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3:20:01
作者 | 黄瓜汽水
编辑、题图 | 渣渣郡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大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vlog领域冉冉升起一条新赛道。
这次,网红们把场景搬到了高铁上,短短两分钟的视频中包含了上百个分镜,一个视频可以涌现十几款产品。
这便是最近被喷成筛子的“精细女生坐高铁”系列。
看过的人都忍不住感慨一句:已经良久没见过这么明显且屈曲的消费主义陷阱了。
很难想象,到底是多远的路程,才值得一个人背着几十斤家居产品上路。
在抖音和小红书,“精细女生坐高铁”系列已经变成了大伙群嘲的工具。有人把它当作视觉解压asmr,有人把它当作抽象行为艺术,但更多人把它视为一种低级的带货视频。
作为消费者,人们可以接管广告和营销。但不动脑筋的偷
只要你刷过两个以上“精细女生”的视频,就会被她们身上巨大的同质性震荡——每个视频的拍摄分镜都利用了同一套模版,同一款产品,同一套话术。
明明是记录生活的vlog,硬生生变成了动作同等的广播体操,这何尝不是当代消费主义奇不雅观。
视频开场一定是高铁外景,大部分“精细女生”都是坐着同款电动行李箱出场的。
视频的标题也是同一种格式:
月薪三万女生第一次坐高铁有多忙?小富余女生第一次坐高铁动卧有多忙?33岁精细女生出差一天有多忙?
究竟有多忙?
你往下看就知道了,她们比列车长都忙。
进入高铁座位,第一件事必须是消毒。
酒精喷雾器要随身携带,一次性座位套也要铺好,所有人都拿出来同一品牌的次抛消毒纸巾。
二话不说,上车便是一顿大保洁,路人看了估计都犯嘀咕:这座位上是有人拉过屎吗?
你以为的消毒,是擦座位擦桌面擦扶手,实际上的消毒,是连高铁窗户表面也要擦干净。缘故原由很大略:为了出片。
网友们看到这里,忍不住开怀大笑——
“姐们儿你忘却擦铁轨了。”
“下次记得给列车员洗个澡。”
“实在太闲了就拿个拖把,去把过道拖一下。”
消毒仅仅是热身,接下来的持续串动作才是真正的节目效果。
在矿泉水里插上电动加湿器,由于高铁空气太干燥了对皮肤不好;从包里取出一个电动除螨仪,在铺好的一次性床单上滚一滚;打开一个塑料花瓶,在里面灌满水,插上刚买的鲜花,让呆板的高铁焕然一新。
紧接着,拿出自带的一套大略单纯茶具,在高铁上开始给自己泡茶,连正宗潮汕人看了都会直呼行家;喝完茶之后,再取出从家里带的蔬菜和牛肉,食用一碗新鲜烹制的方便面。
末了在等泡面的韶光,再贴上一个“小仙女的事你少管”垃圾袋,完成一套丝滑入席的抽象小连招。
氛围整到位了,就得上剧情了。
险些每一位“精细女生”,都会演出一段“正在高铁上享受精细生活但是溘然须要紧急处理事情”的环节。
这是整部视频的高光乐子时候。
她们优雅从容地取出同一款“激光虚拟键盘”,打开苹果手机自带的备忘录,随便敲了几个字,便是在“紧急处理公司八个亿的条约”。
如果细心的你停息画面放大不雅观察,会创造备忘录里的笔墨大多是“今日操持”“今年目标”或者是没话找话,现敲的三个大字:“备忘录”。
所有京沪快线上怠倦不堪的打工人,看完这段“加班画面”,恐怕都会加载出1个G的脏话。
这年头还有演出假装加班的人呢?真让她们体验一次高铁上的电话会议就诚笃了。
遑急火燎地演出完“加班”之后,她们会从行李箱里取出自带的毛毯、眼罩和耳塞,在毯子上贴一个“精油安睡贴”,在高铁上进入一场精细而喷鼻香甜的就寝。
除了睡觉,还可以打开“迷你投影仪”,直接把高铁变成私人电影院;或者拿出一款9块9的电子五子棋进行一番鏖战。
在精细女生的赛道,能看到市情上的所有高精尖科技设备,就差在高铁上改造一个国家级实验室了。
精细女生上厕所也有自己的方法论。
上厕所的第一步,是打开手机闪光灯检讨一下高铁厕所有没有隐蔽摄像头,堪称让全体铁路局都屏住呼吸的神操作。
虽然她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连马桶垫纸的利用方法都搞错了,但这不妨碍她们上完厕所之后一定要利用同款小林制药的“消臭元”,目的是为了让后面上厕所的人能够享受一个玫瑰喷鼻香味的公共厕所,这才是真正的公益青鸟使。
同样,即便高铁厕所里有专用洗手液,她们仍旧会利用同款的花朵型“喷鼻香皂片”,以及便携款爆珠牙刷。上一次见到这种廉价无用的小玩意儿,还是在小学学校门口的文具店里。
为了能让更多产品出镜,精细女生们还须要触发“扮装”“卸妆”等关键词。
就像在同一个拍照棚拍摄同一段视频,她们也利用了同款便携式胶囊洗漱用品,同款牙线,同款手膜。
在人来人往的高铁卫生间里,精细女生们支起手机支架和专业灯光,挂起琳琅满目的扮装包,换上了可爱的睡衣睡裙,开始了漫长的洗漱演出。
如果睡衣不平整,还可以用便携熨斗把它熨得漂俊秀亮。
没错,她们可以携带熨斗出门。
精细女生坐高铁,饮食也要讲究。
有人取出了从家里鲜切的水果,拿出一个便携式榨汁机,给自己做一杯鲜榨奶昔。
有人自带了塑料高脚杯,往杯子里倒入刚从乘务员小推车那里买来的美汁源果粒橙。
有人直接从包里变出了一整间厨房,在高铁上现做干巴lunch。配文一定少不了这句——这便是商务座的仪式感,集美们又出片啦。
假如论火车带饭,哪个女生都精细不过我奶,每次出门包里都是西红柿黄瓜砂糖橘。
还有一类经典MVP结算画面,我愿称之为“调素琴,阅金经”环节。
为了熏陶情操,有人随身携带迷你画板颜料,用生物摄像机般敏锐的影象力,对窗外的美景进行速写演习,美院学生都下膜拜师学艺。
为了强身健体,有人取出了迷你台球桌,在高铁座位上打得畅快淋漓。
还有人直接取出了一米多长的电子琴,穿着清凉性感的亵服开始操琴品茗。
在完成以上所有操作之后,他们还会打开一本纸质书,进行短暂的阅读演出,美其名曰“让暴躁的灵魂慢下来”。
有人开着50倍美颜滤镜品读余华的《活着》,有人翻开了崭新的全英文纸质书,书本看上去没有任何折损的痕迹;有人乃至打开了一份全英文纸质版“纽约时报”阅读得津津有味。
在大家都看电子书确当下,只有她们还坚守着纸质书的初心。原来真正的文化传承,靠的是这些专职拍vlog的精细女孩。
如果你以为这便是精细女生的极限,那你的想象力还是太局限了。
当此条赛道已经卷到了“把高铁动卧支配成哈利波特套房”,博主说出“喝一杯鲜榨果汁班味都变少了”的时候,整套行为艺术都变得更加荒诞了——
一群没上过班的自媒体网红,带着助理和拍照,扛着大包小包的带货产品,支配好灯光和机位,演出自己坐高铁“出差”的日常,然后见告屏幕另一边真正上班的牛马们,只有这样享受精细生活,班味才能少一点。
任何一个真正上过班的人,看了都会忍不住骂街。
选择高铁作为拍摄场景,是“精细女生”系列最“鸡贼”的地方。
高铁既有寝室场景可以贩卖居家好物,又有扮装场景可以安插美妆植入,还有厕所场景可以带货清洁个护。窗外的景致不断变换,还能肃清视觉怠倦——赢利两个字,算是被网红们研究透了。
更主要的是,高铁作为中国触达人群最广的交通工具,让网红们像渔民撒网般精准地将目标用户收入囊中:她们是年轻消费者,有点小钱但并不多,想改进生活品质,但又支付不起真正的奢侈品。
于是,从拼多多上包罗来的便宜货,就能拼凑出一副虚假的精细图景,贩售给这些兜里没什么钱的年轻人。
9块9包邮的塑料摆件和质量堪忧的三无产品,共同营造出虚伪的粉色泡泡。这种割裂感,就像用4K清晰度看无脑短剧,外表看起来是精装别墅,推开门一看原来是毛坯。
这种对低智消费主义的愤怒,很快发展成了另一种调侃与嘲讽。
既然有这个闲工夫,不如把这些“精细女生”们调集起来,一起给高铁做一次深度保洁,让真正的劳动人民安歇一天。
精细女生的bug也数不胜数,视频中的细节漏洞百出。
要么是人睡在上铺,却给下铺擦车窗玻璃;要么是在高铁上用便携打印机打印公司投标条约;要么是用备忘录写几个字就声称自己“在搞钱”;明明戴着耳塞,还会被自己的手机闹钟定时叫醒。
越看精细女生系列,越以为天下便是一个巨大的搞笑短视频。
连高铁乘务员都忍不住现身说法:真正坐商务座的搭客,没有一个这么癫的。
在“精细女生”系列走红之后,“讽刺精细女生”系列也火了。
有人一比一复刻了“坐高铁”系列的整套流程:
消毒、泡茶、剔牙、刷牙、卸妆、去厕所喷喷鼻香氛、拿动手机闪光灯检讨隐蔽摄像头。
然后带着自己大包小包的褴褛被乘务员赶下车。
有一位抖音博主,在讽刺赛道一马当先。他的作品《精细男生坐滴滴》便是这一系列的代表作。
坐滴滴之前,先拿出酒精喷雾给车把手消个毒再开门,毕竟谁能知道一辆车一天有多少人坐过,细菌太多了。
消完毒之后,我们再用吸尘器给座位来一套大肃清,清洁完毕之后,给座位套上一层塑料布,干净又卫生。别忘了带上无菌手套,给车座内部也消消毒。
这么一套流程操作下来,差不多也就到目的地了。
就算是坐公交车也要体面。不能忘了给把手消消毒,给座位铺好坐垫,给塑料瓶子里插朵花。
除此之外,还衍生出了《精细男生上网吧》《精细男生打麻将》《精细男生上厕所》。
比如来了网吧之后,先取出一瓶油污净和一块抹布,把人体工学椅从上到下擦一遍。网吧的键盘和鼠标藏污纳垢,开机之前先仔细打扫干净里面的灰尘。
末了再点上一个女朋友送的喷鼻香薰氛围灯——折腾完这一套动作,上网韶光也差不多到点了。
网管看了都要拍手喝采:保洁本日不用来上班了,包间又来了个精细男孩。
最新推出的作品《精细男生上厕所》堪称这一系列的顶峰之作。
进入旱厕之后,先换好全套的防护服,拿出农药喷洒机,给全体旱厕消毒,接下来用洗地机给旱厕来一套深层清洁。
末了挑选自己的坑位,铺好红毯,放下小桌板,点好喷鼻香薰,就可以精细地如厕了。
“精细女生”——这四个字本身就叠满了消费主义buff。
精细女孩们在高铁上演出精细,如果不是从云南腾冲坐到东北漠河,韶光恐怕都不足用的。正儿八经坐高铁的普通人,恐怕连茶具还没摆好,车都快到站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便是一次最根本的带货而已。
义乌老板们都卖不出去的褴褛,就靠这届网红们清空库存。
根据对5位出镜的主播统计,个中有2位来自同一家MCN公司“GirlPower少女派”,其他3位在简介里标注了自己没有签约公司,更有可能是同一赛道的竞争对手。
如果你留神过那些“教人做网红”的网课,讲师会见告你一个网红入门的根本小技巧:日复一日地模拟爆款,直到自己也变成爆款为止。
当第一条大鱼在这条赛道吃到红利的时候,更多的小鱼会循着气味追上来。
一部分人直接在简介下方的“橱窗”里挂出了自己视频里利用过的产品;另一部分通过女性向vlog的模式吸引品牌商务互助,例如卫生巾、护肤品、面膜、女性保健品、零食。
她们的目标很大略,用“廉价的粉红消费”榨干年轻女性手里末了的那几张票子。
在“精细女生xxx有多忙”后面一定还会涌现一句话:“家人们谁懂啊,在高铁上拍到了人生照片”。
同类型的文案模版,滤镜拉满的虚假照片,险些把小红书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垃圾处理场,这些话术加起来的智商都超不过60,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模拟着同一套动作,就像《黑镜》被机器掌握大脑的可怜人——
从xx回来,戒断反应太严重了!
从xx回来,后劲真的太大了!
救命!
在xx拍到了人生照片
xx,你不宣扬它真是糊涂啊!
后悔了,后悔没早点来!
xx公民,你们的嘴真严啊!
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小脑都萎缩了!
xx的审美已经在next level!
开1000公里,就为了这一口!
谁懂这一口糯唧唧的含金量!
人生建议:离开xx前,一定要去这家店!
于是全体互联网沉陷在语义重复的信息碎片里,字里行间写满了“消费”。
我们总是磋商“中文互联网是怎么去世亡的”,实际上,小红书上的克隆文体才是杀去世中文的第一高手。
大批MCN公司入场,制造着对生产力并无用途的网红。他们聚拢在极度低智的语境下,不断重复制造着相同面孔的措辞垃圾与视听垃圾。
在消费主义的天下里,有且只有“消费”这一个目的地。
希望不须要被知足,由于希望永无止境。
但如果把人的希望当球踢,也难免不免太不尊重人的智商了。
比起消费主义本身,人们厌恶的是“把人当傻子耍”的“低智消费主义”。成本部下的带货网红们支配了一场明晃晃的粉红税陷阱,等待更多人跳进来。
视频一起手,博主们就植入了极为奇妙的焦虑点——
“月薪五万普通女生”“33岁的精细女生”“小富余的白领女生”,人群画像的颗粒度已经细到了纳米级别。
开头第一秒就在发布:如果你想像我一样精细,你就必须像我一样消费。如果你做不到,那你便是不爱自己的
看似是女性节制了消费主导权,实际上落入了以美与柔弱为名的消费陷阱。
例如每一个“精细女生”视频里都会涌现的小林制药“消臭元”,就属于来自日本的“女性特供消费品”。
上完厕所之后给马桶滴一滴,厕所顿时充满花喷鼻香味,这样就能粉饰如厕后的异味。
于是,消臭元这类女性特供产品应运而生。女人除了每个月为月经额外消费之外,还要为耻辱的女性身份再买一次单。
除了如厕的味道,日本对女性脱毛也有谜一样平常的执着。如果一个日本女生不脱毛,就会被社会视为怪胎和异类。日本女性在社会的永劫光规训下,必须保持喷鼻香软、光滑、无毛、娇小的状态。
当“精细女生”们用这些针对女性的商品,构建出一部两分钟的消费景不雅观,让画面变得更加刺眼——彷佛她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在加深着女性喷鼻香软、柔弱、干净、粉嫩的刻板印象。
可是,是谁规定了女性必须成为“喷鼻香喷鼻香软软的小仙女”,又是哪些女性在用实际行动加深着这种不成文的规训?
说到底,女性凭什么要为了人类排便的味道单独支付一份用度?
可惜,在“精细女性”的视频里,她们却对这种性别矮化甘之如饴。
自从20世纪初当代广告涌现以来,电视机里的画面就在不断贩卖关于幸福的美景。广告里的形象俏丽、年轻、富有,他们拥有美好生活,都是由于拥有了某一种特定产品。
从最早的喷鼻香皂广告开始,传媒就塑造着精细的中产阶级年轻女性形象,她们利用着某品牌喷鼻香皂,于是摇身一变犹如贵族一样平常。一种关于消费的潜意识播种了人们的大脑:我们购买的不是喷鼻香皂,而是出类拔萃的人生,是浪漫的爱情关系和光明的未来。
在广告的暗示下,普通人会陷入对自身的焦虑。那些失落败的人,或许是由于没有利用止汗剂,没有利用漱口水,没有利用洗发露,没有消费该当消费的产品。这些弊病让他们被大环境拒斥、嘲笑,成为商业社会的边缘人。
当商品与人格挂钩时,人们会通过消费行为进行“自我救赎”,商品变成理解决统统难题的灵丹灵药。
当当代早期的女人们开始走进百货超市购物时,选择自由塑造了她们的主体意识。而消费主义牢牢捉住了女性与商品之间的火花,让女性在不自觉的情形下,误以为自己通过“清空购物车”成为了媒体宣扬的“独立女性”,实际上却成为另一种被剥削的“新穷汉”。
这统统都像极了我们本日看到的“精细女生”系列。
网红们按部就班续写着社会早就为女性准备好的刻板印象,兜售着一套关于消费的女性身份认同,大声对着屏幕外的女性叫嚣“拥有了某件商品,你就拥有了相应的社会地位”。末了,成本只得到了一个结论:还是女人的钱好赚啊。
这个符号昨天可以是“小仙女”,本日可以是“精细女生”,来日诰日还可以是别的。
更可悲的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消费陷阱,而本日的年轻人,面对的却是经济下行期间的“低智降级陷阱”。
回忆起90后曾经面对过最离谱的消费抱负,还是一张刺目耀眼的“环球黑卡”,那是一份关于环球化、特权俱乐部、金钱奢靡的美好想象。
而现在的年轻人面对的抱负,却是购物车里的9块9褴褛开会。这些毫无意义的商品无法提高生活品质,却能在无形中榨干他们末了辛劳攒下的人为。于是,在还没有见识过真正的十丈软红之前,他们就已经在高铁上被骗得裤衩不剩了。
这是时期的衰落,也是一代人的悲哀。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天下的人,都在 虎嗅APP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rqz/96820.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