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洗衣机 > 文章正文

日本电子行业平成式微史:始于iPhone异军突起难扛美国制裁

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3:33:39

图/法新

日本电子行业平成式微史:始于iPhone异军突起难扛美国制裁

文 | 李海燕

上世纪70年后期以来,电子行业和汽车行业一贯这天本的两大支柱家当。
在平成时期(1989年-2019年),这两个行业有着不同的结果。

总体来讲,直到本日日本的汽车行业也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比起平成元年的1989年,日本的汽车行业地位实在是上升了。
但是电子行业在平成时期的后半部分,相对衰落了。

笔者认为日本电子行业的最高峰是从1979年到2007年旁边。
很多人认为,进入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电子行业就弗成了。
但是从技能水平的提高、新产品的推出、企业的国际化等角度,日本的电子行业在上世纪90年代都有大幅的提高。
从电子工业的日本海内生产总金额来看,二战后日本的峰值是在2000年,大约为20万亿日元旁边,之后开始缓慢低落。
这个低落紧张是由于日本企业把一些生产基地转移到了外洋(紧张是中国)或者让外国企业贴牌生产(范例的便是富士康)。

iPhone发售成为日本电子行业迁移转变点

笔者认为,日本的电子行业开始涌现问题是在2000年,而衰落走向不可逆转是从2007年开始。
2000年-2007年之间,日本的一些上风领域,比如家电、液晶、DVD、DRAM、太阳能电池等的市场霸占率也在缓慢低落,紧张这天本本钱比较高,或者市场营销力度不足造成的。
下面从三个角度去剖析这个问题。

第一个角度是从硬件产品的角度。
智好手机的功能代替了很多的产品,比如腕表和闹钟、电子打算器、数码相机和传统摄影机、家用游戏机、车载GPS导航仪、VTR和CD以及DVD 播放器、随身听、电视机、录音笔、传真机、电子词典等。
上面十多种产品,日本企业都是全天下数一数二的生产大国。
但是伴随着智好手机的遍及,这些产品也都不须要了。
该当说电子邮件和扫描仪涌现之后,日本的传真机市场就开始萎缩了。

日本的电子工业开始衰落,这个是主要的缘故原由,由于大部分传统的电子工业产品都不须要了。
没有市场或者市场萎缩,日本电子行业的势力紧缩是一定的。

第二个角度,是国际化大分工的视角。
苹果公司的生产大部分都是在中国大陆生产的。
卖力组织生产的因此富士康为代表的中国台湾的企业。
iPhone或者iPad中的各种电子零部件是从全天下采购的。
紧张这天本、美国、韩国、台湾地区、欧洲、中国的企业供应的。
美国的苹果公司卖力产品的设计、OS的更新换代、产品的营销等事情。
苹果公司构筑了一个以美国总部为首的环球供应链和代价链。

这个结果,实质上是美国企业根据时期的变革被迫做出的符合时期的创造。
在传统的电子工业行业,日本在大部分细分领域都降服了美国的竞争对手。
苹果公司的计策,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被逼出来的。

第三个视点更加主要,那便是互联网时期的企业竞争计策发生了根本的变革。
事实上,在iPhone涌现之前,这个趋势就已经涌现了。
那便是以Facebook和Twitter的出身为代表的SNS领域的涌现。
互联网行业具有明显的网络的外部性。
美国的互联网企业比起日本企业,具有明显的上风。
美国的人口是3.5亿人旁边,日本只有1.2亿人旁边。
而且,英文是全天下的通用措辞,英文网站的潜在顾客是60亿人口。
但是日语网站的顾客只是1.2亿人旁边。
美国的成本市场比日本发达,美国IT行业是聚拢了全天下的人才加上美国发达的成本市场。
美国的人口加上美国的成本市场,打造了快速增长的互联网企业。

日本电子行业衰落的其他缘故原由

下面谈一下日本企业相对衰落的一些其他的缘故原由。

一、

本钱的问题。

1990年前后,日本的人均GDP达到了欧美相同的水平。
人均人为等和欧美企业也基本持平。
由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地产泡沫,日当地盘价格高腾,90年代往后日本的地皮本钱和房地产租金乃至高过了欧美国家。
90年代,日本的人工本钱是韩国和台湾地区的2倍-3倍。
是中国大陆的10倍以上。

1985年之后,日元持续升值。
1995年9月22日的广场协议之前的汇率为1美元兑240日元旁边。
两年旁边日元升值到1美元兑120日元旁边。
1995年4月19日,日元达到了二战后的最高水平,1美元兑79.75日元。

日本企业本钱的上升,不仅仅在于日元的升值和人工本钱的高昂。
而且,成为发达国家往后,环境本钱和合规本钱会连忙上升。
日本在1971年景立环境厅,在2001年环境厅升格为环境省。
这类似中国的国家环境保护局升格为国家环境保护部。
日本的环境毁坏问题在上世纪60年代成为社会问题,70年代往后逐步得到改进。
日本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对企业的环境保护哀求和合规经营哀求也日益增加。

二、

日本企业自身的构造和文化问题。

二战往后,日本逐步形成了终生雇佣制度。
该当说,终生雇佣制度这天本战后迅速遇上欧美国家的主要制度。
在追赶欧美企业的过程中, 目标是非常明确的。
比如,大名鼎鼎的丰田汽车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一贯都在拆解美国通用汽车的汽车。
通用汽车每推出一款新车,丰田汽车都要进行彻底的拆解和剖析,进行逆向开拓或者接管个中的一些技能元素。
电子行业也基本上是类似的。
都在牢牢跟随美国和西欧的环球领先企业。

但是终生雇佣制度到了平成时期,威力就明显低落了。
很多领域,日本企业已经遇上了欧美同行。
这个时候须要的是,不断的发明和创造。
这个时候,须要员工更多的个性或者更加宽松的公司内部氛围。
而且,经由明治维新之后100多年的发展,日本许多企业都成为超大型企业。
随之而来的便是大企业病。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一些有名创业家相继去世或者离开了一线。
平成时期的公司卖力人,每每都是大学毕业之后加入某家公司,负责事情几十年后登上领导岗位的人。
这些干部的特色是聪明但是缺少个性,也缺少第一代创业人的激情和掌控力。

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的大部分传统行业都陷入了职员过剩和设备过剩的情形。
按照日本的雇佣习气,公司很难进行裁员。
日本的电子行业在1990年往后,技能水平也是不断提高的。
但是企业的盈利都被冗员吃光了。
这这天本电子行业的大企业利润低的主要缘故原由。

三、

日本的技能外溢如技能的装置化、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和职员的流动。

日本之后崛起的国家和地区,都集中在东亚,这绝不是有时的。
日本的技能外溢对东亚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大的浸染。
上世纪70年代往后,日本对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技能外溢开始显现。
事实上,田中角荣访华之后,就不断有日本的企业家代表团来华访问。
东亚国家和地区导入日本技能和资金的渠道有多种:购买日本生产设备和生产线;吸引日本企业投资办厂;派留学生和研修生赴日学习;东亚的企业招聘日本退休技能职员;通过贸易日本进行技能辅导等等。

韩国和中国的电子行业,每一家工厂里面都有大量日本的设备。
繁芜的产品,每一种产品都有日本原产的零部件。
其余还有一个主要的成分便是专利的保护韶光。
2000年往后,韩国和台湾地区在许多电子产品领域迅速遇上或者超过日本,背后就有韩国和台湾企业可以自由免费利用过了保护韶光的日本专利的成分。

四、

技能路线的问题和企业计策的问题。

1G和2G时期,日本企业是站在了全天下领先的位置。
1999年,日本的京瓷公司推出了全天下第一台带有摄影功能的手机。
NTTdocomo推出了iMode,是历史上第一次在手机上可以利用互联网,领先了全天下。
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企业在手机的小型化、电池的长效化、功能的多样化等领域都走在全天下的前列。

但是日本通信的标志是自己独特的标准。
日本各个企业都按照日本海内的路线向前走。
日本企业生产的手机被称之为“ガラ系”,意思是就像加拉帕果戈斯群岛的生物一样,走的是自己独特的进化道路。

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了iPhone。
除了OS,手机的其他功能,都是既有的技能。
苹果公司做到了用户体验的最佳。
日本既有的手机公司为什么成为不了苹果?实质上这天本这些厂家的系统编制造成的。
日本所有生产手机的公司,都是综合性的公司。

笔者节制的材料显示,这些公司的社长(CEO)没有一个是手机奇迹部升迁上来的。
日本的系统编制在有追赶目标,或者追求既有产品的更加风雅化的时候,是优于美国企业的。
但是如果进行产品的计策性转变,日本企业的系统编制是很弱的。
日本(家电企业或者综合电机企业生产的)手机都是按照日本原来的延长线上在发展。

谈到电子行业有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那便是光刻机。
由于复兴事宜,让光刻机这个极其分外的设备走进了普通民众的视野。
光刻机被称之为截至目前人类制造的最精密的设备。
日本尼康和佳能公司的光刻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往后超过美国。
这个技能上风一贯保持到2005年旁边。
2005年之后,荷兰的ASML在技能和发卖量上超过了日本企业。
笔者认为个中的缘故原由有两个。

其一这天本企业投入的持续研发资金不足。
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所有企业都受到了日本海内市场饱和以及泡沫经济破灭之后的影响。
半导体行业受到日美半导体摩擦的影响。
对新技能的研发和设备的投入不如80年代那么迅猛和大胆。
90年代后期,在存储器领域(DRAM)日本企业败给韩国企业。
也便是说,90年代后期往后日本企业对设备的需求实在也减少了。
依赖尼康公司一家企业去开展巨额的研发是不现实的。

其二是企业计策的影响。
ASML是荷兰的企业,荷兰是没有完全的制造业体系的。
这就逼迫ASML和全天下所有干系的优质企业以及用户去构成计策和同盟。
ASML光刻机的镜头和照明系统是德国蔡司供应的,掌握台是飞利浦供应的。
尼康公司除了光源都是公司内部制造的。
现在美国英特尔、台湾的台积电都是ASML的大股东。
实质上ASML和这些企业构成了计策同盟。
半导体企业包袱了开拓资金,股东企业也成为ASML的固定的客户。
这个计策同盟的确立是ASML胜出的关键成分。
如果纯挚从光刻机的部件来讲,目前ASML光刻机利用的零部件和光源,日本企业都可以制造。

五、

行业和产品构造的不同。
日本电子行业相对衰弱了,汽车行业却更加具有竞争力了。

由于其背后的制造逻辑和发展路径不一样。
上世纪90年代往后,家电行业严重模块化,其他国家企业可以通过入口模组大略地组装各种家电产品和条记本电脑。

但是汽车行业就不同,汽车的零部件在2万个旁边。
是须要卖力设计和调度的。
日本的经营学家,称之为すりあわせ(英文翻译为Integrated,中文可以翻译为繁芜调度)。

直到本日一些繁芜而且精密的产品,日本企业依然是具有强大竞争力的。
比如复印打印一体机、数码摄影机、内视镜等,并没有被后来崛起的韩国和中国企业所替代。
过去60年,医用内视镜市场一贯被日本的三家企业所瓜分,也便是奥林帕斯(市场份额大约为70%)、Konica、富士能(富士胶片控股公司的下属企业)。

从Intel看日美半导体行业较劲

许多中国人都大略地认为,由于日美半导体摩擦,日本受到美国的打压,以是日本的半导体家当屁滚尿流。
客不雅观来讲,美国对日本的打压对日本半导体家当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浸染。
但是,须要指出的是,市场经济下打仗的是企业。
我们通过美国Intel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计策,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日本电子行业衰落的主要缘故原由。

Intel公司是1968年景立的,其主业是生产DRAM。
Intel公司受日本一家名为Bizcon(ビジコン)的打算器公司委托,开拓了微处理器,之后微处理器不断更新换代。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DRAM败给了日本企业。
Intel公司在1985年10月,做出了退出DRAM领域的计策决议确定,专注于CPU的生产。
这是Intel公司在80年代最为主要的计策迁移转变。

1993年,Intel公司推出了奔驰芯片(Pentium)。
1995年往后,Pentium险些成为CPU的代名词。
其实在CPU领域,Intel公司是存在竞争对手的,那便是美国的AMD公司和Cyrix公司。
Pentium芯片在推出两年后,市场的霸占率也只有4%旁边。
Intel公司通过一系列的计策和战术,成功地让自己节制了电脑行业发展主导权,也成功打败了竞争对手。

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个人电脑行业发展的主导权在以IBM和东芝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大企业手中。
Intel公司是浩瀚零部件厂家中的一员。
制造电脑须要繁芜的技能,美日欧以外的企业没有技能能力去生产。
个人打算机内部的设计和接口,各个企业有所不同,产品随意马虎履行差异化计策。

Intel公司开拓了Chipset和母板技能,而且把技能传授给了台湾企业。
母板对外的接口(Interface)是公开的,但是内部是Intel的企业秘密,非公开。
通过这种计策,Intel公司排斥了其他CPU生产厂家。

而且,让个人电脑零部件模组化(Module)。
使没有技能能力的企业,也可以通过购买母板、显示屏、框体和电池就可以生产电脑。
产品差异化变得很难。
传统的电脑生产企业IBM和东芝公司等逐步损失了行业的引领权。

上世纪90年代往后,电脑发卖量不断增加,各种零部件本钱也不断低落。
电脑价格低落,销量不断攀升。
电脑发卖量的增加就意味着Intel公司CPU的不断增加。
Intel公司的丰硕收入,可以担保Intel公司不断研发新一代的CPU。
一贯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个人电脑发展的主导权从电脑生产厂家转移到了Intel公司。
2002年往后,台湾企业开始在大陆设厂生产个人电脑,价格进一步低落。
IBM和日本厂家完备损失了电脑生产行业的主导权。

2004年,IBM公司把个人电脑业务部门出售给了中国的遐想。
最初,IBM是找到了日本电脑生产企业,但是没有日本企业乐意收购。
该当说,IBM做出的这个决议确定是精确的。

比较美国IBM公司的迅速决议确定,日本公司的动作就很缓慢。
日本的NEC公司在2011年和遐想成立了合伙公司,把自己个人电脑业务的一半股权出售给了遐想。
2016年遐想公司掌握了合伙公司90%的股份,NEC公司本色上撤出了个人电脑市场。

(作者为独立家当经济学家;编辑:苏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xyj/101508.html

XML地图 | 自定链接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