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燃气灶 > 文章正文

供应链视角下的应收账款融资路径及倾向

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7:30:50

随着我国度当构造不断的升级调度,家当链条上核心企业的地位更加主要,核心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常日可以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发展。
随着家当链条上交易日益增长,应收账款占比增大、账期拉长等情形日益凸显。

供应链视角下的应收账款融资路径及倾向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7.40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5%;2020年6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5.34万亿元,同比增长12.7%。
随着应收账款规模的增长,企业对应收账款融资需求日趋增加,市场涌现了多种融资模式和新兴渠道,针对应收账款融资难问题,笔者结合国家出台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运用的辅导见地(国办发〔2017〕84号)》《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做事实体经济的辅导见地》、公民银行等八部门《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家当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见地》(银发[2020]226号)等政策,就供应链视角下的应收账款融资路径及方向进行剖析并提出干系建议。

供应链项下应收账款特色

供应链金融是指商业银行基于供应链条上参与主体各方之间产生的交易,为其供应所需的金融做事。
应收账款是供应链金融中常见的载体之一,一样平常是基于核心企业作为买方的信用通报。
在供应链金融的框架下,链条上的中小企业经营较依赖于核心企业,核心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决定了供应链条的稳定性,由此产生的应收账款特色明显,寄托着核心企业的信用,常日都具备较好的融资属性。

首先供应链应收账款都是基于真实交易过程中因赊销行为产生的,一样平常通过商务条约进行约定;其次,在供应链应收账款中,买卖双方主体明确、付款责任任务和详细要素明晰;末了,由于应收账款的供应链属性,更难于虚构,资产质量较高。

同时,供应链金融下应收账款融资也存在一些难点和痛点,一是供应链应收账款基于交易产生,具有期限不一、金额零散的特点;二是供应链应收账款涉及的行业较广,商业交易老例不同,其条约和发票可能存在不规范分歧一的瑕疵;三是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发起方多为处于链条中弱势地位的企业,其折衷核心企业确权及变更回款路径能力弱,实现难度大;四是相较票据支付等办法,应收账款本身流动性较差,在流转过程中债权债务关系繁芜。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及路径选择

在金融产品创新及国家政策导向推动下,供应链金融项下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除传统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外,还涌现了以应收账款为根本资产的证券化融资,以及由家当金融平台或第三方金融科技平台搭建的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平台推动的应收账款融资。
当前环境下紧张的融资模式和路径选择如下:

一是传统银行融资模式,紧张包含应收账款质押、保理、反向保理、保理池等模式,该模式属于间接融资,实在用面较广,是当前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的紧张模式。
其上风为,传统银行融资模式对应收账款期限、金额哀求较低,灵巧性高,资金紧张来源于银行资金,具备一定的价格上风,融资渠道稳定;劣势为,该模式对交易背景审查哀求严格,操作手续参照一样平常信贷业务哀求较为繁芜,对参与主体的资质也有一定的准入哀求。
兴业银行在部分重点领域积累了一定应收账款融资履历,比如针对医药流利企业盘活资产、优化报表等方面较多的需求,兴业银行推出了医药流利行业保理业务做事方案,做事了一批行业客户,有效缓解了医药流利企业现金流问题。

二是成本市场融资模式,紧张因此应收账款为根本资产在公开市场发行干系证券化产品,包含在证券交易所发行的ABS(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ABN(资产支持票据)及ABCP(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等,该模式为新兴模式,紧张由大型核心企业或家当金融平台主导。
在上风方面,以买方/增信方信用评级作为支撑,不占用银行授信,适用于高评级主体,在发行价格及规模具有上风,适宜大型企业主导的家当链模式;在劣势方面,该模式须要对零散的根本资产进行归集整理,对期限、金额哀求较统一,灵巧性差,准备及发行周期较长,不适用低评级或无评级主体。
例如由兴业银行主承的ABCP业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挂网,该笔债券以支付某大型集团上游供应商应收账款的办法,为上游供应商供应了短期限、低本钱的融资,惠及上游供应商287户。

三是,第三方平台做事模式,紧张是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通过搭建应收账款融资做事平台为供应链各交易主体供应应收账款做事,该类平台通过对接核心企业,将供应链项下应收账款加载在应收账款债权凭据中,许可干系债权凭据在平台上进行拆分、流转和融资。
在上风方面,具有较强灵巧性,对中小企业准入门槛较低,对交易背景审核哀求较少;在劣势方面,一因此应收账款为标的的应收账款债权凭据具有一定的货币化属性,该业务尚未有明确的监管归口和标准,存在一定的合规风险;二是应收账款债权凭据拆分、转让方面存在一定毛病,比如应收账款债权凭据每次拆分及转让均需具备干系法律法规规定的债权债务属性,在全体拆分流转链条中,如有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行为,债权连续性可能得不到保障。
目前市场上“信”、“链”、“单”等应收账款电子凭据拆分、流转平台较多,但整体业务规模不大,且电子凭据在上游企业流转过程中接管程度仍较低。

四是票据化模式,为理解决应收账款流转及融资问题,上海票交所推出了供应链票据创新产品,旨在通过供应链票据平台与核心企业或工业电商平台实现连接,从源头勾引核心企业签发票据替代应收账款,且通过平分化签发等技能手段在合规条件下办理多层级供应商流转支付需求,从而实现以票据作为载体的供应链融资模式。
在上风方面,供应链票据作为票交所主导的创新产品,通过运用技能手段知足各种规模企业的实际需求,且该模式遵照票据规则,受票据法保护,具备较好的监管合规性。
在劣势方面,目前供应链票据业务尚处于部分平台试点阶段,产品功能及客群覆盖尚需进一步提升。
目前票交所正大力推进供应链票据贴现及标准化票据融资的进程,将为供应链票据供应更为便利的融资条件。

供应链视角下应收账款融资方向

近期国家出台的各种供应链干系政策均提到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线上化和数字化水平以及加大对核心企业的支持力度,依托核心企业实现对供应链高下游企业的融资支持。
因此现阶段,结合国家推进办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干系政策及应收账款融资的实践,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应积极借助金融科技手段,依托核心企业,充分放大家当金融和商业银行领悟互补,形成多样化、多渠道的良性循环融资模式。

在应收账款渠道培植方面:利用金融科技手段,逐步建立“商业+金融”对接的全流程线上化智能系统,实现应收账款要素采集、真实性核查、回款路径锁定等一站式做事。
例如商业银行可通过应收账款融资平台与企业供应链采购平台对接,实现采购与融资的无缝衔接,一是办理了银行在应收账款真实性核查、确权、回款路径上的问题;二是形成了银行批量获客的新模式,降落了操作本钱和获客本钱;三是提升融资可得性,通过无纸化、线上化操作进一步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
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卖方融资的时效和可得性。
又如部分大型核心企业推出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做事,积极与银行搭建干系供应链应收账款做事模块,探索采购、生产、发卖、仓储、运输和供应链金融做事一站式全流程的做事,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整合和把控,补足工业互联网中的供应链金融做事短板。

在供应链组织形式方面:供应链应收账款组织应以家当集群或生态为导向,由核心企业或家当集团内部的专业公司联合银行搭建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架构。
为有效办理应收账款确权、回款路径锁定等供应链融资难题,应改变以往依赖上游中小企业的模式,由核心企业主导,并通过家当+金融结合模式来搭建架构。
比如兴业银行推出了U+保理(联合保理)融资方案,通过“兴享供应链”平台与某电商集团供应链平台实现系统对接,并与其家当金融平台(某保理公司)进行产融结合,该方案中保理公司作为其集团成员企业的买方保理商,兴业银行作为卖方保理商,为其上游供应商进行供应链应收账款在线融资,一方面助力核心企业家当金融平台做好供应链金融做事,帮忙其大量上游中小供应商供应融资便利;另一方面通过银行资金杠杆效应,进一步扩大供应链应收账款卖方的覆盖面,实现多方共赢。

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方面:通过大型核心与商业银行联合对家当链条交易的各参与主体进行剖析及归类,对客户需求进行分层,通过传统银行融资与公开市场发行组合的综合金融做事办理方案形式知足其需求。
前端可以先通过商业银行供应的传统融资知足上游各种资金需求,积极实行应收账款融资、商票融资、供应链票据融资相结合模式,以灵巧的融资办法办理家当链供应商的即时融资需求;后端,对应收账款资产由银行端将应收账款储架一定规模后进行应收账款信贷资产证券化,引入市场低本钱资金,形成良性商业循环;对票据资产则可以通过标准化票据等创新办法,加快票据资产的流转和交易,对前端融资形成有效的支撑和补充。

(作者供职于兴业银行总行交易银行部)

本文经「原来」原创认证,作者经济不雅观察报,访问yuanben.io查询【17K18OL1】获取授权信息。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rqz/177666.html

XML地图 | 自定链接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