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洗衣机 > 文章正文

SMT考验标准(IPC-610F)

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5:09:50

1 目的

为了提升SMT产品焊接的品质,本文件规定了SMT干系元件的焊接标准,使员工操作时有依据可寻,减少误判、错判。

SMT考验标准(IPC-610F)

2 范围

本规适用SMT车间所有焊接后的产品。

3 定义

4 职责

4.1 工艺部

4.1.1 卖力对本文件进行体例、修订等操作;

4.1.2 卖力依据本标准对设备干系考验标准进行设定;

4.1.3 卖力对操作员和品质职员无法进行判断的可疑品进行复判,并将结果见告干系职员;

4.2 制造部

4.2.1 卖力按照本标准对干系可疑品进行剖断;

4.2.2 涌现非常时及时报告干系职员;

4.3 品质部

4.3.1 监督员工是否按照本标准进行可疑品剖断;

4.3.2 卖力对操作员无法进行判断的可疑品进行复判,并将结果见告操作员;

5 容

5.1 矩形或方形端片式元件

5.1.1 尺寸哀求

参数

尺寸

哀求

最大侧面偏移

A

25% (W) 或25% (P),取两者中的较小者;注1

末端偏出

B

不许可

最小末端连接宽度

C

75% (W) 或 75% (P),取两者中的较小者;注5

最小侧面连接长度

D

注 3

最大爬锡高度

E

注 4

最小爬锡高度

F

(G) + 25% (H) 或 (G) +0.5mm[0.02in],取两者中的较小者

焊料添补厚度

G

注3

端子高度

H

注2

最小末端重叠

J

25%(R)

焊盘宽度

P

注2

端子长度

R

注2

端子宽度

W

注2

侧面贴装

宽高比

不超过2∶1

端帽与焊盘的润湿

焊盘到金属镀层端子打仗区有100%的润湿

最小末端重叠

J

100%

最大侧面偏出

A

不许可

末端偏出

B

不许可

最大元器件尺寸

1206,注8

端子

元器件每端有3个或3个以上可润湿端子区域

注1:不违反最小电气间隙。

注2:未作规定的尺寸参数或变量,由设计决定。

注3:润湿明显。

注4:最大添补可偏出焊盘和/或延伸至端帽金属镀层的顶部或侧面;但焊料不能打仗到元器件的顶部或侧面。

注5:(C)是从焊料添补最窄处丈量。

注6:这些要为组装过程中可能会翻转成窄边放置的片式元器件而制订。

注7:对付某些高频或高振动运用,这些哀求可能是不可接管的。

注8:对付宽高比小于1.25:1及有5面端子的元器件可以大于1206

5.1.2 侧面偏移

目标:

侧面无偏移征象

可接管:

侧面偏出(A)小于或即是元器件端子宽度(W)的25%,或焊盘宽度(P)的25%,取两者中的较小者

不良:

侧面偏出 (A)大于元器件端子宽度 (W)的25%,或焊盘宽度(P)的25%,取两者中的较小者

5.1.3 末端偏出

目标:

无末端偏涌征象

不良:

元件末端偏出焊盘

5.1.4 末端焊接宽度

目标:

末端连接宽度即是元器件端子宽度或焊盘宽度,取两者中的较小者

可接管:

末端连接宽度(C)至少为元器件端子宽度(W)的75%或焊盘宽度(P)的75%,取两者中的较小者

不良:

小于可接管末端连接宽度下限

5.1.5 最大爬锡高度

目标:

最大爬锡高度为焊料厚度加上元器件端子高度

不良:

焊料延伸至元器件本体顶部

5.1.6 最小爬锡高度

目标:

最小爬锡高度(F)为焊料厚度(G)加上端子高度(H)的25%或焊料厚度(G)加上0.5mm[0.02in],取两者中的较小者

不良:

小于焊料厚度(G)加上端子高度(H)的25%或焊料厚度(G)加上0.5mm[0.02in],取两者中的较小者

5.1.7 元件末端重叠

目标:

元器件端子和焊盘之间至少有25%的重叠打仗

不良:

元器件端子和焊盘之间小于25%的重叠打仗

5.1.8 侧立

不良:

元器件不许可侧立

5.1.9 翻件

目标:

片式元器件的电气要素面朝上放置

制程警示:

片式元器件的电气要素面朝下放置

5.1.10 立碑

不良:

元器件不许可立碑

5.2 圆柱体帽形端⼦

5.2.1 尺寸哀求

参数

尺寸

哀求

最大侧面偏移

A

25% (W) 或25% (P),取两者中的较小者;注1

末端偏出

B

不许可

最小末端连接宽度,注2

C

50% (W) 或 50% (P),取两者中的较小者;

最小侧面连接长度

D

75%(R)或75%(S), 取两者中的较小者;注6

最大爬锡高度

E

注5

最小爬锡高度(末端与侧面)

F

(G) + 25%(W) 或(G) + 1mm[0.04in],取两者中的较小者

焊料厚度

G

注4

最小末端重叠

J

75%(R);注6

焊盘宽度

P

注3

端子/镀层长度

R

注3

焊盘长度

S

注3

端子直径

W

注3

注1:不违反最小电气间隙。

注2:(C)是从焊料添补的最窄处丈量。

注3:未作规定的尺寸或尺寸变量,由设计决定。

注4:润湿明显。

注5:最大添补可偏出焊盘或延伸至元器件端帽的顶部;但焊料不能进一步延伸至元器件本体顶部。

注6:不适用于只有端面端子的元器件

5.2.2 侧面偏移

目标:

侧面无偏移征象

可接管:

侧面偏出(A)小于或即是元器件直径(W)的25%,或焊盘宽度(P)的25%,取两者中的较小者

不良:

侧面偏出 (A)大于元器件直径(W)的25%,或焊盘宽度(P)的25%,取两者中的较小者

5.2.3 末端偏出

不良:

不许可末端偏出

5.2.4 末端连接宽度

目标:

末端连接宽度即是或大于元器件直径(W)或焊盘宽度(P),取两者中的较小者

可接管:

末端连接宽度(C)至少为元器件直径(W)的50%,或焊盘宽度(P)的50%,取两者中的较小者

不良:

末端连接宽度 (C)小于元器件直径(W)的50%,或焊盘宽度(P)的50%,取两者中的较小者

5.2.5 最大爬锡高度

目标:

最大爬锡高度(E)可以偏出焊盘和/或延伸至端子的端帽金属镀层顶部,但不可进一步延伸至元器件本体

不良:

焊料添补延伸至元器件本体顶部

5.2.6 最小爬锡高度

目标:

最小爬锡高度(F)为焊料厚度(G)加元器件端帽直径(W)的25%或焊料厚度(G)加1mm[0.04in],取两者中的较小者

不良:

最小爬锡高度(F)小于焊料厚度(G)加元器件端帽直径(W)的25%,或焊料厚度(G)加1mm[0.04in],取两者中的较小者

5.2.7 末端重叠

目标:

元器件端子与焊盘之间的末端重叠(J)至少为元器件端子长度(R)的75%

不良:

元器件端子与焊盘之间的末端重叠(J)小于元器件端子长度(R)的75%

5.3 扁平鸥翼形引脚

5.3.1 尺寸哀求

参数

尺寸

哀求

最大侧面偏移

A

25%(W)或0.5mm[0.02in],取两者中的较小者;注1

最大趾部偏出

B

当(L)小于3(W)时不许可,注1

最小末端连接宽度

C

75% (W)

最小侧面连接长度

当(L)≥ 3(W)

D

3 (W)或75%(L),取两者中的较大者

当(L)< 3(W)

100%(L)

最大根部爬锡高度

E

注4

最小根部爬锡高度

F

(G) + (T);注5

焊料厚度

G

注3

成形后的脚长

J

注2

引脚厚度

P

注2

引脚宽度

R

注2

注1:不违反最小电气间隙 。

注2:未作规定的尺寸或尺寸变量,由设计决定。

注3:润湿明显。

注4:焊料未打仗封装本体或末端密封处。

注5:对付趾部下倾的引线,最小跟部添补高度(F)至少延伸至引线波折外弧线的中点。

5.3.2 侧面偏移

目标:

无侧面偏出

可接管:

最大侧面偏出(A)不大于引线宽度(W)的50%或0.5mm[0.02in],取两者中的较小者

不良:

侧面偏出 (A)大于引线宽度(W)的25%或0.5mm[0.02in],取两者中的较小者

5.3.3 最⼩末端连接宽度

目标:

末端连接宽度即是或大于引脚宽度

可接管:

最小末端连接宽度(C)即是引脚宽度(W)的50%

不良:

最小末端连接宽度(C)小于引脚宽度(W)的75%

5.3.4 最小侧面连接长度

目标:

沿全体引线长度润湿添补明显

可接管:

当脚长(L)大于3倍引线宽度(W)时,最小侧面连接长度(D)即是或大于3倍引线宽(W),

当脚长(L)小于3倍引线宽度(W),最小侧面连接长度(D)即是100%(L)

不良:

当脚长(L)大于3倍引线宽度(W)时,最小侧面连接长度(D)小于3倍引线宽度(W)或75%的引线长度(L),取两者中的较大者。

当脚长(L)小于3倍引线宽度(W),最小侧面连接长度(D)小于100%(L)

5.3.5 最大根部爬锡高度

目标:

1、跟部爬锡超过引线厚度,但未爬升至引线上方波折处。

2、焊料未打仗元器件本体

可接管:

1、焊料打仗塑封SOIC类元器件本体(小形状封装,例如SOT,SOD)

2、焊料未打仗陶瓷或金属元器件本体

SOT

不良:

1、除了SOIC塑封类元器件 (小形状封装,例如SOT,SOD)以外,焊料打仗塑封元器件本体

2、焊料打仗陶瓷或金属元器件本体

5.3.6 最小爬锡高度

目标:

跟部添补高度(F)大于焊料厚度(G)加引线厚度(T),但未延伸至膝弯半径

可接管:

最小跟部添补高度(F)即是焊料厚度(G)加连接侧的引线厚度(T)

不良:

最小跟部添补高度(F)小于焊料厚度(G)加连接侧的引线厚度(T)

5.3.7 共面性

不良:

元器件引线不成直线(共面性),妨碍可接管焊点的形成

5.4 弯L形带状引脚、

5.4.1 尺寸哀求

参数

尺寸

哀求

最大侧面偏移

A

25%(W)或25%(P)取两者中的较小者;注1

最大根部偏出

B

注1

最小末端连接宽度

C

75% (W)或75% (P),取两者中的较小者

最小侧面连接长度

D

75% (L)

最大爬锡高度

E

(G) + (H);注4

最小爬锡高度,注5

F

(G) + 25% (H) 或 (G)+ 0.5mm[0.02in],取两者中的较小者

焊料添补厚度

G

注3

引脚高度

H

注2

引脚长度

L

注2

焊盘宽度

P

注2

焊盘长度

S

注2

引脚宽度

W

注2

注1:不违反最小电气间隙。

注2:未作规定的参数或尺寸变量,由设计决定。

注3:润湿明显。

注4:焊料未打仗元器件本体。
见8.2.1.

注5:当引线分成两个叉时,每个叉的连接都要知足所有规定的哀求。

5.4.2 实例

内弯L形带状引线元器件的实例

不良:

1、添补高度不敷。

2、末端连接宽度不敷

右图也呈现了元器件侧立妨碍末端连接宽度的形成

5.5 具有底部散热面端子的元件

5.5.1 尺寸哀求

参数

尺寸

哀求

最大侧面偏移

A

拜会所用引脚端子类型的哀求

趾部偏出

B

最小末端连接宽度

C

最小侧面连接长度

D

最大根部爬锡高度

E

最小爬锡高度

F

焊料添补厚度

G

引脚厚度

T

参数(仅适用于散热面的连接)

尺寸

哀求

散热面侧面偏出

不大于端子宽度的25%

散热面末端偏出

无偏出

散热面最小末端连接宽度,注2

焊盘末端打仗的区域100%润湿

散热面侧面连接长度

D

注1

散热面焊料添补厚度

G

存在焊料添补且润湿明显

散热面空洞哀求

注1

散热面端子宽度

W

注2

散热面焊盘宽度

P

注3

注1:验收哀求须要由制造商和用户协商建立。

注2:散热面剪切边不可润湿的垂直面不哀求焊料浸润。

注3:未作规定的参数或尺寸变量,由设计决定。

5.5.2 散热面

目标:

1、散热面无侧面偏出。

2、散热面端子边缘100%润湿

可接管:

1、散热面端子的侧面偏出不大于端子宽度的25%

2、散热面末端端子的末端连接宽度与焊盘打仗区域100%润湿

不良:

1、散热面端子的侧面偏出大于端子宽度的25%。

2、散热面端子的末端偏出焊盘。

3、散热面末端端子的连接宽度与焊盘打仗区域的润湿小于100%。

4、散热面偏出违反最小电气间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xyj/134828.html

XML地图 | 自定链接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