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洗衣机 > 文章正文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丨千秋文韵展华章解码古都安阳的文化自信样本

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7:01:56

新华社李俊、桂娟、史林静

3300多年前,商王盘庚率众来到洹水殷地,繁盛的城市文明、残酷的笔墨文明和发达的青铜文明汇聚,书写了早期中国的出彩华章。
自此,“百姓由宁,殷道复兴”。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丨千秋文韵展华章解码古都安阳的文化自信样本

悠悠洹水,巍巍太行。
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安阳既是中华文明的根脉地、中国汉字的起源地,也是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一山一河间,蕴含着连接历史与现在的密码。

“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事情,更好地传承精良传统文化”“年轻一代要继续和发扬吃苦刻苦、独立重生、艰巨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沿着习近平总布告指引的方向,安阳从千年文脉延绵中感知来路,在革命精神中雕琢奋进,在高质量发展中阔步前行。

这是2024年2月26日拍摄的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博物馆新馆(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 李安摄

一城文韵藏,三千年文脉绵延

安阳好,千古邺台都。

安阳城边,古老的洹河穿殷墟而过。
夜幕下的河边,气势恢宏的殷墟宫殿宗庙区、规模弘大的王陵区、星罗棋布的手工业作坊、持重大气的殷墟博物馆依次被灯光点亮,流光溢彩。

1928年10月,当考古学家董作宾在安阳小屯挖下第一铲黄土,拉开殷墟持续发掘的序幕时,安阳这座城市便被浓墨重彩地记录在中国历史上。

“由于殷墟,中国信史上推至商代。
以殷墟为支点,往前为探究更早的文明供应了抓手,今后开启了3000余年连续不断、多元一体文明的格局。
”殷墟考古队原队长唐际根说,在诸多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关键遗址中,作为天下文化遗产的殷墟无疑是最主要的一处。

2021年,随着殷墟保护事情先后被列入国家“十四五”方案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方案》等国家层面方案,安阳迎来了文化保护发展奇迹的新机遇,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得以履行。

这是2024年2月23日拍摄的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内展出的“司母辛”铜鼎(左上)、“亚长”铜觥(右上)、“亚长”牛尊(左下)、“亚长”铜钺(拼版照片)。
新华社 李安摄

2024年2月,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放,持续近百年的殷墟考古成果得以集中呈现。

不雅观一城文脉,知古今春秋。

《周易》发源地、岳飞故里、漫画之都……汇聚在安阳身上的“文化标签”越来越多。
随着中国笔墨博物馆全面建成开放、安阳市文体中央建成并投入利用、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和殷墟博物馆相继开馆,一批彰显安阳特色的文化地标串联起三千年历史。
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安阳市共接待游客4314.9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74.91亿元。

入夜,安阳城的热闹赛过白天。

殷墟博物馆东行一公里,以文物保护、考古体验等功能为主的殷墟考古文旅小镇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往南,奥妙结合当代戏剧、电影手腕的“洹河夜游”在此上演:一道水幕在洹河玉轮岛缓缓升起,“女将军妇好”率先登场,带领游人穿越三千年、遇见大邑商。

游客在殷墟考古文旅小镇留影(2023年2月4日摄)。
新华社 李安摄

从迢遥富商一起走来,步入安阳古城,文峰塔、高阁寺、魁星阁……浩瀚饱含历史韵味的古建筑与游人相映成景。
在残酷灯火映照下,古城安阳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行。

如今,安阳正以武断的文化自觉,着力打造中华文化新地标、中原文旅新名片,形成富有特色的城市文化新格局。

一片甲骨奇,笔墨传承贯古今

行走安阳,街头巷尾的公交站台、道路窨井盖,处处都有甲骨文元素,就连无意间拐入的一家老字号小吃店,都能寻到甲骨文的踪影——这是独属于安阳的浪漫。

一片甲骨惊天下,千年汉字贯古今。

1899年,沉睡3000多年的甲骨被清代学者王懿荣创造。
此后,一代代中国学人彻夜达旦,隐蔽在神秘甲骨中的文明密码被破译。

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天下影象名录》,这个天下上最古老的笔墨之一,穿越数千年景为人类共同的影象遗产。

“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甲骨文记录了中华民族提高的足迹,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聪慧和伟大创造精神。
”安阳市文物局局长李晓阳说。

这是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中国笔墨博物馆(2023年4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 李安摄

近年来,安阳在擦亮“殷墟甲骨文”历史文化标识、打造“中华字都”上不断发力,努力让甲骨文融入城市肌理,以喜闻乐见的办法走进群众生活。

从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到甲骨传奇,从青铜钟鼎到竹简帛书……中国笔墨博物馆,记录着汉字的漫长发展进程,呈现出文明发展的清晰脉络。

除此之外,社区、公园、工厂、学校、村落落……遍布安阳的105座甲骨文书屋,不仅供应优质阅读资源,还引入甲骨文最新研究成果和文创产品,成为安阳百姓身边的“诗和远方”。

2019年,习近平总布告致信祝贺甲骨文创造和研究120周年。
总布告在贺信中强调,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笔墨研究有人做、有传承。

近年来,安阳利用数字化技能手段,打造甲骨文开放创新共享平台,不断实现甲骨文考释、研究、展示的升级,推进甲骨文保护与传承。

参不雅观者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内不雅观看展出的刻辞卜甲(2024年2月26日摄)。
新华社 李安摄

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里,恒河沙数的甲骨碎片正在通过人工智能图像技能自动缀合;微信小程序“了不起的甲骨文”持续圈粉;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面向环球免费开放,为甲骨文研究供应数据支持和科研便利……

甲骨文,在校园“热”了起来。
甲骨文雕塑、甲骨文十二生肖墙、甲骨文广播体操……走进安阳各中小学,甲骨文创意设计随处可见。
目前,安阳市拥有47所省级、市级甲骨文特色教诲学校,编写《汉字小时候》《好玩的甲骨文》等50余本甲骨文教材读本。

今年,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团队”获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他们以当代科技力量解锁甲骨文蕴藏的文明密码。

“作为第一以是甲骨文命名的小学,我们要持续推进甲骨文教诲实践,让中华精良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内心。
”安阳市甲骨文小学校长燕飞说。

一渠群山绕,千万代精神永在

夏日里,太行山绿意葱茏。
镶嵌在山腰的红旗渠,如一条墨绿色的绸带,悄悄流淌。
往来的到访者在青年洞刻着“山碑”的石壁前容身,感想熏染红旗渠精神的永续传承。

这是蜿蜒穿行于太行山间的红旗渠总干渠(2019年7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 李安摄

“红旗渠建筑过程中,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经由1年5个月的奋战,将阵势险要、石质坚硬的岩壁凿通,这个输水隧洞被命名为‘青年洞’。
”每次走到青年洞前,红旗渠景区讲解员申彦茹都会心潮澎湃,她的爷爷正是红旗渠的培植者之一。

20世纪60年代,安阳林县(现为林州市)公民为办理苦旱,决定开凿水渠,引漳河水。
10年韶光,10万儿女在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终极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凿出一条“希望之渠”,让当地从此结束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

“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影象,永久震荡民气。
”2022年,习近平总布告在稽核红旗渠时这样强调。

“独立重生、艰巨创业、联络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经久弥新,不断被授予新的时期内涵。

在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的河南光远新材料株式会社电子布准备车间,事情职员在检讨整经机机台(2024年2月22日摄)。
该公司通过自主技能创新,占领“卡脖子”技能,研发出5G用低介电电子纱、5G用超薄电子布等产品。
新华社 李安摄

行驶在安阳林州,宽阔的红旗渠大道从市区一贯延伸到太行山脚。
本日的红旗渠之于安阳,已不纯挚是一条灌溉50多万亩地皮的水渠,更多是精神的火种。

2023年,河南省印发《关于支持安阳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培植当代化区域中央强市的见地》,为安阳市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目前,作为老牌工业基地,安阳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6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000家,计策性新兴家当“四梁八柱”基本形成;超过90家低空经济企业集聚安阳,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全的“低空经济”家当链,翻开未来家当的崭新一页;不断加力的“洹泉涌流”人才集聚操持,叫响“安阳最安心”营商环境做事品牌……

这座写满“奋斗”的古都,正在为红旗渠精神续写新时期的篇章。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xyj/167910.html

XML地图 | 自定链接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