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燃气灶 > 文章正文

Firefox 15岁了:一款浏览器的浮沉“隐私至上”的中兴

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4:31:27

编者按:浏览器的争霸史颇有循环的味道。
一开始Netscape当道,然后是微软利用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让IE篡位成功。
不过这种缺少内在上风靠扶持的上位终归坐得不稳,跟Netscape颇有渊源的Firefox凭借着流畅性能、丰富功能、更高安全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在顶峰时曾三分天下有其一。

Firefox 15岁了:一款浏览器的浮沉“隐私至上”的中兴

但随着Google利用弘大的研发和营销资源重磅推出Chrome,Firefox开始走下坡路。
不过故事未必就完结了,随着用户对隐私的日益看重,而依赖广告的Google被束缚住手脚,在隐私和性能上不断加码的Firefox说不定还能东山再起。
在Firefox走过15周年之际,Sean Captain对这款浏览器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原文揭橥在Fastcompany上,标题为:Firefox at 15: its rise, fall, and privacy-first renaissance

根据Statcounter的数据,很有可能你是在用Google的Chrome浏览器看本文,搜索巨子的浏览器已经霸占环球市场65%(在美国约为50%)的份额。
现在,只有大约4%到5%的网络冲浪者是通过Firefox(位于加利福尼亚的Mozilla基金会的开源浏览器)上网的。
但是,当Firefox在15年前的2004年11月9日刚刚推出时,web跟今日有着很大的不同,而此后这款浏览器开始迅速崛起。

当Firefox初登舞台时,击倒Netscape Navigator的Internet Explorer已经霸占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
由于它是Windows上的默认浏览器,而Windows在操作系统市场霸占着类似的市场份额,因此IE的垄断彷佛是永久性的。
但Firefox很快就盛行起来,并终极在2009年达到顶峰,霸占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虽说现在的Firefox已经不太可能重现昔日的辉煌,但这款浏览器正在经历着一定程度的复兴,这不仅是通过提高速率完善功能实现,而且还由于它把隐私的掌握权交到了用户手上。

十五年过去了,很难想象Firefox首次亮相时是多么的激进。
Firefox不是出自像微软(或本日的Google)这样的大型公司,而是由天下各地免费供应代码的志愿者开拓的。
1998年,Mitchell Baker与他人共同创立了Mozilla项目,如今他是Mozilla Corporation和Mozilla Foundation的主席。
他说:“开拓者都理解开源。
但是,当时的普遍意见是开源仅适用于极客。
你可以为开拓职员开拓[工具],但不能用开源来开拓消费产品。

2004年,初版的Firefox推出。

Firefox供应的不但是技能乌托邦式的空想。
它在开拓时考虑了安全性,并且在跟Windows XP捆绑在一起的IE 6陷入安全危急之际应时涌现。
Baker说:“当时大多数人利用的浏览器都存在安全风险”美国政府乃至就IE的安全风险向消费者发出警告,这为Firefox的发展供应了绝佳的机会。

除了安全性以外,Firefox还供应了精简、易于理解的界面,快速的性能以及丰富的功能。
在微软乃至还没故意识到这种功能的代价之前,它就让分页浏览成为了主流。
Firefox还为JavaScript之类的技能(由Mozilla联合创始人Brendan Eich 发明)以及CSS之类的标准供应了强大的支持,它们让Web页面无论浏览器如何都可以用同样的办法事情,它还供应了扩展,让定制险些完备不受限。
切换浏览器的好处显而易见,而且很随意马虎—实际上有很多人这样做了。

2009年,我的同事Harry McCracken 在点评Firefox出身 5周年时写道:“有可能还有一些交叉天下是Firefox没有涌现的,在那里IE仍旧霸占着垄断的市场份额,而Web则是一个无趣得多的地方。

Firefox大胆、非营利的特色粉饰了它的企业起源。
实际上,它出自一度霸占统治地位的浏览器制造商Netscape,那是互联网时期的第一个大型IPO(1995年)。
而Netscape则出自第一个主流网络浏览器Mosaic的创造者。
1998年,Netscape宣告其浏览器代码将放到Mozilla(Mosaic和Godzilla组成的稠浊词)项目开源。
(其最初的赤色恐龙标志是由街头艺术家Shepard Fairey设计的,后者也是奥巴马著名的“希望”海报的设计者。

1999年,互联网巨子美国在线(AOL)收购了网景(Netscape),后者从此被卷进了浩瀚企业收购难以回避的缓慢去世亡漩涡。
但是由于有了Mozilla项目,这项技能活得比原来的公司更久。
该项目原来以Mozilla为名创建了一款浏览器。
而终极被称为Firefox的那个版本是由Joe Hewitt、Dave Hyatt和Blake Ross牵头搞出来的,一开始被叫做Phoenix,然后又改成Firebird,后来由于牌号问题才以Firefox的名义在2004年正式发布。

2009年景立五周年时的Firefox。

阴郁岁月

2009年是一个高点,标志着Firefox开始急转直下,至今尚未复原。
这种下坠可以用一个词概括:Chrome。
2008年,Google的浏览器横空出世,它带来了更华美,最主要的是,供应了更快的体验。

Baker 说:“Chrome的头几版的确更好。
我必须承认这一点。

Google为Chrome浏览器的核心(称为引擎)投入了大量的新技能,这使得浏览器的效率大大提高。
而Firefox则是建立在没法跟上的老化代码库之上。
(从一开始我便是Firefox用户,但我记得Chrome涌现后自己很快就放弃了浏览器。

Google还有一个上风,那便是拥有弘大的开拓和营销预算。
随着2010年代末智好手机的涌现 ,Google创造自己拥有的最大移动平台授予了Chrome 1990年代Internet Explorer曾经拥有的内在上风。
苹果在iPhone,iPad 和Mac上也具有类似的上风,这使得Safari浏览器成为环球第二受欢迎的浏览器(约占16%的市场)。
跟15年前的微软不同,Google和苹果在收成巨大市场份额之后并没有由于自满而停滞改进的步伐。

(在Chrome浏览器涌现之前,Google曾经对Firefox非常的上心,乃至在自己的搜索引擎首页上推广该浏览器。
纵然在2008年推出Chrome浏览器后,该公司仍通过一项让Google成为Firefox默认搜索引擎的交易促进了后者的收入,由于所得的广告收入是跟Mozilla分成的。
2017年,Mozilla从此类广告中得到了超过5亿美元的收入,在跟Yahoo互助了一段韶光之后,Google再次成为其紧张互助伙伴。

Firefox之以是崩盘是由于Mozilla推出了持续串失落败的产品。
2004年,它还推出了一个名为Thunderbird的电子邮件客户端,只是这个客户端在业界领先的Microsoft Outlook面前从未脱颖而出。
2013年,Mozilla推出名为Firefox OS的轻量级移动操作系统,意欲向Android / iOS双寡头发起寻衅。
他们还开拓了少数几款手机,但未能引起"大众年夜众兴趣,而Firefox OS在2017年已被废弃。

一些分外的Mozilla运用得以幸免罹难,比方说Bugzilla,这是一款用来跟踪软件缺点的运用。
但是,基金会的重心越来越向开拓Web浏览器倾斜,但做得不是太好。

在2017年末推出的Quantum供应了更快更华美的体验。

巨大打破

2012年加入Mozilla的工程师Selena Deckelmann现在已经是Firefox浏览器设计的高等总监。
他说:“我认为,作为一家工程组织,我们曾经有一段韶光变得很志得意满”。
Deckelmann的第一项事情是剖析涌现问题时浏览器天生的崩溃报告,以是她能够很早知道产品存在的故障。
Firefox的低迷可能表明了非营利性的,以志愿者为主导的项目存在的弊端。
由于不须要去媚谄股东,在缺少业务压力的情形下,组织就可能就会忽略去保持竞争力。

Firefox的问题之一是无法跟上当代打算机硬件的发展,包括不能利用多CPU和GPU的并发打算能力。
Mozilla一贯在进行一系列比较小的改进事情,但是这种小打小闹在2016年底发生了巨大变革,Mozilla平台工程副总裁David Bryant宣告要开拓名为Quantum的新浏览器引擎。
Deckelmann 说:“这就好比下昼。
现在,我们的重点开始更加明确地转向性能。

初版基于Quantum的Firefox于2017年11月问世,性能有望是呆板的前作的两倍。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也得到了好评,但充其量只能让Firefox跟Chrome不相上下。

2019年隐私已成为Firefox的关键功能。

隐私作为杀手锏

仅仅跟竞争对手一样还不敷以从市场领先产品那里赢取皈依者。
不过,在保护用户隐私方面,Firefox要赛过Chrome。
在向Quantum过渡的过程中,Mozilla引入了一系列技能来阻挡广告商、社交网络乃至互联网做事供应商跟踪和剖析你的个人资料。
(这个,加上可以忍受的速率,让我又重新用回了Firefox,并且也让其他很多人对它再仔细地看了看。

Chrome不大可能会想跟Firefox在隐私的问题上一争高下。
Google的弘大财富就来清闲线广告,而在线广告是建立在尽可能多的设备上网络尽可能多的用户信息根本之上的。
以任何办法阻碍这一过程都会威胁到它的核心商业模式。

比较之下,Mozilla是一家非营利性组织,其安身立命的根本是Baker在2007年撰写的Mozilla义务宣言所表示的乌托邦空想。
它以自由软件、互联网的普遍访问以及可互操作技能等观点为核心列出了10条原则。
第4条原则指出:“互联网上的个人安全和隐私是基本原则,绝不能当作可选。
”(宣言在2018年进行了更新,增加了人的肃静、宽容以及“公民话语”等代价不雅观。

一项宣言的存在标志着Mozilla与其他紧张浏览器制造商竞争对手的不同。
Mozilla基金会既是软件制造商,也是生动份子组织,并且这两方面的活动密不可分。

以就拿Cambridge Analytica丑闻为例,数千万Facebook用户的数据被暴露给了这家政治咨询公司。
为了表示抗议,Mozilla从Facebook撤下广告,并发起请愿书,哀求该公司修正其用户隐私设置。
不仅如此,Mozilla还以代码为武器进行反击,开拓了一款名为Facebook Container的Firefox插件,这个插件会限定该社交网络从浏览器网络用户数据的能力,比方说在其他选项卡或窗口打开的网站。

Mozilla一贯在加大对各种跟踪用户行为的打击力度,比方说第三方(或跨站点)Cookie,也便是某站点放在浏览器里面用来查看某人访问的所有其他站点的文件。
作为浏览器实验性预发布版本的一项可选功能,所谓的增强跟踪保护功能于2018年8月开始推出。
后来它成为了主流版本的可选功能。
今年9月,Mozilla开始默认启用屏蔽功能。
除了第三方Cookie之外,浏览器现在还屏蔽其他跟踪器,比方说在线广告的代码以及web上无处不在的社交媒体“分享”按钮。

就像料想得到那样,Google的反应就没那么积极了。
今年8月,它跳出来反对屏蔽第三方Cookie,认为这会鼓励营销职员设计更暗藏的跟踪用户的办法。
方法之一是所谓的指纹识别,这玩意儿会网络你在打算机和Web浏览器上的特定设置(比方说已安装的插件),并形成唯一标识符。
最新版的Firefox 70已经纳入了指纹屏蔽功能。

但是,在保护隐私方面Mozilla并不是孤军奋战。
苹果对跟踪器的屏蔽至少一样积极,Safari也会拦截,并且还把这件事当作兜售iPhone、iPad以及旗下打算机的缘故原由。

宣扬攻势

Mozilla一方面加强隐私保护的行动,另一方面也在提高隐私宣扬的声音。
Baker说:“很长一段韶光以来,我们认为最好是尽可能保持安静。
在幕后把所有事情做好就行,不要去打扰别人或者非得说出来。
”但在过去18个月里,随着用户对安全风险的意识和担忧日益增强,这种情形开始改变。

除了默认打开跟踪保护外,最新版的Firefox还引入了“隐私保护”仪表板,这个仪表板会按类型详细列出过去一周内所有被屏蔽的跟踪器。
用户还可以单击浏览器顶部的按钮,查看每个网站上被屏蔽的所有跟踪器。

隐私保护仪表板会跟踪一段韶光内被屏蔽的跟踪类型,并解释每种跟踪的事情事理。

Mozilla不但是把统计信息甩给用户。
仪表板设计简约,还用颜色编码的条形图对被屏蔽的不同类型跟踪器进行总览。
它还供应理解释器,对不同类型跟踪器的功能进行清晰描述。

Deckelmann 表示,为用户简化繁芜信息是一项重大寻衅。
她说:“这是一个常见的工程问题。
你怎么才能把自己所做的所有这些事情变成大家都能理解的故事?这对我而言便是现在要关注的重点:聚焦在那个故事上面,帮助大家真正理解web的状态。

Mozilla不仅可以帮助大家理解浏览器在后台的运行情形,还可以帮助用户调度这些设置。
高等跟踪保护这个选项大概是一年前启用的,现在Mozilla已经默认打开了。
如果这项功能导致网站涌现非常的话,用户仍旧可以禁用。
而且用户还可以打开更严格的开关来阻挡更多的跟踪技能,但是这样可能会影响到网页的运行。

Baker说:“我们Firefox努力想要做的是让每个人都有更多的能力去改变自己的在线生活。
你该当对自己的体验拥有一些自主权。
这些不应该全部都由大型组织来决定。

可如果只有4%或5%的web用户用这些隐私工具的话,那这些工具又有多大的用途?Deckelmann 说:“我们正在努力提高我们的有名度,帮助大家回到Firefox上面。
但是我们还有另一项事情,要积极去影响政策,让web朝着有利于用户的方向发展。

作为一家生动分子组织,Mozilla还在连续发展,并积极推动像网络中立法规和Facebook隐私改革之类的改革。
它还努力建立新的技能标准,比方说让互联网做事供应商更丢脸到浏览器访问哪些网站的标准。

在产品端,Firefox发挥着试验台的浸染,为web其他地方证明隐私举措等技能的效用。
Deckelmann 说:“我们希望我们开拓的这些技能每一项都能为所有浏览器所采取。

Mozilla和Firefox的设想是扩大大家对信息的访问以及彼此之间的互换,而不是让公司变得有钱。
这款浏览器在2004年一开始的大受欢迎不仅对Mozilla有帮助。
它还寻衅既有者做出改进,并引发新竞争者加入,从而帮助了全体互联网。
十五年后,站在Chrome和Safari右边的Firefox大概显得很微小。
但它仍在推动促进开放性和安全性的新技能,为每一位上网者供应帮助。

译者:boxi。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rqz/121438.html

XML地图 | 自定链接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