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3:17:04
新型电信网络诱骗紧张有以下几类:
一、“共享屏幕”类诱骗。
二、“AI换脸拟声”类诱骗。不法分子以“网店客服”“营销推广”“招聘兼职”“婚恋交友”等为借口,通过微信、电话等办法联系消费者,采集发音、语句或面部信息。利用“换脸”“拟声”等技能合成消费者虚假音频、视频或图像,仿照他人声音或形象骗取信任,以借钱、投资、紧急救助等借口勾引其亲友转账汇款,或供应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随后立即转移资金。此外,不法分子还可能对明星、专家、司法职员等音视频进行人工合成,假借其身份传播虚假,从而实现诱骗目的。
三、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诱骗。不法分子假告贷券投资、股票投资、贵金属投资、期货投资等观点,在网络平台发布流传宣传“稳赚不赔”,吸引群众关注。并将个人拉入“投资”群聊,然后伪装投资导师、理财专家,以“专家底细”虚假勾引投资,或通过婚恋交友平台与个人确定婚恋关系,再以有“内部”“分外资源”等诱骗个人参与投资,勾引个人在假造或仿冒的投资平台进行投资,并以小额投资返利作为诱饵,不断勾引个人加大资金投入,随后迅速转移资金。
四、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诱骗。不法分子在网络游戏或社交平台中发布虚假的游戏账号、装备、点卡买卖信息,以“低价出售”“高价收购”为噱头,吸引游戏玩家关注。对想低价购买游戏产品的玩家,不法分子勾引其绕过正规游戏交易平台与其进行线下交易,当玩家支付钱款后,不法分子便消逝无踪;对想高价出售游戏产品的玩家,不法分子诱骗其登录虚假交易网站进行交易,并以各种情由哀求玩家先缴纳担保金、手续费等用度才可“提现”,并不断哀求玩家充值更多金额,随后迅速转移资金。
诱骗形式不断演化翻新,伪装性越来越强,群众稍有不慎便遭受经济丢失。为保护广大群众合法权柄,强化反诈意识、提升反诈能力,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柄保护局提示广大群众:
一、不盲目不轻信,不贪小利防骗局。树立科学理性的投资理财不雅观念,提高风险戒备意识和信息甄别能力,对退还用度、礼品赠予、保本高息、高价收购等“天上掉馅饼”的说辞保持当心,避免梦想小便宜,遭受大丢失。避免盲目跟风或投契生理,不轻信来路不明“小道”,不轻信“稳赚不赔”或“保本高收益”等说辞。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应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并仔细阅读条约条款,充分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提升识骗防骗能力,严防财产遭受丢失。
二、谢绝“共享屏幕”,保护信息防透露。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妥善保管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账户密码、验证码、个人生物识别等信息。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下载陌生软件、注册陌生平台或添加陌生好友,对个人社交账户的安全状况保持当心,谢绝陌生人“共享屏幕”哀求,避免无关职员操纵本人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避免因个人信息透露造成经济丢失。同时,应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方法,定期检讨账户安全设置,及时创造并处理非常情形。
三、转账汇款严把关,谨慎操作护财产。涉及转账、汇款操作时要提高当心,戒备资金被骗风险。在接到涉及哀求转账汇款的电话、短信或网络信息时,及时通过官方机构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不轻信陌生人的转账哀求或勾引信息,不贸然向陌生人供应的账号转账汇款,不随意向无关账户转账打款。在转账汇款前,务必负责核对对方身份和信息,确保资金是转给真正可信任的职员或机构。
四、正规渠道保权柄,遭遇诱骗速报警。群众如遇经济轇轕,应依法通过正规渠道进行维权,可通过第三方调度组织进行调度、向法律机关提起诉讼。如创造自己陷入诱骗陷阱导致资金受损,或创造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应保存好谈天记录、通话录音、交易截屏等有关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反响。同时,不可轻信网络上自称“网警”“黑客”等组织或人员,避免再次受骗。
转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来源: 河北日报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rqz/95816.html
上一篇:扫码填表送电子产品?套路太多甚至可能是强买强卖骗局!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