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5:56:04
新华社李松、梅常伟、刘斐、刘羽佳
群山逶迤、江流绵远……
新华社再走长征路,寻访到红四军第二次入闽横渡汀江的渡口——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水口村落红军渡口旧址。
穿过水口村落,瞥见渡口台阶右侧特立的一块巨石上,赫然刻着“红军渡口”四个鲜红的大字。
至今,当地人还口口相传着红军在水口渡江的故事。
“1929年5月19日下午,红四军大约一个连的先头部队,提前一天到达水口。”长汀县老区培植促进会实行秘书长兼老区精神研究会会长王坚说。他是一个隧道的长汀人,长期致力于原中心苏区口述历史的抢救挖掘事情,对红军过渡口那段历史颇有研究。
“第二天,红军大部队陆续到水口,分散驻扎在水口的米行坝、坪岭的大草坪,还有的驻扎在水口周边的村落落。”王坚说,“先头部队事先在每户人家门墙上画有符号标记,各个分队的红军按照标记定点用餐,非常有序。”
据王坚先容,渡口附近的几家药店在红军来之前都关店撤走了。只有在水口码头开设恒德堂药局的恒德堂老板因比较理解红军,才一贯敢开门业务。
恒德堂老板的后人曾向王坚有过这样一段阐述:
红军需求的药品量大,给出的药品价钱很实在。红军大部队过江后,还留下人卖力还款还物。为表示感谢恒德堂积极合营红军制作急用药品,一位红军干部还送给恒德堂一套青花瓷的茶具。
“红军渡江过程颇费周折。”王坚说,红军先头部队来到水口时,正值汛期,水位很高,没有桥,红军过渡必须靠木船摆渡。然而,环顾四周,却不见一舟一楫。
原来,舟子们听说有部队来,一时弄不清是什么军队,怕人和船被扣留,就把船撑到阔别渡口的河滩隐蔽,人也躲起来。
红军派出很多人到处找船,终于在附近的蓝坊村落创造一艘大木船,经多方打听才找到船主人,当他知道身穿灰军装、脚穿草鞋的红军战士都是穷苦人出身,而且态度和蔼,讲话诚恳,疑虑很快肃清。
在当地地下党组织和群众的帮助下,红军战士找到9条木船18个船工,他们对船工们说:“麻烦你们替我们撑船摆渡,会给你们工钱的。”船工们半信半疑,把船撑回到水口码头。
于是,红军先头部队坐渡船过江,掌握了河东的紧张制高点。
“5月20日上午9时许,红四军大部队从四都过濯田来到水口,准备渡江,而尾追红军的赣敌李文彬部已和红军相隔不到一日路程。不巧的是,部队刚到渡口码头,突降暴雨,江水猛涨,150米宽的汀江激流滔滔。”王坚说。
渡河,渡河!
形势迫不及待!
“平时摆渡只要一个人一根船篙就行,当天摆渡每条船都有两三个船工,乃至还把船桨也用上了。”王坚阐明说,“用船桨划船身才不随意马虎被大水冲偏,可走直线到达对岸。”
“从当天上午10点,一贯到下午4点,9条木船不间断地摆渡。”王坚说,“6个小时,红军3000余人全部顺利渡过汀江,彻底甩开仇敌。红军给每个船工发了一块银元。”
有些船工看到红军买卖公正,爱护百姓,才明白了这是一支为穷苦人民打天下的军队,在摆渡送红军过江后,当天就回家告别亲人,并约上同村落的伙伴一起参加了红军。
红军挥师过江后,直插闽西腹地,一举攻陷龙岩、上杭,打土豪,分田地,扩大地方赤卫队,开辟了闽西革命根据地。
这年秋日,毛泽东写下了“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整顿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豪迈诗篇。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rsq/146290.html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