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燃气灶 > 文章正文

李永乐:科普的成就感不亚于中了500万

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4 23:08:47

以下是“别人家的老师”李永乐的演讲全文:

1

李永乐:科普的成就感不亚于中了500万

大家好,我是李永乐,是一名中学物理老师。
非常感谢大家献上自己的安歇韶光,跑到这里听我白活儿。

在正式开始演讲之前,我想请大家跟我一起思考几个问题:考清华和中500万哪个更难?雨中走路淋雨多还是跑步淋雨多?2月为啥只有28天?

这些问题是不乍一听觉得挺难回答的?

实在这些问题在我们高中时都学习过,只是它跟我们的生活没有离得这么近。

很多人都以为科学是无趣的。
科学真的是无趣的吗?我给大家做一个小的类比:如果一个人不懂足球,就会以为足球是无趣的,喊啥呀,喊啥呀,喊了半天一个球都没进;如果一个人以为游戏是无趣的,多大岁数了,还打小人儿;同样道理,如果一个人以为科学是无趣的,只能解释,这个人是不懂科学的。

长久以来,我们把对科学的需求变成了对考试的需求,认为理化生以及数学的唯一浸染便是考试、考证、考大学。
实在,科学跟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我对那些已经走出学校的人讲,买房贷款中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两种还款办法有什么不同;对还在读书的孩子们讲,如何用力学规律来阐明C罗的电梯球,见告他们怎么用光的散射来阐明天空是蓝色的……我想让他们知道,书本上的知识是很有用的。

科学,很美,不仅仅可以用来搪塞考试,而且能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理解这个天下。

作为西瓜视频的创作者,我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我的作品知足大家的求知欲,这和我当年立志做老师是一样的——都是希望把自己的知识通报出去,让更多人受益。

2

可能很多人好奇,一个人大附中的老师,带着高三毕业班,有时候还得上竞赛课,事情量不饱和吗?为什么还有韶光在网上做科普?还有人看到我在网上的科普视频直接就说我是一个不务正业的老师。

每次看到这种说法,我都哭笑不得。
课后我常常和学生打成一片,被拉着一起王者光彩“开黑”,人称“人大附第一蔡文姬”。
这么看,彷佛是挺不务正业的?开个玩笑。

当老师这十多年,确实挺辛劳的。
我曾经一度每天晚上都要备课到12点。
有时候学校安排我教跨年级,还要带竞赛课,有时候连续十每天天只睡三个小时,第二天还要给学生上一天课。

我自认为传授教化事情还行,没给学校拖后腿。
这些年,无论是学生里考上北大清华的人数,还是国际奥赛亚洲奥赛还是中国物理奥赛的奖牌,都没给学校丢人。

今年全国物理竞赛,在我和几位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一等奖我们拿了20个,北京队17人我们占了7个,理论第一、实验第一和总成绩第一都是我的学生,我还将带着他们一起参加十月尾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物理竞赛。
说我不务正业,的确有点冤枉。

不过,在西瓜视频,我有两百多万粉丝,全网粉丝超过五百万,视频累计播放数十亿次,叫我网红也确实没问题。

扯得有点远了。
实在我便是一个爱科普的普通中学老师。

3

为什么做起了视频科普这件事?

先分享一个小故事。
十年来,我的qq上常常收到好友申请,大都是来求教或者感谢我的初高中生,来自全国各地。
这些人怎么找到我的?想掉了几根头发,才明白怎么回事。

十年以前,我在清华电子工程系读研时,课余在一家课外培训机构兼职物理和数学老师,那家课外培训机构把我的课程视频化放到学习机上卖到了三四线城市还有一些屯子。
有堂课上,我留了qq号,他们看到这节课就找到了我。

我第一次创造了互联网的浸染。
它以一种十分低廉的办法,在我的课程和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孩子之间建立了桥梁。
只管我当时已经在人大附中任教,不做课外培训了,但当年的这些课程视频还在持续发挥代价,让远在山区的孩子们获益,这很故意义。

要知道,在国家大力发展教诲公正的本日,屯子和城市之间、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教诲资源的分配不是更公正了,而是相差更悬殊了。
纵然是北京这样的超级大城市,城区与郊区之间,城区各片区之间的差异也非常大。

我对别人说,我该当对穷汉的教诲做点什么。
别人说,你才是穷汉吧。
我想了想,月薪几千块在北京确实算穷汉了。
那就穷汉为穷汉教诲做点什么吧。
用传授教化视频来填补地区间教诲资源的不屈衡,这是一件很故意义的事。

2014年,我的传授教化事情轻微闇练了一些,有了一点自己的空余韶光,我开始做"大众年夜众号,在b站上制作视频。
录制并上传了一些比如《200道物理学难题》之类的日常传授教化视频。
但是这些视频播放量非常惨,基本没什么人看。
一腔激情亲切刚刚燃烧就被浇灭了。
我当时认为,知识性内容可能没有市场。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证明,我错了。

去年4月的一个周末,我一大早醒来,手机一直地振,很多朋友发来微信:你上头条了!
你上热搜了!
原来,是有网友把我当年在培训学校录制的视频“闰年是这么回事”发到了西瓜视频上,被很多大V转载,一下子火遍了全网。
一夜之间,我成了“闰年哥”。

“闰年哥”还是“闰土哥”,都不主要。
主要的是,西瓜视频的算法,把内容推举给了须要它们的人。
只要找到了受众,知识性的内容实在还是有市场的。

我大张旗鼓,在西瓜视频上做科普。
高考期间,我讲考清华和中500万哪个更难,从数学角度阐明了考上清华的概率远远大于中500万的概率,给同学们鼓劲。
在世界杯期间,我选择了如何用数学方法预测比分,让大家理解足球运动中也充满了科学的内涵。

有段韶光,我的粉丝涨得很快。
每次点开手机,就能看到几百个新增粉丝。
最多的时候,一天涨了一万。
我之前从没碰着过这种情形,那段韶光半夜醒来,我都要抓起手机,看看涨了多少粉丝。

这让我一度处于十分亢奋的状态,每天都在想着有什么选题。
看到一条新闻推送,下意识的反应是:这事儿有没有科学内涵?能不能用科学来阐明?

现在,我已经有几百万粉丝,积累很多的播放量,可以算是个大V了。
但我总提醒自己要不忘初心,就连设备也和刚开始一样朴素——一台相机、一个三脚架、一个麦克风、一间没人的教室、一个人,一镜到底。
没有板擦,就找抹布随便擦擦上板书,脑袋一打盹儿就会写出3+5即是7这样的事儿来,大部分时候碰着缺点我也

有人建议我该当给自己打打光、用用滤镜,好歹也算是"大众年夜世人物了,不能做不专业的网红。
你想象一下,现在录制视频我拎着一个相机就行了,如果我再抱着一台补光灯在学校里转悠,好不容易找到一间教室、支配好灯光,铃声响了,我该回去给学生上课了……我始终相信,内容是大于形式的。

4

当年从北大和清华毕业的时候,我身边的同学,要么出国深造,要么去了金融和互联网行业。
我也曾经试过花旗银行、索尼这样的大公司。
折腾了一圈才创造,比较于在公司帮产品增值,我还是更喜好在学校帮人增值。

没想到,在互联网时期,这个职业空想,又得到了新的延伸。

现在,我面对的,不仅仅是人大附中教室上的北京孩子,还多了视频背后那几百万粉丝。
他们可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也可能是想给自己充电的大城市上班族。

我欣喜地得知,许多中小学在假期留了作业:看李永乐老师的视频,并作条记。
一些大学乃至在教室上播放我的视频,用做传授教化的一环。
互联网与教室并不抵牾,做网红和做精良西席并不抵牾,我感到自己的代价被互联网最大限度的放大了,这是我的初衷,我希望我能连续坚持这个初衷。

有一天晚上,我在网上找黎曼猜想的资料,居然创造搜索里面排名第一的视频便是我的视频,那一刻,造诣感爆棚!

那种觉得,不亚于考上清华,不亚于中了500万。
虽然我也没中过500万。

感激大家!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rqz/20340.html

XML地图 | 自定链接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