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洗衣机 > 文章正文

规范电子产品收受接收 为隐私安然加把锁

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4:44:11

还在担心处理掉废旧手机、电脑会透露隐私信息吗?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规范搜聚见地稿提出,回收废旧手机、电脑等涉及个人隐私的电子产品时,经营者应该面清理用户个人信息,掩护客户隐私权,且不得向第三方透露客户干系信息。
(《经济日报》6月12日)

看着家里越来越多的废旧手机、电脑,相信很多人都有和我一样的苦恼:不随意马虎直接销毁,想要脱手把这些早已过期又占地方的东西卖掉或扔掉,却又不无担忧,毕竟上面有不少自己和家人的隐私信息。

规范电子产品收受接收 为隐私安然加把锁

虽说已删除一些个人信息,可又难保不被回收商、买家或者其他人通过技能手段规复,万一被透露出去,那可就麻烦了。
于是,废旧手机和电脑“只进不出”,逐渐堆积成山,成为信息数字时期家庭的新苦恼。

从法律的角度看,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是一项普适性的社会责任。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精神,即便是公民将废旧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卖掉、送掉,或者扔掉,寄托其上的个人信息仍在法律保护范围之内,他人不得有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
但是,由于立法的定位相对抽象,并没有针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过程,列出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条款,一些别有用心者就大打“擦边球”,钻营不正当利益,给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带来无法计算的危害。

值得肯定的是,由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拟制中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规范,为这一难题供应了破解方案。
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责任,仅是禁止性的责任,哀求“不可为”,但回收规范却是授权性责任,哀求“必须为”,将清理用户个人信息、掩护客户隐私权等任务,授予回收废旧手机、电脑等涉及个人隐私电子产品的经营者,捉住了强化个人信息保护的关键环节,经营者的“顺手而为”,无形中将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加上了一道坚固的樊篱。

加强电子产品回收中的个人信息保护,仅仅是强化经营者的责任,对付公民个人来说,也要增强安全意识。
一些专家也建议,在处置电子产品前,消费者应将其规复为出厂设置,并通过正规渠道或平台来处理。
作为厂商,可以在产品解释书中,奉告消费者处理渠道,而职能部门也有必要加大宣扬力度,教会消费者如何有效保护个人信息。

任务编辑:黄帅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xyj/125906.html

XML地图 | 自定链接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