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7:04:29
——学龄前儿童移动终端利用现状与干预方法调查
光明日报唐芊尔
编者按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期的“原住民”,许多学龄前儿童(3—6岁)早早打仗、利用或拥有了手机、平板电脑、儿童腕表等移动终端,在享受愉悦便利的同时,更面临着视力低落、网络依赖与不良信息侵蚀等问题。当前,我国学龄前儿童手机等移动终端利用现状如何?家长对孩子利用移动终真个管理与干预是否到位?对此,光明日报联合有关专家,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学龄前儿童家庭展开抽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5020份;此外,又对北京、浙江、重庆等多地学龄前儿童及家上进行访谈,深入理解当前学龄前儿童移动终端利用状况及家长隐忧,在此根本上提出科学应对这一问题的对策建议。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彬江镇,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下畅游花海。邹忠摄/光明图片
1.现状:学龄前儿童“触网”呈现低龄化趋势
一根稚嫩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娴熟地划过一道道弧线,一则则短视频随之闪现,一双童真的眼睛牢牢盯着这五光十色的画面,而屏幕前的这个孩子,还是个正在上幼儿园的3岁小朋友……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与移动终真个遍及,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多地涌如今学龄前儿童的家庭里。
“我女儿4岁了,每次拿动手机刷短视频、玩游戏,一玩便是2小时。我想要拿下手机,她就大哭大闹谢绝。”北京市民王丽十分苦恼,很希望有什么办法能让女儿放下手机……
平板电脑、手机玩得早、放不下,这成为许多学龄前儿童家庭共同的烦恼。调查显示,学龄前儿童移动终端利用情形呈现以下特点:
“触网”呈现明显低龄化趋势。调查显示,70.4%的学龄前儿童已经开始打仗并主动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在这七成已经利用移动终真个学龄前儿童中,最早打仗移动终真个韶光集中在3周岁,占到34.53%;4周岁开始打仗并利用的,占到21.13%。
其余,在“触网”的孩子中,有很大一部分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专属设备。个中,拥有率最高的是平板电脑(18.7%),其次是儿童腕表(18.25%),再次是手机(14.39%),拥有其他设备的占4.77%。
一位妈妈提及自己5岁儿子结识手机这个“玩伴”的过程:孩子的第一次远间隔爬行,是从大床的一个角爬到另一个对角,吸引他的是一部播放着童谣视频的手机;当他能自己坐在宝宝椅上用饭了,手机内的短视频就成了老人们喂娃的超级帮手,小胖手滑动屏幕的速率也越来越快。在这样的环境中终年夜,孩子从小就对手机非常熟习,利用起来也是自然而然。
看动画、刷短视频是最紧张需求。调查显示,学龄前儿童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参与的活动项目较为丰富。在已经“触网”的孩子中,有68.47%会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看动画片,位居首位;紧随其后,有41.18%的孩子会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刷短视频;再次是拍照、拍视频(25.7%)。此外,上在线课(19.54%)、学习手工制作(18.84%)、打游戏(17.6%)等也是儿童利用移动终真个主要内容。可以看出,手机等移动终端为学龄前儿童的娱乐生活供应了便利。
在北京一家游乐场,看到一个男孩正在用手机刷短视频。20分钟过去了,男孩的眼睛还牢牢盯动手机屏幕。向家长讯问孩子的年事时,他说:“孩子5岁多了,正上幼儿园大班,平时一抓得手机就要看,一看就停不下来。”说到这里,家长一脸无奈。
移动终端利用时长总体可控。在访谈中,不少家长谈及孩子利用手机韶光过长的问题。从数据来看,在已“触网”的孩子中,各种移动终端每天利用总时长能掌握在30分钟以内的占到59.31%,30~60分钟的占到30.79%,超过60分钟的占到9.9%。在单次利用时长的调查中,40.68%的孩子单次利用时长掌握在15分钟以内,42.45%的单次利用时长在15~30分钟,16.86%的单次利用时长超过30分钟。超过半数的孩子能在与家长约定的韶光急速停滞利用移动终端,近四成孩子大部分时候能如约停滞利用,仅有1.81%的孩子基本无法照办。
在管理孩子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方面,很多家长反响,靠着“软硬兼施”,可以把手机从孩子手里拿下来。比如,在看动画片时,先跟孩子说好能看几集、多永劫光,定好规矩,一旦到韶光了,无论孩子怎么哭闹都欠妥协。跟家里老人也讲好,做到行动同等。几次下来,孩子纵然噘嘴也会照办,再之后就成了习气,也就不哭闹了。
2.成因:儿童发展环境变革,家长高质量陪伴不敷
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儿童发展环境的巨大变革。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67亿,互联网遍及率达75.6%,个中手机网民规模为10.65亿,网民中利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8%。当下,移动互联网与移动终真个运用,险些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龄前儿童自出生起,便很难避免与手机等移动终端有着或被动或主动的打仗。
“过去老人拧开收音机给孩子听故事,打开电视给孩子放动画片,现在通通可以用手机、平板替代了。”国务院妇儿工委儿童事情智库专家宗春山说。比较图书、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移动终端能为孩子供应声光电影音的强烈刺激,同时各种资源方便易得,无论是童谣音乐、动画片还是早教课,都一应俱全。加之操作大略上手、适应场景丰富,自然而然成为家庭育儿的主要工具。
父母在儿童发展早期短缺高质量陪伴。调查显示,有12.6%的家长会常常主动用手机“陪伴”孩子,有68.75%的家长偶尔用手机“陪伴”孩子,仅有18.66%的家长从来不用手机“陪伴”孩子;有六成多家长会让孩子浏览自己的手机。此外,还有30.43%的家长选择让孩子用手机等移动终端伴听入睡,代替传统的父母讲故事哄睡。
不少父母由于忙于事情,习惯用手机替代自己“陪伴”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短缺高质量的陪伴、缺少亲情与沟通,对电子设备越来越依赖。这种替代性“陪伴”,本色上阻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
宗春山说:“国际上有一个非常主要的不雅观点:孩子对父母早期留恋关系的培养是非常主要的。好的留恋关系,第一能给孩子安全感,第二会刺激孩子大脑神经的发育,第三也会培养孩子的社会性。”而用手机“代替陪伴”,不利于留恋关系的培养。
家庭成员缺少对孩子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真个科学管理。“孩子从3岁就开始利用手机。最开始是大人主动拿给孩子玩,为了哄孩子,也为了给家长腾出一些韶光,这一玩就停不下来了,很快变成了孩子主动找手机、要手机。”不少家长在孩子打仗手机等移动终真个最初阶段,没有坚持做好利用强度的管理,导致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气。
此外,很多父母和长辈在孩子利用手机等行为的管理尺度上存在明显不合。例如,一些父母以为孩子玩了半小时,该停下来了,但老人每每爱孙心切,以为“再玩会儿也没紧要”。父母试图说服孩子交脱手机的过程中,家里的老人每每出面阻拦,乃至双方产生争吵。“每每这个时候,孩子更要执意玩个够。”一位家长说。
3.困扰:过早“触网”,多维度影响孩子身心康健
调查显示,对付学龄前儿童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家长有着诸多担忧。
担心影响视力。调查显示,对付孩子过早打仗手机等移动终端,有91.09%的家长担心孩子的视力受到影响。采访中,一位家长见告:“孩子现在4岁半,每天去户外运动两个小时,体检时却被奉告远视储备消逝。”这位家长在震荡之余,回忆了可能导致孩子视力低落的缘故原由,便是家里老人常常给孩子玩手机,对付孩子刷短视频、看动画片,没有严格掌握。这样的情形在学龄前儿童中并非个例。根据国家卫健委2021年公布的数据,2020年各地6岁儿童近视率均超过9%,最高可达19.1%;在幼儿园6岁儿童中,有1.5%为高度近视。
担忧陷入网络依赖。调查中,有62.09%的家长对付孩子利用移动终端可能导致网络依赖表示了担忧。在访谈中,不少家长反响,孩子总是见缝插针地玩手机。“用饭之前要玩,大人一不留神没看好,就偷偷拿动手机刷短视频、玩游戏,乃至上厕所时都提出要玩。”专家表示,面对孩子过度依赖手机,家长如果缺少科学勾引,一味批评、责怪乃至生硬阻挡,很随意马虎激化亲子抵牾,导致亲子关系恶化,揠苗助长。
打仗不良信息。调查中,有42.02%的家长表示担心孩子打仗不良信息。一位5岁孩子的外公告诉,他在和孩子一起刷短视频时遭遇过“措手不及”的情形:“有一次,我给外孙看越野车爬陡坡短视频,一分多钟的长度,在末了车辆靠近坡顶的时候,视频中现场围不雅观的人却爆出粗口。这让我惊出一身冷汗。”此外,不少孩子刷短视频时利用的是大人的手机,算法推举视频内容时难免涌现一些不适宜少儿不雅观看的内容,对孩子的生理康健不利。
专注力低落。调查数据显示,34.47%的家长担心孩子永劫光利用电子设备会导致专注力低落。“手机上的视频、动画刺激是非常强烈的,变换快,色彩丰富,并伴随音乐节奏,长期接管这样刺激的孩子,等上了小学,再面对教室里老师的授课时,不随意马虎进入教室学习状态。就像一个吃惯了添加多、味道重饭菜的人,再让他适应清淡康健的食品,难度可就大多了。”宗春山表示。
4.求解:网络时期,勾引孩子与电子设备和谐共处
“21世纪是网络和科技的时期,所有生活在这个时期的孩子,都是网络时期的‘原住民’,他们从出生伊始就面临着寻衅——既要用好这些网络设备,又要能够在网络的丛林中保持独立的自我,不能迷失落方向。”都城师范大学学前教诲学院副教授黄翯青表示。
家长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将家庭教诲促进法落到实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陆士桢说:“家庭教诲促进法将育儿这件传统‘家事’从法律层面上升为‘国家大事’,须要每一个家庭负责学习落实。科学认识、有效处理儿童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真个问题,涉及家庭教诲的一些基本原则。家长要树立‘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任务意识,承担起对未成年人履行家庭教诲的主体任务,要不断提高认识,强化学习。家庭教诲促进法中供应的科学的家庭教诲理念可为家长供应参考,比如‘尊重未成年大家格肃静,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柄’等原则和‘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等详细方法。”父母应主动学习科学育儿知识,提高家庭教诲能力,合理安排学龄前儿童磨炼、安歇、学习和娱乐的韶光。在合理的利用中,让孩子科学认识移动终真个利弊。父母应作好模范,避免在家中过度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在选择儿童课外兴趣课程时,更多采取现场学习办法,减少对在线利用的依赖。
家长要花更多的韶光陪伴孩子,带领他们亲近自然,减少对付移动终真个陪伴依赖。每天只管即便抽出一定的韶光和孩子相处,聆听孩子的心里话,陪伴其阅读、玩耍。利用安歇韶光,带孩子走出家门,在奔跑嬉戏中融入自然山水,沐浴阳光康健发展。设计丰富多样的儿童游戏,让孩子更多体验美好、快乐、真实的生活场景,以此抵消对手机和虚拟天下的过度迷恋。
科学对待移动终端,“管控利用”与“合理利用”相结合。一方面,家长对学龄前儿童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既不能放任失落管,也要避免方法粗暴。不建议家长通过逼迫打劫、物理屏蔽的办法,完备断绝孩子与手机等移动终真个打仗。应通过沟通、切磋、勾引,与孩子订立“利用规则约定”,磨炼孩子从小养成守约、自律的好习气。另一方面,移动终端里的动画片、游戏、短视频等内容,可成为家长开展德智体美劳教诲的抓手、助手,而不是对手、敌手。家长要自觉学习干系知识,并结合家庭、孩子的详细情形付诸实践。
可从韶光和内容两个关键点,对学龄前儿童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管理。韶光,指的是每天总利用时长和每次利用时长,建议总时长掌握在15~30分钟以内,单次时长5~15分钟以内。内容,即孩子常日利用手机不雅观看、参与的内容,如动画片、短视频、网课等。个中动画片建议转到电视或投影仪上不雅观看,更有利于视力保护;短视频的不雅观看要捉住“一限一供一看一听”:一限,限单次时长;一供,主动供应科学康健的内容;一看,常常查看孩子正在不雅观看的内容;一听,多听孩子聊看过的短视频等内容。如此一来,孩子可以建立起用时上限的观点,家长也对孩子利用移动终真个内容心里有底。
幼儿园作为学龄前儿童的教诲主体之一,要做到科学勾引。一方面,通过游戏、课程、活动,帮助孩子科学认识手机等移动终端。在幼儿园传授教化中,要自觉减少屏幕的利用强度,减少各种作业对手机的利用。另一方面,通过家长会、家长沙龙、家长个案咨询辅导等路子,辅导家长处理好孩子与手机的关系,遵照“可控不可怕、放开不放任”的原则,依据儿童发展发育的科学事理,帮助家长和孩子一起办理难题。
社区作为家庭生活的栖息地,要为家庭教诲供应支持。社区应发挥贴近性、常常性、熟习性、多样性等上风,开展丰富多彩的邻里专题研究、社群论坛分享、亲子情景游戏等活动,形成家长多陪伴孩子、孩子与手机康健相处的良好氛围。对个别家庭学龄前儿童教诲存在的分外困难,社区要本着儿童保护的原则,给予适度、必要的帮助和干预。
社会层面,群团组织要为家庭教诲供应保障,早教机构等应积极履行社会任务。教诲、卫生、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应投入足够的力量,高度重视学龄前孩子利用移动终真个征象与趋势,看重调查研究,帮助家长更新理念、提升能力。社会各界应科学、客不雅观、全面地看待学龄前儿童的手机利用,切忌全面否定,不以极度个案替代社会整体情形,而是应严谨剖析、科学论证。市场监管机构要加强有效监管,督匆匆各种早教幼教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切实履行社会任务,不能只为盈利,生产、发卖不利于学龄前儿童身心康健的电子产品。
(本调查的问卷设计、发放及数据剖析由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学院客座教授朱煦与光明日报唐芊尔共同完成)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13日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rsq/168782.html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