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水器 > 文章正文

若何做一位理性音响玩家?从“发烧友”由来谈起

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1:30:31

上世纪八十年代,“音响发热友”一词从港台流入大陆,用于形容那些对玩音响着迷的人们。
我一贯认为“发热友”是带有讽刺含义的贬义词,但被很多人作为褒义词沿用到本日。

若何做一位理性音响玩家?从“发烧友”由来谈起

后来,又派生出了“唱片发热友”。
“发热友”很快在其他兴趣领域里面也盛行开了,“相机发热友”、“汽车发热友”,诸如此类如斯。

“发热友”由来

一个人对某个感兴趣的东西表现出特殊的痴迷,是很正常也是很好的事。
但是,痴迷分理性的痴迷和非理性的痴迷。
“发热”属于非理性痴迷。

在国外,发热友,常日是用maniac这个词来形容,意思是迷恋某种东西到失落态的行为。
而狂热的爱好者则用enthusiast,意思是迷恋某种东西,激情燃烧到了极点,但依旧是理智的。

而在我看来,“音响发热友”是指那些不懂音响知识,是只追求音响效果的,只是一昧的追求音响带来的低频,高音,哀求一定要达到非一样平常的效果才作罢。
同时也没有耐心去学习有关音响方面知识,只是盲目跟风烧钱玩音响的人。
他们,要么人云亦云、要么固执己见。

音乐是帮助他们去玩音响效果的软件工具。
他们确定一个和一套音响装置好与不好,紧张看音响装置能把这张或那张唱片的回放表现如何,去探求唱片里有或没有的想象中的音效。
他们没有耐心安静和完全地听完一张唱片,只听声音剪辑,只听某几张或某类唱片,而且还是听片段。

从音响播放中,听唱歌时要听到口水声、听钢琴时要听到钢琴击弦器上的榔头有在自己耳边敲击的“质感”、听提琴演奏时要听弓毛与琴弦的摩擦声,并追求由此引起的生理上反应——幻觉嗅到松喷鼻香味,所谓的“木头”的味道。
听铜管乐时要听到引发嗅觉器官嗅到铜臭味,听打击乐时要听到身体有被敲打的疼痛感幻觉等等。

这类发热友在描述器材和唱片时,都常用“松喷鼻香味”、“贵气声”、“空气感”这些既不是音响术语,也不是音乐术语的词。
这类音响发热友,对事情的判断很过分,固执己见,一旦碰着与自己不雅观点不一致的人,就会激动地去争执,乃至由于争执翻脸。
要么盲从某位发热圈里的发热名人,这位名人听什么,就随着听什么;要么盲从什么“发热圣经”书之类,照书上神说去玩音响和听音响。

勿盲从音响评论员

发热友常常追随一些主编,但一些主编既不是设计、制作和研究音响的专家,也不是音乐家或对音乐有很深研究的人。
他便是一位玩器材玩得多(而且不是自己得器材)和听唱片听得多的人,他先容器材和唱片的措辞很发热,以是被奉为发热友追从的发热偶像。
这便是发热友追捧发热友的行为,而对付一些主编这是买卖。
这么多人费钱去买他玩音响和听音乐的感想熏染。

玩音响和听音响、听音乐,这本身是很个人的兴趣爱好,毕竟音响买来也是自己听的。
其乐趣在于自己去感想熏染和创造,我不反对对付器材的追求,毕竟总要有点追求生活才能多姿多彩,但这并不虞味着不花的韶光和金钱去复制别人的感想熏染。
对这样不理性的行为,用“发热”一词确实很准确,由于人发高烧会说胡话。

我认为作为康健的音响爱好者(玩家)是镇静、理性、崇尚知识的人,他们懂音响干系知识,也懂如何搭配与利用音响装置。
这类音响玩家,有不少是能自己动手制作音响装置,至少能将一套贵或不贵的音响装置调试出最佳音响表现。
他们检测一套音响的好坏是看这音响能否把一张唱片的音乐传染力表现出来,或最大限度地再现现场演出的传染力。
这类音响玩家,基本上都很爱去听现场音乐会,并以现场演奏的音效作为对音乐回放音效的审美依据。

爱的是音乐还是音效?

同样,买唱片的也分为爱乐唱片收藏者和爱音响唱片发热者。
前者基本上是出于热爱音乐去买唱片,后者是为了要表现音响去买唱片。
前者可能由于要听音乐的演绎不在乎录音的音效是否发热,他们讲究的是背后的故事,会负责的聆听,负责的去感想熏染作者所带来的感情,或是愉快,或是难过,里面的故事是值得细细的去品味;后者为了听音响效果,哀求唱片一定是音效发热,低频一定要“振到胸口都通”,高频要到“刮耳朵”的,乃至为了买音效发热碟不在乎价格。

音乐爱好者买唱片,会把一张唱片当一本书理解:从演奏家(歌唱家)、指挥、乐团、曲目详细背景先容,音乐的演绎等等,当然也会去解录音方面的制作。
这类音响或唱片爱好者会耐心和专心地把一张唱片听完,乃至一张唱片反复听,或者对同一首曲目收藏不同演奏(而不是不同录音)的版本,加以比较聆听,去品味演绎者不同的艺术审美。
而发热友唱片消费者在乎的是什么技能和什么办法录音、录音师是谁、对录音的有关细节刨根问底,而对付音乐干系的人文背景、音乐家等只是泛泛理解。
他们对音响效果有追求,但没有对乐音和音乐的审美追求。

兴趣爱好是我们生后中应有和必不可少的美好事物,是生活乐趣的所在。
但是,如果把自己全部锁在兴趣爱好中,痴迷不拔,忽略了生活中的其他很多同样主要的事情,损失了与人的沟通和交往、由于兴趣爱好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身心康健,那便是发热!
那是我一贯不倡导,也是一贯避免让自己误入的禁地。
我们该当倡导发热的精神和激情,但不应该推崇缺发热的行为。
否则就会如今天很多人那样,没有把网上谈天作为有效的信息互换工具,而只痴迷于刷屏。

多听听现场

再好的音响回放也无法和精良的现场演出聆听比较,再好的唱片也无法和现场精良的真人演出比较。
借助音响听唱片是吃罐头,听现场真人演出是吃鲜肉,有实质的差异。
听音乐,无论听现场还是听唱片,我们首先要追求的是音乐的传染力。
没有音乐传染力的现场或录音,再发热也是逼真的乏味。

好的音响有助于捕捉和较好地还原生动的现场演出,但音响不即是现场,音响不即是音乐,音响是工具和手段,不是听音乐的目的。
我们是借助音响听音乐,而不是在听音乐中去听音响。
如果把非理性的发热行为用到理性地探究一件事和去按照审美规律磋商和体验美,那得到的收成绝比拟盲目的发热多得多。

是发热还是迷恋,得由理性把关,自己做主,而不能让非理性统治自己的行为,盲从他人,让别人做主。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rsq/62978.html

XML地图 | 自定链接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