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1:46:40
12月9日,东航第三架C919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标志着东航正式吸收第三架C919。徐炳南 摄(新华社发)
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柯拉乡的柯拉光伏电站。新华社 薛晨 摄
技能职员在国家能源集团江苏泰州电厂进行调试。汤德宏 摄(新华社发)
在位于重庆涪陵的中国首个投入商业开拓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白涛集输站,技能职员对设备进行巡检。新华社 王全超 摄
亚洲首艘3000米级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李浩玮 摄(新华社发)
环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外景。孙文湛 摄(新华社发)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塔及西人工岛。新华社 邓华 摄
中国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新华社 丁汀 摄
从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国产大型邮轮扬帆起航、深中通道探入海底,到环球首个百万千瓦级水光互补电站正式并网发电、环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亚洲最大火电“碳捕手”一展技艺……回顾2023年,令人欣喜的“首个”“之最”接连呈现。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一个个大工程大项目取得主要进展,一项项行业记录频频被冲破,成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有力支撑,让强国梦想照进现实。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试运营
12月24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上海宝山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离港进行首次试运营。
一个多月前的11月4日,历经8年科研攻关、5年设计建造的“爱达魔都号”在上外洋高桥造船码头完成命名交付。12月10日,1292名来自环球各地的船员登上“爱达魔都号”。当日,“爱达魔都号”完成了所有船用产品的安装,标志着国产首艘大型邮轮运营准备事情全面展开,邮轮正式转交给运营方。
对乘客来说,这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城市”。“爱达魔都号”长323.6米,高72.2米,有24层楼高,客房2125间,最多可载搭客5246人。船上不仅有餐厅、健身房、剧院和水上乐园等娱乐举动步伐,还是环球创始5G邮轮,乘客可在旅途中尽享全方位通信、多媒体、实时交互和高度个性化的做事体验。
对建造者来说,这是一座造船业的陡峭“高山”。大型邮轮体量弘大,工程也繁芜,全船安装的零件数量超过2500万个,是复兴号高铁的13倍;全船总电缆支配长度超4300公里,相称于上海至拉萨的间隔。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扬帆起航,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德国、法国、意大利、芬兰之后,环球第五个有能力建造大型邮轮的国家,也标志着中国成为集齐造船业“三颗明珠”,可同时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大型邮轮的国家。
涪陵页岩气田契井累产创新高
4亿立方米!
12月11日,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焦石镇的涪陵页岩气田焦页6-2HF井累计产量打破4亿立方米,创全国页岩气单井累产最高记录。
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渗透率低,开采难度大,产量递减速率快。中国页岩气资源丰富,但与北美页岩气比较,地质条件更繁芜,勘探开拓难度更大。如何实现页岩气长期稳产高效开拓,是一个天下级难题。
2013年9月,焦页6-2HF井正式投入生产。2017年,海内首个达到百亿方产能的涪陵页岩气田建成。这背后是中国石化针对海内页岩气勘探开拓而进行的技能创新——形成页岩气高效开拓核心技能体系,创始海内页岩气立体开拓模式,实现关键装备和工具国产化。
涪陵页岩气田是中国首个实现商业开拓的大型页岩气田,也是首批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已累计探明储量近9000亿立方米、占全国页岩气探明储量的34%,年稳产84亿立方米。作为川气东送管道主要气源之一,涪陵页岩气田为长江经济带沿线6省2市、70多个大中型城市、上千家企业、2亿多居民送去清洁能源。
在页岩气领域,中国探明储量达2.96万亿立方米,年产宇量达240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
环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
12月6日,在完成168小时连续运行磨练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标志性成果、环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中国在第四代核电技能研发和运用领域达到天下领先水平。
该示范工程位于山东荣成,是天下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项目,2012年12月正式开工。高温气冷堆是国际公认的第四代前辈核电技能,最突出的上风是具有“固有安全性”,在发电、热电冷联产及高温供热等领域商业化运用前景广阔。
“该示范工程的投产,对促进中国核电安全发展、提升核电科技创新能力水平等具有主要意义。”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公司干系卖力人说。
示范工程集聚了设计研发、工程培植、设备制造、生产运营等家当链高下游500余家单位,先后占领多项天下级关键技能,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3.4%,首台套设备2200多台(套),创新型设备600多台(套)。
依托这一工程,中国系统节制了高温气冷堆设计、制造、培植、调试、运维技能,培养了一批具备高温气冷堆培植和运维管理履历的专业人才,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并建立起包含专利、技能标准、软件著作权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深中通道创多项“天下之最”
伶仃洋上,一条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宛若长龙,时隐时现,这便是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
11月28日,随着末了一车混凝土完成浇筑,长达24公里的深中通道主线全线贯通。超过碧波万顷,从深圳前海和中山马鞍岛伸出的“手”,历时7年终于握在了一起。
深中通道是连接深圳至中山的跨海通道,项目全长24公里,双向八车道,设计速率100公里/小时,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培植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
开工7年来,项目创来世界首例特长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等多项“天下之最”,在培植管理、工程技能等领域补充了诸多“中国空缺”乃至“天下空缺”。
海底隧道是深中通道施工难度最大的一段,全长6845米,是天下上最长、最宽的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海底隧道的沉管段长5035米,由32节钢壳沉管和1个终极接头连接而成。
为了将沉甸甸的钢壳沉管运至海上并精准安装,中国自主研发了天下首制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船长190.4米、船宽75米、型深14.7米,甲板面积相称于2个足球场,是天下上安装能力最强、沉放精度最高、施工作业最高效、性能最前辈的海底隧道沉管施工专用船舶。
深中通道主线贯通,离2024年通车更近一步,届时,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将从2个小时缩短至30分钟以内。
百万千瓦级水光互补电站投产
今年夏天,迎峰度夏再添新力量!
6月25日,环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项目——雅砻江柯拉一期光伏电站并网发电,标志着环球首个百万千瓦级水光互补电站正式投产。
水光互补,是将光伏接入具熟年调节能力的水库电站,通过优化调度和水电机组快速灵巧调节,将随机颠簸的光伏发电调度为平滑、稳定的优质电源。水光打捆后输出更为稳定的电能,更有利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并可消纳更多新能源。
柯拉光伏电站是中国第三大水电基地雅砻江流域清洁能源基地“十四五”期间首个开工培植的水光互补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场址最高海拔4600米,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场址面积1600万平方米,相称于2000多个标准足球场;光伏支架用钢量近5万吨,相称于再造一座“鸟巢”体育馆。
电站通过500kV输电线路接入50公里外、装机300万千瓦、总库容108亿立方米的两河口水电站,实现光伏发电和水电的“打捆”送出。电站投产后年均匀发电量20亿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超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万吨。
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互补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全部建成后,每年可贡献绿色电能约3000亿度,年发电量相称于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5亿吨,减少标煤花费超9000万吨。
海内最长深水油气管道铺设落成
6月22日,在海南岛东南的陵水海疆,随着终止封头入水,“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二期关键掌握性工程——20英寸海底长输管道铺设落成。这是中国最长的深水油气管道,标志着中国深水长输海底管道培植能力和深水装备技能实现主冲要破。
海底管道是保障海洋油气平稳运送的“生命线”。“深海一号”二期工程是海内首个深水高压气田,从地层里开采出的油气身分繁芜,温度高、压力大,常规材质的海管无法知足生产须要。中国海油在深水环境下首次运用“114公里深水大口径无缝钢管+1.5公里深水双金属复合管”组合方案,搭建起连接“深海一号”二期工程油气运送“主动脉”。
目前,中国已铺设海洋油气管道超9000公里。经由多年技能攻关,中国建成了以亚洲首艘3000米级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为代表的铺管船舶装备,自主节制了恶劣海况及繁芜地貌下海底油气管道设计、高效安装、应急处置及维保技能等在内的系列核心关键技能,作业能力从浅水、深水超过到超深水,并实现单层、双层、配重、子母管、钢悬链立管等主流海底管道类型的全覆盖。
随着“深海一号”为代表的超深水海底管道成功建成,中国海底管道工程装备技能能力已成功跻身国际前辈水平。
亚洲最大火电“碳捕手”来了
6月2日,亚洲最大火电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国家能源集团江苏泰州电厂项目正式投产。此前,该项目完成了72小时试运行,试运期间系统安全可靠,能效指标、产品品质均达到或优于设计值。
CCUS,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实现化石能源低碳利用的一项兜底技能,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提纯,再投入新的生产过程进行再利用和封存。
泰州电厂CCUS项目完备由中国自主设计、制造、安装,实现了装备100%国产化,是目前亚洲火电行业规模最大、技能含量最高的CCUS项目。该项目每年可捕集50万吨二氧化碳,产出干基二氧化碳纯度超99%,所捕集到的二氧化碳广泛运用于工业、食品业等领域,真正实现资源再利用。
“碳捕手”高效运转背后离不开一项项技能创新。为了确保项目综合性能,降落设备损耗,项目团队自主研发了新型低能耗、高容量、高稳定性三元复配接管剂,再生热耗较传统接管剂低落超35%。为了减少投资并降落电耗,该项目采取循环水直流供水冷却系统,终极成功降落捕集每吨二氧化碳电耗约6千瓦时。
国产大飞机实现商业翱翔
顺利起飞、平稳落地、跨过水门……5月28日12时31分,环球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执飞的东航MU9191航班,由上海飞抵北京。这标志着C919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翱翔,正式进入民航市场,开启市场化运营、家当化发展新征程。
这架单通道客机的客舱共有8个公务舱座位、156个经济舱座位。过道高2.25米,下拉式行李舱节省空间。三座连排的座椅中,中间座椅比两侧座椅宽1.5厘米,人性化的设计受到乘客好评。
C919是中国自主研制,也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在设计方面,C919驾驶舱有5块15.4英寸高清显示屏实现了人机交互,大面积双曲风挡玻璃给翱翔员供应了开阔的视野。安全性方面,C919接管了高温、高寒、高湿、大侧风、自然结冰、溅水等近6600小时的极限压力测试,完成了全部适航取证“大考”。
大型客机由几百万个零部件组成,技能门槛高、研制周期长、系统繁芜,被誉为“当代制造业的明珠”,其制造能力直接反响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
“C919首飞不但是一个产品的出身,更是一个家当的出身。”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说。国产大飞机投入商业运营,对中国民用客机家当链的整体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带动效应,有助于拉动海内航空工业家当升级。
目前,中国商用飞机有限任务公司已具备批量化生产C919的能力,未来将达到30至50架的年产能力。( 徐佩玉)
《 公民日报外洋版 》( 2023年12月28日 第04版)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rqz/67891.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