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水器 > 文章正文

触摸一个中队的“荣誉石”

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7:07:37

这位见证武警河北省总队某特战一中队高光时候的辅导员,临走时给战友们留下一句话:当你拜别时,什么东西无法装车运走,什么东西就一定最宝贵,最值得你为之写上一笔。

触摸一个中队的“荣誉石”

这个中队的人都知道,刘志昌说的是什么。
那是官兵们心中最器重的东西——中队门前的两块“名誉石”。

在这个支队营区内,每个中队门前都有一块这样的石头。
每年,他们都会把立功职员的姓名和职务刻上去。
特战一中队和别的中队不同,他们门前有两块这样的名誉石,并且即将拥有第三块。

提及这个中队对名誉的崇尚,耳畔便会响起他们喊出的那句口号:忠实奉献,敢打必胜,勇争第一!

只有为之拼搏过、嘶吼过、叫嚣过的人,才能理解这群军人对名誉的追求。

不久前,与这个中队官兵们坐在“名誉石”前,聊起了属于他们的“石头记”。

“等我立了功,再让她来队”

大漠某地,武警部队特战干部骨干比武正在进行。

课目:攀登接力射击。

比武规则:每3个单位为一组,每个单位派出3名队员,每名队员要依次攀爬大绳、雨漏管、避雷针,到达楼顶后射击,之后索降,再换下一名。
依次作业,以每队第3名队员完成射击的韶光为终极成绩,用时最短的军队得胜。

武警河北省总队机动支队特战一中队下士王世超末了一个出场。
前两名队友已经让成绩遥遥领先,眼看胜券在握。
王世超的身影很快消逝在楼顶,却久久没有传来枪声。

“砰!砰!砰!”枪响了,从绳索上滑下的却是陌生的身影。

“砰!砰!砰!”又响了3枪,依旧不是王世超。

领队葛长士有些焦急,比赛是淘汰制,每一枪都刺激着他的神经。

难道煮熟的鸭子要飞了?

确实飞了!

原来,求胜心切的王世超爬上楼顶后,跑得太急了,被地上的绳索绊倒。
他下意识用手臂撑地,可速率带来的强大冲击力让他脱了臼。

王世超硬生生把胳膊掰回来。
可现实不是影视剧,仅仅挂中计的手臂只能勉强把弹夹从子弹袋中拿出,挂弹上膛,却怎么也扣不动一枪。

看着跟在裁判员身后耷拉着脑袋、胳膊明显别着劲往外撇的王世超,时任中队长王旭光想抬起手拍拍他,手拿到跟前又放下了,一张口,声音有些哽咽:“没事,没事,咱下次再来。

听着这话,王世超始终没有举头。

没有人知道王世超是怎么把弹夹装到枪上,又是怎么把根本抬不起来的右手挂上扳机的。
可大家都知道,他一定是拼尽了全力!

可是,这些都没那么主要。
比赛输了,名誉石上只记结果,不论过程。

王世超没能再去参加比武。
比赛回来那一年的12月他就退伍了,一起比赛的人也相继离开了军营。

然而,给新队员讲故事时,老兵们总喜好提及这段往事,提及这没有打响的3枪。

上士钱锐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心头一颤。
他仿佛看到了战友扭曲的胳膊。

钱锐已经在中队10个年头了。
从军时不到18岁的小伙,转眼间已经成家。
结婚5年了,钱锐一贯不让爱人来队看他。

战友们大大咧咧地开玩笑:“班长,让嫂子过来呗。
不用怕刺激我们这些单身狗。

中队干部以为小两口闹了抵牾:“让你爱人过来呗,有什么话见面好好说。

每次钱锐都说:“再等等。
”没人知道他究竟在等什么。

直到他荣立了三等功。
通令下来后,钱锐每天缠着辅导员刘志昌问:“辅导员,什么时候把我的名字刻上去啊?”

名字是支队统一请雕刻师傅来刻的,刘志昌不知道钱锐急什么。

就在名字刻上名誉石的那个周末,钱锐的妻子来队了。
那一刻,刘志昌一下子明白了。
钱锐说:“我怕她来了,看到那么多名字里面没有我。
以是我就想,等我立了功,再让她来队。

那个周末,钱锐笑盈盈的,但辅导员刘志昌却感到心里有一股热流在涌动。

“有人做剑锋,就有人当剑柄”

新兵宋瀚文敲开了辅导员刘志昌的门。

“我不想在中队待了,想换个中队。
”宋瀚文开门见山说道。

这个在新兵连出了名的“常胜将军”,来到特战一中队才意识到自己的差距有多大:10公里跑34分半的蒋鸿斌是山里终年夜的孩子,从军之前没受过任何专业演习;5公里武装越野的第一名原泽祥28岁,早已过了所谓的体能“黄金期”。
这令体育专业科班出身的宋瀚文看不懂。
贰心想,自己当不了领头羊,至少能混个中上游吧!

几次考察下来,佼佼者都要么去比武要么去驻训,队里“老虎不在家”。
只管这样,宋瀚文的成绩依旧要翻到第二页才能找到。
他把排在他前面的名字都记下来,晚上没人的时候趴着找,竟都是些上不了名誉石的“小角色”。

宋瀚文逐步明白,自己来错了地方,在强手如云的特战一中队,多少尖子黯然失落色,多少“王者”泯然众人。

进入特战一中队有两种路子:一种是新兵连就表现突出、本色过硬,成为这个中队一只手就能数清的责任兵;另一种是从全总队范围内选人,成立特战队员预备队,集中演习8个月,一中队留下前面的佼佼者。
现实很残酷,留在一中队的人不一定能出人头地,被一中队刷掉的人却每每能显露头角。

被一中队淘汰掉的人,分到了其他单位,大多数成为本单位的佼佼者。
每逢重大比武,他们纷纭在舞台上闪光。

“在这没有出头之日,宁当鸡头不当凤尾。
”宋瀚文说出这句话时,刘志昌竟一点没恼,只以为这个比自己小了一轮还多的大男孩坦诚可爱。

见到刘志昌只是对他笑,宋瀚文急了:让走就让走,不让就不让,笑什么?

终极,宋瀚文没有走。

刘志昌到底和他说了什么,别人不知道。
大伙知道的是,宋瀚文这样的思想疙瘩,刘志昌完备说得通,也解得开。
毕竟,生命中的一根红绳,早已把刘志昌和特战一中队牢牢系在了一起。

重新兵开始,刘志昌就分在了一中队的前身——特勤中队。
3年战士、3年班长,提干考学当了2年学员,之后又当了6年排长、1年副中队长、2年辅导员,站在宋瀚文面前的刘志昌已经36岁了。

文书许奥不知道从哪儿淘回张照片,照片里刘志昌戴着士官军衔,还穿着老式的橄榄绿军装。

照片里,还有上等兵李闯,他是刘志昌带的兵。
那时候,刘志昌是李闯的班长,后来李闯成了刘志昌的大队长。

刘志昌带的兵先后4人荣立一等功、4人立了二等功,李闯还被评为“中国武警十大忠实卫士”,受到习主席亲切接见;刘志昌带的中队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基层培植斥候中队”,荣立集体一等功……

提起这些,刘志昌心里,比任何人都以为富余。
虽然他一贯站在光圈的环线上,从未当过焦点,但那种对名誉“触手可及”的觉得,没人比他更有发言权。

由特战一中队组成的“天剑”突击队,参加“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夺冠。
从国外回来时,如果不是由于刘志昌说了一句“把奖杯拿给你们一起集训的队友看看”,可能鲜有人能意识到,在“天剑”7人焦点的周围,是一个手拉手围成圈的团队。

7人参赛小组,是从78人的预选队员到39人的预备队,再到20人的种子选手中,不断考察、淘汰、筛选出来的,末了上场摘金夺银的,只有这7人。

在长达半年备战期中,第一阶段根据首次考察划分开前39名组成A队,后39名组成B队,成绩每周一测,实施组间滚动,A队的后19名要掉到B队,B队的前19名能补进A队。
这样的模式进行了整整两个月,第一阶段结束时,砍掉B队。

那时,官兵口中的岭口演习基地,在凡人看来是个“背倚太行,晨望日出,夜听林涛”的静好去处,可在一中队官兵眼里,却是一步一趔趄、一步一摊汗。

荣立集体一等功时,总队隆重举行了表彰大会。
刘志昌让值班员把手机发给大家,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喜。

那天,好多人的微信朋友圈被这个喜讯刷屏了。
退役的老兵、考学的战士、分流的士官,还有在预备队待了几个月却未能留下的队员,都纷纭转发链接、发来微信、打来电话,刘志昌的手机响了整全年夜半个晚上。

已经退役的战士发来短信:“辅导员,这个集体一等功您功不可没,您就像默默无闻的磨刀石。

刘志昌以为这个比喻并不恰当,他回答说:“中队是一把利剑,有人做剑锋,就有人当剑柄。

“没有人会永久站在山顶,由于比山更远的是脚下的路”

名誉石上,李闯七度留名!

特战一中队的名誉和李闯的名字分不开。
这位带队在国际特种兵比武赛场上夺冠的明星,一贯是官兵们热议的话题。

开始,人们评论辩论的是李闯成为范例后的命运;后来,人们评论辩论的则是这个范例在山沟沟里到底能走出个啥名堂。

“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不是大家看到的某个片段。
”作为支队、总队乃至是全武警部队的名人,名人效应带给李闯光环的同时,也给他带来压力。

压在李闯心头的是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从中队一兵到一名干部,如今作为特战大队的大队长,他不仅要特战一中队指头硬,还要让全体大队的拳头都过硬。

“做不出成绩,对不起组织给的名誉。
”守住名誉,靠的不是浮名,靠的是硬邦邦的实力。

小队长原泽祥在名誉石上五度留名,但他不敢让自己“稍喘口气”。

那是一次季度“妖怪周”极限演习考察,团体比武末了一个课目是负重30公斤武装奔袭25公里。
前15公里,兄弟单位的特战排一起领先,原泽祥带着队员们紧随其后,去世去世咬住。

还剩10公里时,原泽祥和队员们咬着牙反超。
用时2小时46分,在参赛的10多支特战分队中,原泽祥所带小队得到团体第一名。

当他卸下30公斤重的背包,特战服下由于反复摩擦而溃烂的伤口流血不止,腰部被绷带勒出一条血痕。
几天下来,新伤旧痕形成了一条无法解下的“腰带”。

“就算这个课目拿第二乃至第三,总评依然是第一,为啥要这么拼?”面对大家的不解,原泽祥回答:“干就干一流,当就当第一。

小队长秦宏峰在名誉石上三度留名。

那是总队的特战全能精兵比赛。
太行深处,气温骤降,武装泅渡池寒冷砭骨。
3公里后紧接着是武装泅渡300米,剧烈运动完立时进入快结冰的水中,上岸后的秦宏峰腿肚抽筋,只得双手撑地、用力站起,挣扎着向前冲。

但他并未把作战靴从背上的装具袋中取出,而是赤脚向终点跑去。
课目设置在波折的山路,一起都是碎石。
到达终点,瘫坐在地上的秦宏峰脚底全是深深浅浅的口子,血和泥混在一起。

考官不解,“你怎么不穿上鞋再跑?”秦宏峰的回答是:“穿鞋延误韶光,慢了就不是第一。

新任中队长李毅履职之初,有人说,守好摊、别出错就行!李毅摇摇头,他曾是中队的排长,见证了名誉石上每一道刻痕的来之不易,他太清楚名誉对付这支部队的意义。

他看到了——纵然在比武竞赛中失落利,下士赵鹏的劲头不减:“再给我次机会,我能行。

他听到了——小队长张建辉为预备队员阐明为什么中队的队训是“勇争第一”而不是“永争第一”。
那是由于没有人能永久当第一,但要有一颗勇于争第一的心。

勇争第一!在一个光荣而有血性的团队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登顶,但每个人都在向极限发起寻衅,向胜利发起冲锋!

这两年,每次到特战一中队岭口演习基地,回到那个中队蹒跚起步的地方,李闯总喜好眺望远处起伏的山峦。
他说:“光环之下的‘特一人’更须要勇于认清自己。

每一次自我认识,都伴随着一次新的跃升——登高望远,时不我待!这些年,门口名誉石上的名字越刻越多,中队培植也越来超越硬。

看着即将立起来的第三块名誉石,准备离队的刘志昌和前来送行的李闯共同给中队官兵留下了一句话:“没有人会永久站在山顶,由于比山更远的是脚下的路!”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rsq/169872.html

XML地图 | 自定链接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