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b:作者] 时间:2024-08-25 01:13:17
你好,这里是BIMBOX。
去年,我们针对广联达的数维建筑设计软件做了一次深度的评测不雅观察,也剖析了这家公司对待设计、BIM和数字化的独特视角。
那时候数维只对外发布了建筑专业的单机版,经由一年的迭代,包含建筑、构造和机电三大专业的协同版终于聚齐上线。软件在功能上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能办理设计环节的哪些问题?和其他三维设计软件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本日咱们来好好盘一盘最新版的数维设计。
目前广联达设计产品的体系是一个「端+云」的架构,包括建筑设计、构造设计、机电设计三个本地端软件,由一个协同设计平台来支撑,所有设计数据都是在云端来管理,背后还有一个数维构件云,包括资源生产工具和行业级资源库。
这样的架构一方面可以带来全专业的云端协同设计,另一方面还可以把模型在云端无缝通报到土建、安装等算量软件,实现设计和算量的一体化,帮助设计公司降落设计数据转化成工程量数据的韶光,也让BIM模型有了更大的交付代价。
云协同和设打算量一体化,这两点也是数维产品在广联达体系内,和其他设计软件比较重大的差异化代价所在。
下面我们先分开看看三个大专业的软件有哪些特色功能,再整体上看看它们若何在云端完成与算量事情的领悟,末了来谈谈我们自己的不雅观点。
内容比较长,可以跳到你感兴趣的地方看。
本期内容目录:
1.建筑设计
2.构造设计
3.机电设计
4.云端协同平台
5.设打算量一体化
6.BIMBOX不雅观点:数维想要做什么?
01建筑设计我们去年已经对数维建筑设计做了详细功能评测,常规的轴网、图层、墙梁柱板建模、门窗楼梯绘制等功能,在这儿就不过多赘述了。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建筑设计的模块功能,标准户型可以封装成一个模块,编辑某一个模块,关联模块也会随着自动修正,这样在调度设计方案的时候,很多局部调度只须要修正个中的标准户型,整栋楼的调度就都完成了。
模块有衍生功能,可以让某个模块的局部门歧步,模块内的其他部分保持同步,方便对分外模块做一些微调。
不仅是模型,户型中的标注也可以一起被封装到模块里,可以上传到云真个模块库,提交为项目资源,其他的项目或者设计师后续都可以低成本地复用这个模块。
其余一个提升效率的是标准层功能,你可以把某个楼层设置为标准层,再把它上面的楼层设置为对标准层的映射,那这些楼层都不须要再绘制,会自动天生三维模型和图纸,所有修正也都随着标准层一起走。
建筑出图的时候有三道尺寸标注,分别是门窗标注、轴网标注和总体标注,这个繁冗的事情不须要设计师自己一道道去标了,点一个按钮,平面和立面的所有尺寸都自动标注完成,非常省事儿。
同样,门窗编号也不须要手动添加,框选一个范围,所有编号自动天生。
绘制完成之后,门窗表和详图大样不须要设计师自己画,门窗表自动天生,只须要拖拽一个布局范围,所有门窗大样都会乖乖排列好,连标注都自动给加上。
对付建筑设计常用的面积统计,也是只须要在平面图里框选一个范围,所有面积和分层面积表都会自动天生,设计师可以调度不同面积的折算系数、计容系数、利用性子等参数,通过标准层映射的其他楼层也都会随着天生面积表。针对特定户型,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天生套内建筑面积指标表。
在智能赞助设计方面,数维供应了一个模型检讨功能,可以按照楼层帮设计师检讨常见的设计和模型问题,比如构件重叠、参数缺失落、洞口缺点等等,还有个智能修复按钮,可以一键修复不少缺点,很省韶光。
02构造设计
构造设计的软件界面和建筑设计类似,上面是标高轴网、墙梁柱板、楼梯洞口、根本、钢筋等建模工具。
下面还是说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功能。
软件支持从零开始创建构造模型,不过大部分项目还是先有构造打算模型,再确定构造BIM模型。数维构造设计支持直接导入YJK或者PKPM的打算模型,不须要中间格式,构件都可以精确识别。
构造软件里打算的时候,会对楼层进行组装,导入到数维后对应的便是标准层拼装,和建筑设计类似,哪个楼层是标准层,其它层若何映射,都可以在软件里配置。
构造设计和建筑设计在推进过程中,是紧密同步结合在一起的,每当建筑有了新的提资修正,打算模型也会随着变革,如果这时候配筋图已经完成一部分了,再重新导入重新做就很麻烦。
数维设计供应了一个增量更新功能,当构造打算模型发生变革,同步的时候只会把变革的部分更新进来,还会自动加上云线和标注,见告设计师哪里发生了什么变革。设计师就不用拿着新版图纸费力去找有哪些变革了。
有一些构件在打算模型里不存在,是由其他专业提资过来的,比如建筑的楼梯、板洞、墙洞、楼板和机电的墙洞,这些都不须要重新绘制,可以通过云端协作功能从其他专业的模型同步到构造模型里来。
打算模型在建立过程中,可能存在与建筑定位有偏差的情形,比如部分梁、墙的偏位与建筑没能完备对应。数维构造供应了批量对齐和拉伸功能,参照建筑模型后快速调度构造模型构件位置。
除了跨专业协同,软件还供应了却构专业内部的多人协同出图功能。设计师可以按照墙、柱、梁、板的办法拆分设计事情,多个设计师可以同时绘制施工图。比如,卖力绘制梁的设计师在完成事情后,把成果提交到云端。
同步之后,主控模型的设计师就可以直接把梁图成果同步过来,这种多人同步协作还是能提高不少效率的。
对付出构造专用的梁、板、墙、柱等配筋图的需求,数维设计集成了乐构和PDST的出图插件,构造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气,选择个中一个来进行参数配置。
参数配置完成之后,不须要手动加标注,所有的配筋标注会自动完成。
可以一键天生梁、板、墙、柱等平法施工图,也供应了很多修正功能,可以快速排列调度图面,很省韶光。
03机电设计
广联达数维的机电设计软件,根据海内习气的专业分类,划分了通用、给排水、暖通、电气、管综等面板,不同专业的卖力人只须要利用自己对应的面板即可。
对付比较繁芜的机电管道系统,软件内置了配置管理器,设计师可以在事情开始时,配置好系统类型、管材、配件等,后面的事情中自动化程度就能大大提高。
软件有供应一套初始的机电配置模板,很多管配件都是根据国标预先制作好的系统构件,设计师不须要从0开始配置,基于现有模板可以DIY配置内容。
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桥架体系补充了桥架用场能力,类似Revit里面风管有、而桥架没有的「系统类型」,电气专业绘制桥架时有对应的用场可以提前选择了。
其余一个比较有特色的点是,构件管理器可以单独设置每个构件的二维图例,让机电构件自身和图例分离开,不同设计院只修正图例就行,不用修正构件。
比如这个风机构件,在三维模型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在不同视图中,从云端库里选择不同的图例,某一个专业设计师修正了,和他协作的其他设计师的文件也会同步修正。
在电气专业的设计图纸上,会须要为其他设计专业的带电构件供应配电设计。许多设计单位,会在电气专业和暖通专业的图纸上有不同表达。设计师可以自定义这些构件的电气图例,也支持平面视图电气图例一键转换的功能,非常方便。
数维机电设计原生集成了不少的效率工具,让设计师不须要安装插件,就能完成一些批量事情,乃至有一些智能的算法赞助设计师提高效率。
比如绘制机电设备的时候,设置好高度、间距,就可以框选一个区域,完成批量支配。
设备支配好之后,大部分管道的连接也是自动完成的,绘制一根主管,设置好系统、管径、配件、高度、坡度等参数,所有支管就能自动支配好。
软件也供应了管径打算功能,只要输入相应的打算参数,就能按照规范自动完成打算。
更棒的是,打算完成后,之前自动天生的管道会同步修正为精确的尺寸,连尺寸标注也给你自动天生好,事情量就大大减少了。
值得一提的是软件中的电气设计模块,这在一样平常的BIM软件中是一个弱项,很多项目都是只画桥架、不画导线,紧张便是由于电气的平面表达不知足出图哀求。
数维的电气设计和水、暖专业类似,也支持设备批量支配和线管自动连接,主要的是电气专业有自己的系统,细分到导线也会连接到特定的专业系统。
当一个别系回路连接完成后,可以选择配电箱,在配电箱回路设置里调度相位、电流、线管类型等参数,天生一个配电箱系统。
设计师可以在平面标注或者配电回路设置里,修正任意导线的回路信息,同时能担保模型、平面图和系统图三者的同步,不用再单独画个中的某一个了,这在电气设计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机电专业在绘图的时候,常常须要在平面图的管线上补充系统缩写,软件专门供应了管线笔墨的功能,设计师可以通过点选管线、按系统批量天生、或者按视图批量天生系统缩写笔墨,管线在笔墨处也会自动显示打断效果。
还有个不错的功能,标注和模型的双向数据同步,比如可以直接在风管的标注上修正尺寸、标高,对应的模型属性也会发生变革,这更符合设计师二维设计的直觉。
管线综合事情方面,软件供应了批量的连接、对齐、排列、管道偏移等功能,设计师不须要安装插件就能提高后期调度的效率。
碰撞检讨和净高剖析的功能很多软件都有,不过大多数只能出报告,再由设计师对着报告文档去找调碰撞点,数维有首创性的地方在于把这个对协作有强需求的功能放到了云端。
模型在云端合并,可以由专门的卖力人,选择任意专业进行检讨,排查出的问题可以一键定位,添加修正见地,推送给对应的卖力人。
这位卖力人会在本地软件端收到这条提醒,同样也是一键定位,按修正见地调度之后,再提交完成。
看起来只是本地到云真个调度,但仔细想想,这种模式改变了管综这件事的事情流程。
大多数设计师还是像传统设计师一样,只会实时收到移动本专业管道的见地,而不用操心其他专业管道是怎么走的、有哪些碰撞,这件事专门有人在全局视角卖力折衷。
并且这种创造问题、调度管线的流程,会随着设计推进随时进行,设计师基本不会受到打扰,不会干着干着收到几百条的碰撞见地心里骂街了。
这种向云真个转变,只是云协同个中的一个小角落,下面咱们就展开说说数维的云协同平台有啥不一样。
04云端协同平台现在大家对「云」已经不陌生了,不过一样平常设计软件,「云」还是一个偏赞助的工具,紧张是用来存储图纸和文档,而广联达设计在云路线上走得更远、更激进,乃至有点和上一个时期告别的意思。
只管建筑、构造和机电都有本地软件,但没有一个本地存储的、具象的模型文件。所有的三维成果都是直接上云,完成多专业之间的同步。
本地只有缓存,但没有「另存为本地文件」这个动作,文件是实时分布式同步到云端,也就没有了断电、忘保存、丢失文件等问题。
随着这个模式的转变,设计师之间也就没有了互传不同版本文件这么个动作,和模型对应的图纸、表格等也都是从云端导出。
广联达云协同可以采取公有云的办法,对分外哀求的企业,也可以进行私有云支配。
企业管理职员可以在云端对项目管理职员、项目设计师以及校审卖力人进行不同权限的配置,也可以为业主这样的第三方角色单独建立账号加入协作。
数维有一个独特的协同机制,叫「事情单元」,类似于一个设计文件,实质上便是在云端存储的数据库,每个事情单元都由一名设计师在协同环境下完成,其他人可以把某个人的事情单元作为外部参照。
软件真个设计师,会在自己卖力的事情单元开展事情,等进行到一定程度,可以在平台里提交,类似传统的提资事情,其他人就可以同步和参照他的事情成果。
项目共享的资源库也是在云端架设,个中包含了设计过程中常用到的构件、户型模块、字体、样板文件、机电专业配置等,方便设计师随用随取,也便于管理员统一项目标准。
当项目短缺资源时,也可以访问公共的行业资源库,把里面的内容添加到项目库,目前有超过4000个不同专业的参数化构件,同时也能浏览真实厂家的产品数据进行设计选型。
随着多个项目中对软件利用的积累,企业也可以把项目中的这些资源,打包成企业模板,今后可以直接调用,快速创建新项目,让数据变成可以复用的知识包。
数维设计不须要第三方的轻量化协同平台,所有设计数据,都是原生留存在云真个,也可以直接在线查看。
指标打算也连同模型在浏览器里展示,可以分专业筛选,也可以下载指标表。
除了前面说到的碰撞检讨问题,项目中创造的设计问题,也可以通过浏览器来发布、批注和追踪。
与自己干系的最新问题进展不仅会涌如今浏览器里,也会同步涌如今本地软件上,还包括参照专业的模型更新提醒,方便设计师随时定位问题和修正。
项目进行到一定阶段,设计师可以按须要,整合并交付设计成果。
和传统交付模式不一样,数维中的流程是在文件归档后,在线创建一个「交付包」,由于事情单元中所有文件都是在云端存储,这个过程只须要批量选中某些成果,比如图纸、打算书、打算模型、算量模型等等,打包给其他人。
其他协作者根据不同的权限,可以在浏览器中直接查看模型和图纸,或者下载图纸文件用本地软件查看。
此外,针对设计的常用工具,比如碰撞检讨、净高剖析、模型检讨、渲染、导出算量模型等功能,也都集成到了网页端,不须要在本地安装插件,让设计师手里的工具保持流畅。
在这些运用里,比较值得把稳的是导出土建和安装算量模型,这又引出了本日末了一个话题:广联达想通过设打算量一体化,办理什么问题?
05设打算量一体化有没有那么一天,设计真个BIM模型,和造价真个算量模型,能终极统一成一个模型呢?
这件事在行业里,长久以来都是个「执念」。
这一方面来自于直觉判断:都是三维模型,怎么就不能统一呢?
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代价期待:在「算账」这么个设计、施工、咨询、业主方重合度最高的节点,如果BIM模型能为造价供应更高的代价,那它也会更值得人们付出心血,尤其是很为设计代价操心的设计企业。
不过,这件符合直觉、符合期待的事儿,越往深处挖,就越难。
过去20年,设计与造价有一种固化的模式:设计方先交付图纸,造价咨询方照图建立算量模型,再辅以人工终极组成工程量清单。
这个过程中,出图是从三维到二维的降维操作,算量建模又是一次逆向升维的操作,两拨人、两个动作本来就瞄准确性有所损耗,韶光滞后也是个比较大的问题。
如果是从三维直接到三维,且设计模型的细节丰富度本身是高于算量模型的,向下兼容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不过,设计模型到算量模型,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必须完成的事情:须要补充构件,比如二次构造和细部布局;须要补充抹灰、防水等做法;构件在算量业务下须要重新分类;设计阶段的信息须要过滤删减。
这些事情由谁来做、难度如何,便是设打算量一体化的「七寸」。
目前广联达提出的办理方案是:
从设计模型到算量模型,一定要有造价师的补充修正事情,不可能全部由设计师卖力供应一个可供算量的模型。既然现阶段无法避免,那就大幅度减少这个事情量,窍门便是两个技能:GFC数据接口和云做事。
➤ 首先是格式互通
数维的建筑、构造和机电三个专业,都可以通过GFC格式,设计师按照一定规范建模之后,把成果直接导出到广联达土建和安装算量平台,连续进行工程算量事情,前面说的云协同平台也供应了这样的APP,这是同族格式的无缝转移,不存在中间格式的数据损耗。
➤ 第二是合规性前置
设计模型本身是否能知足算量的基本哀求,这里面的部分检讨项前置到设计阶段,只管即便多的由程序自动实行、定位乃至智能修正,只管即便把这些校审内容绑定到设计师本专业内的设计校审上,少给设计师增加事情量。
➤ 第三是业务转化
设计师完成合规模型后,在云端交付,那些必须由造价师完善的业务,在这关键的一步通过云端工具直接完成,比如楼层转换、土建构造标高合并等。
还有些繁芜的事情,比如构件命名、材质、分类的转化等,云端供应了自动映射工具,帮助造价师把设计模型转化成符合造价哀求的模型,并且列出没能自动转化的构件,造价师可以通过轻量化工具手动完成。
终极,在云端把模型封装,再导出GFC到造价软件,进行算量事情。
当然,造价和设计之间还存在着根本业务上的差异,比如装饰装修、二次构造、刷油保温等事情,这些则是在模型导入之后,利用造价软件现有的功能去办理。
这个流程省下来的韶光有多少,准确度怎么样呢?详细情形可能须要你亲自去考试测验一下,在这儿给一个案例参考。
上海原数设计院在滁州一个住宅项目,基于甲方正向设计推进的课题,选取了地下车库和地上的一栋住宅,通过数维产品来完玉成专业的正向设计。
这个项目不仅是用广联达数维做了这个事情,还和传统算量的事情流程做了比拟。
通过数维导出GFC到广联达算量软件中,增加了算量模型修正补充的韶光,减少了传统流程中算量模型的建模过程,总时长减少了将近40%。
由于是同一个模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BIM算量比传统算量更准确,从偏差度上来看,算上了临时BUG和人工操作失落误,与传统算量比拟,钢筋量偏差0.07%,混凝土量偏差0.72%,模板量偏差0.36%,在可接管范围内。
06BIMBOX不雅观点:数维想要做什么?到这儿,我们把数维设计这套系统截止到2022年9月的紧张状况做了先容,三个大专业、两个大方向,可以聊的内容是非常多的,篇幅有限,只挑了小部分比较突出的功能,如果你或你的企业感兴趣希望试用,可以私信联系我们,也可以访问官网。
末了聊聊自己的一点思考。
如果让我们预测广联达设计软件想达到的目标,或许是:对设计师温顺低调的同时,帮助设计院完成大跨步的数字变革。
先说设计师。
设计企业普遍存在的共识是,三维、协同和数字化,是发展路上绕不开的变革,而面向未来的空想和当下的现实存在抵牾,推进改革的阻力很大。
我们在去年的评测中就有一种明显的觉得,软件的设计措辞表示着:设计企业是做设计的,不是做BIM的,BIM可以做事于设计,但不喧宾夺主。数维当然首先是做事于设计师的。
➤ 设计师以为三维设计比二维麻烦,那就把二维和三维流程结合起来,大部分事情都可以在平面图中完成。
➤ 设计师以为大量BIM须要的参数属性很麻烦,那就大幅度减少参数的输入,只保留设计环节关注的信息。
➤ 设计师以为BIM的自由度太高,折腾软件的韶光比画图韶光还长,那就把自由度收束到每个专业的小范围之内,电气专业关心的那些参数,就不让暖通专业看到。
➤ 安装插件麻烦,第三方平台麻烦,数据格式转换麻烦,操心造价的事更麻烦,那就全都在云端一站办理。
但,企业要生存下去,光是知足设计师的效率需求、减少变革的阻力,这还不足,面向B真个软件必须给企业一个动力,让他们能创造出新的代价才行。
这个代价,近期内可以看全专业协同带来的做事质量提升,中期可以看设打算量一体化带来的做事边界扩展,远期则是看数据积累带来的潜在代价。
作为一款今年刚刚正式发布的软件,数维无论在本地还是云真个功能,都远远没有迭代到终极形态,但你可以从趋势看出来,广联达对「云」的态度非常武断。
目前在协同设计这个阶段,广联达已经在大面积考试测验「去本地文件」,中间还有些环节,比如导出算量模型,还是从云端到本地,未来完备有可能,所有的环节都在云端打通,不再有各种版本确当地文件,设计师、造价师都是完备无感地在一个环境下事情,没有上传、下载、互传这些动作。
设计师更省事儿、断电保护、版本统一等等,只是顺便办理的小问题,广联达更大的目标是办理设计企业数据代价的大未来。
王坚的《在线》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本日数据的意义并不在于有多大,真正故意思的是数据变得在线了,这正好是互联网的特点。所有东西都能在线这件事,远频年夜更能反响实质。如果打车软件利用的交通数据不在线,那它就没有什么浸染。存在硬盘里的数据,浸染是有限的。
以前我们都习气把歌曲下载到MP3播放器,把笔墨写在word文档里,不知不觉,人们习气了云音乐、云文档,和本地文件永久告别,普通人收成的大概是效率和便捷,而拥有海量收听数据、文档数据的企业,才是终极在数据原油里炼出石油的赢家。
比起这些行业,建筑设计行业的「炼油」技能还不算成熟,但不妨在不影响生产的同时,先把原油网络起来。
在变革的年夜水中,有的产品方向于知足用户传统的习气,有的产品则是表示着改变传统的激进理念,数维的进化,彷佛一贯是在这二者之间探求某种平衡。
未来广联达会怎么做?当下还远远不是结局,我们拭目以待。
有态度,有深度,BIMBOX,咱们下次见!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baanla.com/xyj/57831.html
Copyright 2005-20203 www.baidu.com 版权所有 | 琼ICP备2023011765号-4 | 统计代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