端用能产品设备能效逼迫性国家标准78项,覆盖了家用电器、商用设备、工业设备、办公设备和照明器具等领域。
”林翎表示,《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制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逼迫性国家标准,可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强化能效约束,倒逼家当提质升级。
《行动方案》还提出,加快完善重点行业排放标准,优化提升大气、水污染物等排放掌握水平。
“现行有效的排放标准已有177项,但随着科技进步和环境保护哀求的提高,排放标准须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更好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培植,保障"大众年夜众康健。
”林翎表示。

全面提升设备产品技能标准。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覆盖能源、资源、环境以及安全、性能等指标哀求的产品标准体系,涵盖家电、家具等产品种别。
《行动方案》提出聚焦汽车、家电、家居产品、消费电子、民用无人机等大宗消费品,加快安全、康健、性能、环保、检测等标准升级。
林翎认为,这不仅可以推动企业进行技能创新和产品升级,还能勾引消费者形成更加康健、环保的消费不雅观念,推动市场需求的转变升级,造就新的消费增长点。

《行动方案》还提出,强化重点领域海内国际标准衔接。
“海内干系机构和企业应及时理解和节制国际标准的最新变革和趋势,海内标准化机构应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沟通互换与互助协商,促进标准互认。
”林翎认为,通过互认机制,可以减少重复检测和认证环节,降落企业本钱,提高市场效率,特殊是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重点家当“走出去”。

本文来自【公民日报】,仅代表作者不雅观点。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供应信息发布传播做事。

ID:jrtt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lz/zxsj/77371.html

XML地图 | 自定链接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